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技术正文

【案例】浙江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6-06-28 09:43来源:中国给水排水微信作者:王贤萍关键词:海绵城市监测断面面源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浙江嘉兴作为国家的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已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嘉兴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降雨量大等特点,这些特征均对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制约,需在土壤的增渗减排、雨水面源污染削减、植物配置和非传统水利用等方面进行相应探索。

作者简介:王贤萍(1975—),浙江常山人,大学本科,给排水高级工程师,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研究(评估)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平原河网地区海绵研究与实践。

1嘉兴市水环境特点

1.1水环境不容乐观

嘉兴的本地人均水资源量仅约580m3,但每年上游来水为本地产水的3倍,过境水量大。因上游和自身污染的双重影响,加上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小导致自净能力差,水体水质不断恶化。2010年以来,随着水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水环境恶化的势头得以遏制,但水体水质仍劣于2000年水体水质。随着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展开,水环境有好转趋势,2014年分别对嘉兴市80条河道、8个湖荡,共128个水环境监测断面进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按监测断面评价,全年期III类水体占2.3%,IV类水体占29.7%,V类水体占37.5%,劣类V类水体占30.5%。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仍然远未达到水功能区要求,如图1所示。

图1嘉兴河道水质变迁图

1.2水生态不断恶化

嘉兴河网密布,现状水面率为8.89%。城市发展过程存在逐步填河、破坏水生态的过程。以嘉兴最早的2.3km2的城中片为例,在民国时期有14条河流,水域面积近23万m2,如今该片区内部河道已经全被填,如图2所示。城市建设时往往把河道驳岸建成硬化不透水材质,阻隔水陆生物交换,影响生物多样性。以18.44km2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为例,水域面积占比13.57%,而生态护岸长度仅占总长99.7km总岸线的26.88%;示范区水环境恶化后,造成动植物品种单一。

图2城中片水系变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的不透水下垫面比例逐步攀升,截至2015年,嘉兴的104.35km2建成区内,不透水下垫面(全硬化)面积56.01km2,弱透水下垫面(绿色屋顶等)面积达到6.89km2,不(弱)透水下垫面比例占比约60%,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水文循环。

原标题: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监测断面查看更多>面源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