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城市看海”并非“中国特色”。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引发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水安全缺乏保障、水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那么,国外雨洪管控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际上到底有哪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学习?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介绍,国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可追溯到19世纪,大规模的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
早在1852年,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就被纳入建设规划之中;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动工,6年后完工,全长2000公里。美国在1972年以前没有内涝防治体系,之后因为合流制的污染和城市内涝等,开始规划建设大排水系统。澳大利亚因为1974年发生大洪水,1975年便开始规划建设城市内涝体系;日本东京于1992年开始建造“地下神庙”,历时15年,耗资30亿美元,终于建成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在雨洪管控理念方面,比较成熟的有: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
LID理念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于1990年首次提出,用于城市暴雨最优化管理实践(BestManagementsPractices)。主要采取分散式小规模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核心是通过采用合理的场地开发方式,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并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和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融合了经济、环境、发展等元素,是一种基于经济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SUDS)
SUDS系统同样要求尽可能从源头处理径流和潜在的污染源,保护水资源免于点源与非点源的污染。1999年5月,英国更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为解决传统排水体制产生的多发洪涝、严重的污染和对环境破坏等问题,将长期的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到排水体制及系统中,建立了SUDS(SustainableUrbanDrainageSystems)系统。主要综合考虑城市环境中水质、水量和地表水舒适宜人的娱乐游憩价值。
显然,SUDS系统由传统的以排放为核心的排水系统上升到维持良性水循环高度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径流的水质、水量、景观潜力和生态价值等。由原来只对城市排水设施的优化上升到对整个区域水系统的优化,不但要考虑雨水,而且还要考虑城市污水与再生水,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城市整体水循环。
澳大利亚得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WSUD是澳大利亚对传统开发措施的改进,强调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整体分析方法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负面影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把城市水循环作为一个整体,将雨洪管理、供水和污水管理一体化。把雨水、供水、污水(中水)管理视为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统筹考虑,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同时兼顾景观和生态环境。
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LID)
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是将建筑物周围的雨水收集起来,储存于在地下建设的储水沟渠中,用于浇灌和冲洗等。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修改了建筑法,要求大型建筑物和大型建筑群必须建设地下雨水储存和再利用系统。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5月31日,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1月全部验收后,进入18年的运营期。项目建设总面积27.75km,总投资约13.92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每年实行按效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上海市
5月22日,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征求《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指出条例适用于六安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条例中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发布,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本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2024年4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长、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告,详情如下:免去范瑞威同志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申石泉同志不再担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职务。周军同志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
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升级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坚持在排水管网运维中做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添置新装备。针对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效能不高的问题,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改变原有的人工查探、人力清掏等旧
城市排水管道内存在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容忽视的CH4无组织排放。综述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统不同部位的CH4排放研究现状,估算了2016年我国城市排水管网CH4排放量为6.32MteCO2,为城市“隐形”CH4排放的重要来源;总结了管道内CH4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污水管道内的水力条件和污水特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深入一线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服务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同济大学牵头组建马鞍山市驻点工作组,
“泵站是城市安全的基础保障设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城市排水系统运作情况来看,雨水进入专用管道后便会进入泵站,而雨水泵站的深度、体积直接决定着排水容量,影响着城市排水系统的运作。”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方法、路径和实施效果做出明确部署,但时至今日,业内和社会上仍存在对“海绵城市”的认识有不同看法,甚至误解。梳理和回顾文件出台的背景,对中国式海绵城市的定位、概念、实施理念与策略进行解读,针对部分“误解”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意见,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全域推进。
在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灾害所占比重高达40%。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内涝是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有超过62%的大中型城市发生过严重的城市内涝,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拟针对郑州“720”超标暴雨事件对超、特大城市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城市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等问题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河南郑州,正经历暴雨之考。事实上,为应对内涝,这座城市早有准备。早在2016年,郑州就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范畴,如今五年已过。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一场极端的特大暴雨,让处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郑州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也引起人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污水处理设施规模逐年增大,但城市水环境治理依然存在问题。通过分析2002年—201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与现状,发现我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污水排放量与末端处理设施能力的矛盾已得到缓解且污水处理设施留有余量
国务院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提出: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
导语:在雨季面对水环境和水安全双重压力下,如何提升城镇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弹性与可持续性,对保障城镇水系统安全日益重要。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动态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从面向流域治理的角度,在进一步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最大程度发挥排水系统“源头-过程-末端”能力等多目标协同下,系统的
因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是洪灾;因本地降水过多、排水不畅而引发的灾害是涝灾。由于洪灾与涝灾常发生在同一地区,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7月8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人民中路与丹桂路口,大雨造成路面积水。“雨水滋润了城市,也给城市带来无尽的困扰
入汛以来,我国长江、淮河等流域发生超警戒汛情。受降雨范围广、局部雨量大影响,广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多个城市又出现“城市看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认为,多个城市洪涝的原因是内涝叠加外洪顶托,原有的排水系统功能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排水能力,例如武汉、安徽歙县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不断。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发30天暴雨预警。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多地再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几成顽疾,如何推进综合防治,才能不再年年“看海”?区域性暴雨洪水重于常年城市“洪涝混合”近期,我国暴雨过程多、水量大,局地出现极端暴雨,一些中小河流洪
“前些年,遇到台风暴雨天气,我们这个小区的大门就被齐膝深的积水封住了。”12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丰兴隆榆亚新村小区67岁的居民陈贻娥激动地说,“去年在我们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下大雨就积水日子一去不复返!”为了让丰兴隆榆亚新村小区居民不再受内涝之苦,2018年三亚不但在该小区内进行“
4年前,地处川中浅丘的四川遂宁市成为我国西部六省份首个海绵城市试点地级市。4年间,遂宁顺水势、查水情、治水患,让民居逐渐告别“看海”之苦;遂宁的海绵城市建设也由“试点”走向“示范”,城市品位获得大幅提升。“海绵手术”医治“城市看海”遂宁船山区复丰巷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地势低洼,雨
导读:近几年,逢雨必涝成为城市通病。海绵城市被寄予厚望,一出生就肩负ldquo;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rdquo;的使命。时至今日已是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三年,但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南京、重庆,长沙等多地出现内涝,一时间,ldquo;海绵城市rdquo;被连番指责。但说实话,这锅真不该让ld
随着南方梅雨季节的到来,各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逐渐显现的城市内涝问题再次引发了大众对海绵城市进程的关注。近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资源研究所所长王家卓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ldquo;短期内,治理严重的积水点是解决内涝的办法之一。这需要尽快补上城市排水防涝
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闻便时不时地出现在网上,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能免受内涝之苦。而在这个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同时,内涝问题也正在成为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考验。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针对城市建设改变了原先的陆面系统,水循环路径发生较大的变化,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洪量增加,洪峰形成时间缩短,频繁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即把城市建成像海绵一样的区域,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雨期过后又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增加下渗水量、
当城市看海几近常态,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新颖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让困扰于内涝的城市管理者们看到希望。于是,在很短时间内,海绵城市不仅完成了概念普及,而且建设海绵城市也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目标。但是今年汛期大范围的强降雨,却好似给海绵城市这一概念以及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情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6年,在6月30日至7月6日的一周内,武汉强降雨累计580mm,突破有国家级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城市看海一时成为全国媒体的焦点,中国城市的洪涝问题,再次引起全国从上到下的密切关注。近年来,为防治城市洪涝,海绵城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