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土壤修复行业:盈利模式渐成熟 助力土壤修复市场腾飞

2016-04-11 08:55来源:申万宏源关键词:土壤修复污染场地土壤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招投标模式与“修复+开发”模式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土壤修复市场,而在矿区土壤修复市场和耕地土壤修复市场应用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业土壤修复往往来自于产业转型、工厂搬迁,往往经过修复的工业用地转为民用,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企业有动力开展土壤修复使土地价值得到提升,体现了“谁受益,谁治理”的思想。然而矿区土地和耕地由于其区位、用途等限制,升值价值有限,企业自愿修复意愿较低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对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未来土壤修复市场进一步开拓,亟待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满足土壤修复市场的融资需求。

1.2 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有望解决盈利问题

目前,土壤修复市场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型商业模式主要有PPP 模式和EMC 模式。

PPP(政企合作)模式是当前政府主要推广的基建投融资开发方式。自2014 年年底以来,国家密集颁布PPP 项目利好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体现了国家对于推进PPP 模式的决心和紧迫性。在《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以“七大重大投资工程包”为代表的基建投资领域,推进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生态环保类基础建设是“七大重大投资工程包”中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修复市场引入PPP 模式可以说是顺应了国家PPP 模式的浪潮。

PPP 模式解决土壤修复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将民间资本引入土壤修复市场。正如我们在上文以及之前系列报告中分析过的,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积累性的特点,无法像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追根溯源,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目前在“谁受益,谁治理”的思想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市场已经率先启动。而当前国内许多污染场地都存在“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良好的收益机制”的问题,很难套用“谁受益,谁治理”的逻辑,单纯由“政府出资模式”筹措资金用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又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PPP模式能很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消除阻碍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PPP 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这过程中剥离了政府信用,将隐形政府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或项目信用,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拉长融资期限。国内PPP 解决土壤修复问题已经有成功的先例,比如湘潭市竹埠港地区的PPP 项目就成为了较为典型的PPP 运作成功案例,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讨论。

延伸阅读:

“十三五”年千亿土壤修复市场可期 政策保盈利模式可待

【重磅】土壤修复顶层设计又现一重大机遇

原标题: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助力土壤修复市场腾飞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土壤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