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访谈正文

【访谈】刘征涛:改善水环境要坚持精细化系统化

2016-05-23 08:58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水环境质量COD刘征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环境报:氨氮和COD在“十二五”期间和更早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控制,总磷污染问题为什么开始凸显?

刘征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体的污染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水体中总磷含量增加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区大量新建住宅,但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可能存在污水处理不到位或直排问题。二是农产品畜养业造成水体面源污染,如化肥施用或粪肥等处置不当。当然,相关的工业行业也会排放处理不达标的污染物。总磷的增加,只是水体中污染物变化的体现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水中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反推其原因,从而调整相关部门的管理思路和举措。

面对水污染新形势,需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思路?

水污染治理要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按流域按功能分区管理。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期间,面对水污染新形势,需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思路?

刘征涛:“十三五”期间,水污染治理要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按流域按功能分区管理。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南北部自然地理、气候生态等条件都存在巨大差异。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物种会产生不同影响。例如不同温度下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就不一样。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等量污染物释放的毒性就会比北方高。此外,不同地域河流面临的情况也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理举措。

所以,在各地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手段管理是不够科学的。这会造成统一标准下,有的地区管理过严,有的地区管理过松,可能表现出“欠保护”或“过保护”现象。这种情况,也会造成一些地区监测数据与公众感受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因此,“十三五”期间,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流域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水环境的精细化、差异化、系统化管理。

中国环境报:如何实现水环境的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

刘征涛:设置科学的差异化的环境标准是实现水环境差异化管理的抓手。比如,同样是氨氮指标、化学需氧量指标,南北方可以设置不同的标准。此外,还可以根据流域地域气候、生态、污染物等特征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这样评价和管理水质才更科学。

设置不同生态区域的标准是精细化环境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当地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落实监督,加强监管。同时,在科学的环境标准基础上,实施污染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等一系列环境管理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中国环境报:目前,对水环境进行差异化管理有没有试点?

刘征涛:事实上,从“十一五”开始,环保部门就依托国家水专项在重点流域进行了一些试点。如北方的辽河、海河、黑龙江流域,东部的长江、太湖流域、南方的滇池、东江流域等。这些试点呈点状分布,主要侧重于科研,尚未作为强制性环境管理手段。通过试点示范,我们做了很好的探索和探讨。

“十三五”水环境管理要借鉴“十一五”、“十二五”成熟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将在“十三五”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环境保护部现有的科研项目,以点带面,把好的成果真正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流域行政跨界断面水质污染问题怎么解决?

要树立科学、系统化的全流域生态治水理念。

中国环境报:您提到环境管理要按流域按功能分区管理,这是不是也体现出水环境管理要坚持系统化的原则?

刘征涛:的确如此。系统化的理念首先体现在要将河流看做一个整体。例如海河的突出问题是恶臭水体较多。海河流域约60%的断面监测某些指标超过劣Ⅴ类。造成今天这种状况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海河整个流域可能被局部碎片化分割了。一些行政区域依据各自的需要,将海河出入境多处筑坝围挡,这种被人为分割的局部河段就可能成为一滩死水。现在的海河主河道已不是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可以说目前海河从自然流域水平上看主要是“无水可治”的状态。要解决海河流域的水环境生态问题,当前首先要考虑统筹安排,打通海河流域的主动脉,使之“有水可治”。在保障流域水体的自然水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再开展相关水生态功能区的水污染防控管理,实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这也就是坚持了科学、系统化的治水思想。

原标题:改善水环境要坚持精细化系统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COD查看更多>刘征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