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市场正文

环保业“三国杀”中局:国企、外企、民企如何生存

2016-04-03 07:54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企业何愿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何愿平也表示,对于民企来讲,除了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跟别人比重资产。碧水源拥有140亿元的资产,在水务行业属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但他从来不跟别人说自己有钱,因为“有钱也比不过国企”。

“从投资人的眼光讲,最好是轻资产,100万吨水比1000万吨水还挣钱,为什么不做100万吨的呢。”何愿平说,“有能力的人就做轻资产。”

不过,何愿平也表示,为了所谓的重资产,他们去年也“戴了红领巾”。资料显示,2015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旗下子公司国开创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以54.34亿元占有了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第三大股东。

何愿平表示,在中国,环保产业仍相对封闭,“县委书记说了算”。作为民企,不能像首创、北控那样“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有时候不得不走“侧门”。

“所以,‘戴红领巾’是无奈的。”何愿平说,“我做不了其他什么员,做少先队员行不行?”

谈起“红领巾”的话题,另一位民企代表、博天环境高级副总裁张蕾也表示,他们也算是“少先队员”,第一大股东虽然是民营股东,但第二大股东是国投创新基金,同时中关村担保集团的基金也是他们的股东。

外企挣扎求生

在民企无奈戴“红领巾”的同时,外企的目标则是“生存下来”。

当天的论坛上,孙明华重点介绍了一家新的企业——重庆德润环境有限公司(下称“德润环境”),它是苏伊士环境集团与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于2015年底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新的环境投资平台,孙明华因此也兼任了德润环境总裁一职。

苏伊士环境集团旗下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晓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苏伊士环境集团在德润环境的股权结构中占比25%。孙明华表示,这次是苏伊士环境集团第一次以小股东的方式参与合作。

“我们打破了一贯的合作模式,此前我们所有的30多家合作公司中,股份很少有低于50%的。”孙明华说,德润环境的成立其实是苏伊士环境集团在华战略的一个调整,因为公司想要生存,除了创新还要及时调整战略。

作为外资企业,孙明华的感觉是比民企还“冷”,她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不被待见。因为在他们参加的招投标项目中,很多地方政府在标书中就明确规定,外资企业没有资格参加招投标。

“我们不可能像首创、北控、碧水源那样大规模地做资产,不管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我们都做不到。”范晓军也表示,“这个舞台上,外资不是主要的公司。”他表示,目前在国内的环保行业,除了北控水务这种在香港上市又回来投资的企业,真正有外国背景的公司寥寥无几。苏伊士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但也是“为数不多的”之一。

不过,在孙明华看来,这只是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整体趋势还是朝着健康、公平的大方向发展。他们的心态“很平和”,因为已经在中国发展近40年了,基业非常好,短暂的市场不采纳没关系,他们还是会扎根中国市场。

原标题:国企跑马圈地、外企挣扎求生、民企“戴红领巾” 环保业“三国杀”中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查看更多>何愿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