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罪魁祸首?

2016-07-14 09:34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漏斗区城市内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59年以来,华北平原地面累积沉降超过200毫米的区域达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华北平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的40%。其中,天津地区的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一度高达3.25米。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3市沉降中心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了2.63米、2.80米,并出现了地裂缝灾害。

相关链接

地下水超采还会造成哪些影响?

地下水超采除了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外,还会引起其他一些环境影响。

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衰减并伴随地下水污染。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岩溶塌陷,破坏上覆第四系隔水层,地表污水及劣质潜水通过塌陷段渗入。同时,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漏斗的扩展,则增加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范围,以至于超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实际就是扩大了受污染面积。

对于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盐碱化。在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淡水与海水的压力平衡,使海水内侵,造成机井报废,人畜饮水困难,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质恶化等。

在岩溶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又会引起房屋开裂倒塌,地下管道弯裂,中断交通与电力供应等一系列灾难。

改变自然景观。北京地区多处历史名泉已因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枯竭。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沙漠中有600万亩绿洲,其中有百万亩良田,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已使良田周围靠地下水涵养的草场出现枯死现象。

他山之石

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不是我国才有的现象,美国、日本等国家也是地面沉降高危区。

美国的圣克拉拉山谷地区有成功制止沉降的经验,在上世纪50年代已就治理沉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一地区采纳了含水层存储和恢复技术(ASR),并修筑蓄水坝收集雨水。

日本治理地面下沉的历史有30多年,主要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对地下水过度开采。早于1956年和1962年,日本分别实施了《工业用水法》和《建筑用地下水关联法》,之后地面下沉速度趋于缓和。

对策建议

科学开采利用

综合治理防范

遏制地下水过度开采的主要途径是科学评价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可开采量及其承载能力,并合理确定开采井和开采量的时空分布,通过法律、行政及经济等手段,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是科学开采利用。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和地面沉降的检测,改进监测手段,如实现CPS监测与分层监测标组监测自动化,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和服务水平。

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补给能力,将地下水开采管理划分为禁采区、限采区和控采区或不同的保护区,进行分区开采。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其次是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要紧紧扭住关键点和着力点,重点在“节、引、蓄、调、管”五个方面下工夫。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施节水优先战略,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科技含量。引用外地水,用外调水逐步替代本地区地下水灌溉等。加快实施蓄水工程,构建布局合理、蓄泄兼备、引排得当、丰枯调剂、循环通畅的水网体系。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坚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粮则粮,探索走出一条节水压采稳粮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之路。从严管控取用地下水,在地下水禁采区,除应急供水外一律不得新打机井,在地下水限采区,除更新生活用水机井外不得新打机井,对非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原标题: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罪魁祸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超采查看更多>地下水漏斗区查看更多>城市内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