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观点】常外污染事件:学界的态度

2016-04-20 08:24来源:李志青环境经济工作室作者:李志青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常州外国语学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这既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布局,更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政策抓手。其重要性体现在,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留下了种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经济的繁荣而一笔抹杀,相反,它们正在静悄悄地在各处沉淀着,积累着,并在寻找着爆发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一旦出现,就不会是小打小闹的意外,而是“大事”,足以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层面上产生影响的“大事”。

当下的这件大事就是“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污染事件”,有关这个事件,反反复复已经多时,在多重的争论和博弈下,真相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吊诡。

而与此同时,随着新闻效应的淡去,关心和不关心这件事的人们都越来越失去耐心,一种是,世界这么大,又何必执着呢?或者是,世界这么黑,又何必执着呢?总之,不执着是社会上流行的态度。

社会上流行什么态度倒不要紧,但问题是,业界的态度如何?学界的态度又如何?这个态度不是指要表态站队,去支持某一方,而是穷究的态度,是认真的态度,根本上而言,这也是负责的态度。业界或者学界需要负什么责呢?不是写好论文、教好书就可以了吗?难道业界和学界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恰恰正是,因为业界和学界手中有一样特别的“武器”,那就是科学和理性,有些问题其实不需要讨论太多,只需要稍微用一用这个“武器”,真相就自然大白。而手握这样的“武器”,却在关键时候将它闲置,这不应该是业界和学界的态度。

也许有人认为,算了吧,之前不是已经有过论证的结论了吗,但众所周知的是,只要是科学和理性的论证和结论,那就一定可以复制,在如此重大的问题面前,难道动一动手指头来“重复”一下这个论证过程都不可以吗?

又有人会认为,无论得出什么结论,都会自然而然的“被站队”,这其实多虑了,在当下,我们最需要站的队并不是其他,而是绿色发展这个队。

当然,学界也有顾虑,没有信息,没有证据,怎么开展论证和研究,对此,学界自然应该呼吁,提出要求,进行努力。

此外, 学界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又另当别论,基于不同方法、视角和背景下得出不同的结论,相互之间可以开展讨论,经由讨论,是科学还是谬误,是理性还是冲动,必将是一目了然。

关键的关键是,学界要有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用“没有态度”来表态。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延伸阅读:

英国《金融时报》:常州污染事件暴露中国棕地隐患

【观点】常外事件:需要深挖的不只是土壤

原标题:【经岚观察】常外污染事件:学界的态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常州外国语学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