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水利部发布的2016年1月份地下水动态月报吸引了社会公众的注意,尤其是其中提到的80%的水质属于IV、V类,不能直接饮用的结论导致社会舆论大哗。水利部为此还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说明地下水水源地总体较好等事实。社会关注水利部门的信息发布及地下水水质是好现象,水是公共资源,关系到很多人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但是,对地下水水质及其变化规律要有科学的认知,这样,我们才能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顺应规律,提高饮水安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当前关于地下水水质问题存在四个错误的认识:
一是把水质和污染混淆在一起,没有科学界定。地下水水质是降水及地表水等入渗地下后,经过漫长的水岩作用形成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一个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是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决定的,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是专门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化学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导致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并影响其功能的现象。显然,水质是水质,污染是污染。即使中国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平原区没有人居住,仍有几乎三分之二的地下水是IV、V类的,如内蒙东北地区的氟、南方的铁锰,甚至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砷等指标都可能天然就是V类的。这些都不是污染问题。地下水动态月报提出的“污染组分”中,铁、锰、氟、矿化度、硬度等大都不是污染造成的,是我国地下水的天然化学特征,不能归为污染。
二是对地下水功能提得太高,和直接饮用挂钩。地下水水质有其自身的水化学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人类就要认识并适应这些规律,包括空间上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目前,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把地下水的饮用水功能提得过高。为什么非要地下水都能直接饮用呢?这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吗?地下水能直接饮用或简单处理也可饮用的地区,自然要严格保护好。不能饮用的地下水可以用于灌溉或工业等其他用途,这些地区的饮水问题需要其他途径解决。即使深层水,也不能要求直接饮用,例如华北东部深层承压水氟化物就超标。对地下水的功能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应分区分类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中,也要客观认识地下水天然水质特征,天然是V类的水质,非要恢复到III类的饮用水标准,是天方夜谭。
三是关于地下水治理艰巨性的错误认识。很多人都说地下水污染治理是十分艰巨的,甚至几十年几百年也难以治好,其实这也是错误认识,至少是不全面的。和地表水比,地下水污染治理和恢复的时间尺度至少多一个数量级,但是,也不都是百年万年以上的时间尺度。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集中在平原区,都是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水更新循环积极的地区,除分散式点源工业污染外,大面积的污染是农业源的“三氮”。如果地下水污染源真正切断治理好的,经过继续的开发利用,地下水逐步更新替代后,水质是有望在几年尺度的时间实现好转的。没有开发利用的平原区发生持久性难降解化学物质的污染当然几百年甚至几前年都难以恢复。
四是关于对地下水污染主体责任的错误认识。我国地下水监督、监控及法治体系不健全,污染者得不到严惩,这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根源。在政府层面,有工作缺位、对地下水保护和污染源治理重视不足等问题。但是,地下水的污染者其实是每个社会个体,包括企业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农民、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场等,这些是责任主体。地下水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一发现污染都一味地指责或问责政府。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监管方,有责任提高地下水监管、保护和处罚的力度。但是政府的核心工作是四方面,包括制定分区分类标准、监测并发布信息、建立污染监督机制、提高依法严惩力度。这里的监督不是政府自己现场监察,而是建立公众、媒体、第三方监测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系统协同的监督及激励体系。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监督、自我约束、觉悟培育及法律介入等综合治理体系,单靠政府是保护不了地下水的。
总之,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缺失行业教育的内容,对地下水的基本规律,公众缺乏认知,甚至专业技术人员也有跨行业的学科壁垒,需要补课。地下水保护是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的大计,必须从强化法治、明确标准、积极控源、系统监督、信息共享、国民教育等六方面全面推进,为地下水保护提供扎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2日,高能环境公告,近日中标了两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超2.6亿元。一方面,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公司中标了“张集煤矿二期工程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EPC)工程总承包”,中标价约为1.87亿元,工期为327日历天。该项目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联合
1月9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评估重点工业园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其中包含88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4年云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通知各州、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关于“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安徽省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项目(EPC总承包)招标,项目工程总概算为9831.63万元,本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为8235.9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针对填埋库区及下游的污染地下水,开展修复和管控工程,涉及修复区域面积83324.84平方米。施工环节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程
近日,生态环境部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方科技大学,围绕国家土壤与地下水重点任务开展工作,郑春苗任实验室主任。
近日,金科环境成功中标郑州市石佛水厂改造工程超滤和纳滤成套系统,处理规模:100,000m/d,处理工艺:BWD苦咸水淡化工艺技术包。石佛水厂是一座利用黄河侧渗水为水源的地下水处理厂,1995年建成通水,投入运行30年来,原有水源和制水工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郑州
8月29日,青岛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最后一个施工区域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项目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进入安装阶段,为2024年底实现通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岛市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是青岛市2024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部8月6日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等3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申报内容包含“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详情如下: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
近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占地162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最大基坑深度20.3米,采用地埋式改良A2O+MBR膜工艺建设,建成后每天可处理40万立方米的污水,地面以上为景观绿地公园。这座目前全国第二、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MBR污水处理厂,
近日,全国首例深层地下水回补抵御海水入侵试验项目在河北开工建设,项目位于深层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问题叠加的唐山市乐亭县沿海区域,建设深层水回补试验场,依托区域内已建成的海水入侵监测体系,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监测成果,开展深层水回补抵御海水入侵试验研究工作,在对回补区水文地质、地下水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摘要:关于银川地下水的现状情况,目前,我国地下水事业不断发展,由于地下水具有工程量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地基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现将地下水现状作一些分析。关键词:地下水;现状;分析1.区域现状银川平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关口,平原地处贺兰山东麓
导读:上海黄浦江水源和长江水源为两大不同水系,长江水源水质优于黄浦江水源,特别是青草沙水库建成后,原水水质有了进一步改善。由于青草沙水库的富营养化,藻类易繁殖,给水厂制水带来一定困难。针对青草沙水库原水水质特点,阐述了青草沙水库切换过程及藻类繁殖季节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2010年前
近日,被两则消息弄得心情大为郁闷。一则是水利部公布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下简称《月报》)显示: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无Ⅰ类水,Ⅱ至Ⅲ类水占总数的19.9%,Ⅳ类水占32.9%,Ⅴ类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资源司水利部水文局主编单位:水利部地下水监测中心参编单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站、中心),陕西地下水管理监测局一、综述站网:地下水动态月报编制范围为全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