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访谈正文

【访谈】刘征涛:改善水环境要坚持精细化系统化

2016-05-23 08:58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水环境质量COD刘征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此外,从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地表水总体稳中向好,但一些流域行政跨界断面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河流上下游的一些行政交界区域的水质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管理的顽疾。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河段处于上游辖区的下游末端,一般不涉及辖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当地政府管理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下游地区也没有管理权限。在一些地方,邻近交界线的5公里~10公里有可能成为管理死角,一些企业在此偷排偷放。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树立科学、系统化的全流域生态治水理念。流域不同行政管理河段及相邻区域,要在流域整体水环境系统化管控的体系内建立一定的协调监管机制。如采取全流域水平的容量总量调控、基准—标准监管、排污许可证制度、生态补偿等管理方式,明确全流域水环境监管的完整体系内部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各自责任和可实施行动。

中国环境报:系统化的治水思想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否为我们举例?

刘征涛:在水生态功能方面,也存在没有科学、系统化考虑的误区。一些地方、专家对水生态功能片面理解。如有些人认为,Ⅲ类、Ⅳ类甚至劣Ⅴ类水体,虽然可能对自然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严重有害影响,但若只考虑水体的农业灌溉功能,由于其富含磷、氮等对农作物有用的营养元素,就可以直接作为农业用水。只要不用于养鱼,就无需治理。这是片面理解了水功能。

我认为,保护水环境质量首先要保障基本的自然生态水体功能,在此前提下再考虑水体人为使用功能,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或其他用水的水生态功能等。这也是发达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成功的基本宗旨。片面理解水体生态功能的内在动因,可能是行政管理的部门化、行业化问题。各部门、各行业若仅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思考问题,就可能缺乏流域水体管控的整体化、系统化布局。当前尤其要强化科学、系统化管理思维,避免各自为政。

记者:您刚刚从空间维度、部门维度分析了水环境管理要提升系统化思维水平,是不是从时间维度上看,水环境管理也需要更加系统?

刘征涛:确实如此。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个流域治理了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收效甚微。每换一任领导,便会转变一些治理方法和思路。有时反反复复治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究其原因,从时间轴上看,很少形成一个流域整体治理系统,每个时间段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时相互断裂。要系统性地提高治理和管理水平,可以借鉴科研项目后评估方式,每过一段时间或经历一任政府,应对期间的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成效进行后评估。主要包括对技术单位治理成效的评估和管理单位环境管理的评估。其中,对管理部门的评估更为重要。当然,重要的是对评估结果的不足之处要修正落实,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估,特别是宏观管理方面的后评估及修正落实还很欠缺。评估及监督落实工作可以考虑由社会第三方主持。后评估在结合专家意见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公众的感受,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后评估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分析管理和技术上的漏洞,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系统总结、梳理此前的治理经验,为以后工作提供借鉴。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管理还是科研工作,如果顶层设计是科学、系统的,就不要频繁地转换思路,对之前的工作全盘否定。要坚持历史的脉络不断创新完善,坚持长效治理。这样,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才能够一步步得到提升。

原标题:改善水环境要坚持精细化系统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COD查看更多>刘征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