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深度】红顶中介脱钩渐尽 环评质量真的如愿提高了吗?

2016-06-02 17:06来源:环保人微信作者:环评观察关键词:红顶中介环评机构环评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于推进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16]627号)指出:2016年12月31日前环保系统环评机构需要全部完成脱钩,目前(2016年4月7日),尚有150余家机构没有脱钩。

随着近期红顶中介大量脱钩,北京市环科院、北京大学等注销环评资质,未脱钩的环评单位日渐减少。红顶中介脱钩渐尽。环办环评函[2016]627号明确:对逾期未完成脱钩的环评机构,予以注销资质,并向社会公开。

红顶中介脱钩是环评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为了切断红顶中介与政府部门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所有的环评单位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充分参与市场竞争,靠环评质量生存、发展,从而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环评质量,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时至今日,红顶中介脱钩渐尽,我们不禁要问:

环评质量真的如愿提高了吗?

恐怕不尽如人愿!

据了解,红顶中介脱钩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免国有资产流失,红顶中介由环保系统转入国资委系统。这种情况下,明面上看起来影响最小,变动最小,有的环评机构甚至名称都不用改,资产划拨过去就可以了。

可现实比预想的更加复杂,环评行业,作为环保咨询服务业,营业额小,利润率高,主要的成本为人力成本。环评师在国资系统很难拿到原单位同样高的报酬,不少环评师在资质过渡完后就立即辞职,三五成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保部令2015年第36号,以下简称新资质管理办法),凑足9个环评师就去申请资质。据悉有的大型红顶中介脱钩后裂变成三四个小的环评机构。

二、红顶中介脱钩后,环评资质转至自然人成立的公司。新公司无积蓄,无资本。为了生存、发展,也为了顺应新资质管理办法,这些新的环评公司一方面降低价格拼抢环评业务,另一方面,大都走上了招募环评师成立办事处、分公司等的扩张道路。

前一种情况下,根据无利润哪来好服务的市场规律,环评质量提高难以实现;后一种情况下,这种办事处、分公司为了提高业务,不囿于一个环评公司的资质范围,不少都跟几家环评机构合作,不太会对每个资质公司都很负责。环评质量堪忧。

三、红顶中介资质注销,但环评师还要养家糊口,还要挣奶粉钱。在脱钩前做好准备就找好资质公司就业的尚好,但事实不会都这么理想,有不少就只能在脱钩后跟资质公司合作,打打游击,过过日子。没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来源,环评师编制的环评质量难以保证。

以上三种情况下,红顶中介脱钩后,新环评公司(如有)技术实力、人力储备、环评管理都不能确保环评质量会提高。

正如陈部长所言“割自己的肉阻力大”,佩服陈部长在新常态下的魄力,所有红顶中介正逐步完成脱钩,可是,如上分析后,我们发现,红顶中介脱钩只是环评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想要提高环评质量,需要做的制度设计和落实还有很多。

已然见证新部长新风尚,也希望在新部长的领导下,环评能真正守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闸门。

原标题:红顶中介脱钩渐尽,环评质量真的如愿提高了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红顶中介查看更多>环评机构查看更多>环评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