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案例分析】上海PPP实践探索及启示建议

2016-02-23 11:30来源:中国投资咨询作者:叶继涛关键词:PPP污水处理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4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就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国内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都出台了PPP实施意见。尽管目前上海还没有就PPP正式出台相关文件,但PPP最主要的形式——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在上海的实践探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上海PPP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PPP,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PPP实践回顾和成效

一、实践回顾

上海城市建设管理领域PPP(以下统称PPP)始于上世纪9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图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PPP的发展历程

1、起步探索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

从1993年底起,上海城投总公司先后将南浦、杨浦两座大桥和打浦路隧道、徐浦大桥、沪嘉高速公路的专营权转让给中信泰富公司,将延安路高架道路和内环线高架道路、南北高架道路的专营权转让给上海实业集团。此阶段上海PPP的特点为:第一,以TOT模式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第二,定向授予特许权,即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直接与投资者签订特许权经营合同;第三,一个项目一部政府规章,针对不同的PPP项目,上海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上海市延安东路隧道专营管理办法》(1994年)等专营管理办法累计达到10个。

2、快速推进阶段(九十年代末-2010年)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扩大投资资金来源。如路桥领域,以特许权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项目公司收费经营权。同时,PPP实施领域扩展到环保等领域,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此阶段上海PPP的特点是:第一,以BOT模式为主,项目最多、最热;第二,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社会资本;第三,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如出台了《关于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若干政策意见》,从财税政策、用地政策、收益机制保障等方面对高速公路PPP项目予以支持。

3、转型升级探索阶段(2011年至今)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改革,于2005起开始研究地方性制度规范,制定了《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于2010年底公布,以期促进上海PPP模式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质量和降低运营成本。但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等因素影响,这个阶段的PPP项目较少。

二、主要成效

1、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明显加快了城市建设进程。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仅在路桥、水务、环境等领域通过实施PPP模式引进社会资金达500亿元(不包括在医疗、体育、文化设施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供求矛盾。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14个、隧桥项目6个、污水处理厂项目14个、供水项目2个、垃圾中转项目5个、垃圾处理项目8个。其中,2001年至2010年通过PPP模式建成的高速公路超过500公里、垃圾处理设施8座,分别约占上海高速公路总里程的70%和垃圾处理能力的80%。

原标题:上海PPP实践探索及启示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