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政策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6-09-05 09:4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污水处理生态治理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能源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与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坚持清洁低碳发展方向,保供与保洁并重,建设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进一步压减水泥产能,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减煤换煤”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推进电厂、工业、采暖、居民燃煤总量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吨以内,2017年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在重点领域行业、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增电源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力争提高到90%,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

建设坚强可靠电网。加快外送电力通道建设,逐步形成“东南西北”多元多向的受电格局,外受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启动高可靠配电网提升工程,有效解决配网网架结构薄弱等问题。优化本地电源结构,建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区域能源中心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多元清洁电源支撑体系。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100%。

发展城乡清洁供热。强化中心城供热保障,建设北小营、八角中里等调峰热源,优化配置调峰能力。提高新城、镇域清洁供热水平,加快实施镇域散小燃煤锅炉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多种方式发展农村清洁供热,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多样化采暖清洁能源改造。优化供热结构,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稳定城市热网供热规模,基本完成老旧热网更新改造。大力推进城市燃气供热设施烟气余热利用,加快供热计量和节能技术改造,大幅提高供热效率。

完善燃气设施体系。建成陕京四线,增加多源多向外部供气通道,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增强调峰及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市内接收和输配能力,门站及分输站总数达到13座。加快输气干线向乡镇延伸,不断完善城镇输配系统。新城全部实现管道天然气接入,平原地区乡镇基本实现燃气“镇镇通”。调动社会力量,有序发展LNG、CNG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加快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进程。

(八)提高重点区域承载力

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在优化中心城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效率的同时,坚持质量优先、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及世园会、冬奥会举办地等区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体系功能,发挥基础设施引导作用,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高水平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落实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构建一流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快速、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联络体系,建成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推动开行市郊列车,结合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加强首都机场与北京新机场之间交通联系,为环球主题公园提供交通保障,进一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密云、怀柔、顺义轨道交通联系。建成广渠路二期及东延工程,建设观音堂路,提级改造潞苑北大街并与姚家园路实现连通,形成与中心城多通道的快速交通体系。推进宋梁路与通怀路连通,提级改造通马路等,加强与周边新城联系。到2020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高标准提升水环境。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率超过99%,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保障资源能源供应。建成南水北调通州支线和通州水厂,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建成运河220千伏变电站和运河核心区能源中心,试点近零排放区。率先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多河富水和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构建大尺度森林湿地,推进潮白河、北运河生态廊道治理,加宽加厚沿河、沿路绿化林带,建设环状生态森林带和减河、西海子等生态休闲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

完善世园会及冬奥会基础设施。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建成京张铁路北京段,兴延高速、延崇高速、京新高速(国道110二期)等高速公路和昌赤路等骨干公路。建成延庆再生水厂和平原区地表水供水工程二期,提高延庆污水处理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水系连通,改善世园会和冬奥会赛事场馆周边水环境。新建西白庙220千伏变电站、世园会110千伏变电站和燃气延庆门站、LNG应急储配站及次高压A调压站,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加快完善新城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新城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带动中心城人口、功能疏解。建成S1线、京沈客专、轨道交通平谷线,积极推动既有铁路资源利用,加强门头沟、顺义、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建成顺义减河北路东延、门头沟滨河路南延、怀柔北大街、阳光街、延庆北靳路等道路,新城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建成房山良乡水厂、昌平地表水厂、大兴黄村水厂、门头沟门城水厂等郊区主力水厂,新城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提高新城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新城污水管网,新城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建成新城污泥处置设施,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平谷夏各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顺义牛栏山公园等,拓展绿色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加快完善乡镇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

(九)提升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是人民群众享受美好城市生活的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获得感。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的光网城市,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超过“百兆入户,千兆入楼”目标,到2020年网络接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基本实现4G移动通信网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5G建设示范,分类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完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联感知、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信息基础环境。完善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建设农村邮政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邮政快递设施建设,优化邮政快递服务网络,提升邮政快递服务能力和安全监管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生态治理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