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深度】土壤修复项目及市场进展趋势预测

2016-09-21 09:16来源:中信建投作者:王祎佳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土十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被推荐的公司业务项目上来看,超过30%集中在调查评估,而被推荐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修复工程业务数量所占比例不足25%,并且集中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营业收入较高的公司,例如建工环境、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其中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规模和修复业务相关的营收位于业内龙头,该公司拥有修复项目90余个,项目分布在21个地区,总合同额近16亿元,完成修复的污染土壤量达400多万方,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京内80%以上,外埠50%以上。

主要商业模式梳理

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全部集中在工业污染场地领域,盈利模式多依赖政府。土壤修复付费模式也包括污染者付费,即“谁污染,谁付费”与受益者付费的“谁受益,谁买单”。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污染方付费模式“谁污染,谁付费”

土十条”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即污染方为治理责任人为土壤修复付费。同时也明确了责任主体发生变更时,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典型案例:南化公司搬迁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南宁化工集团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在2013年收到南宁市政府关于停产搬迁的通知,要求其位于南宁市南建路26号的厂区实施政策性停产和搬迁。2016年公司对搬迁地块进行修复并承担修复费用近2亿元。

然而并非每一块受污染土地都能确认污染方且污染方有能力承担治污责任。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搬迁已久或已经倒闭,污染责任人难以认定或支付修复资金,这会导致一些受污染土地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受益者付费模式“谁受益,谁买单”

部分具有商业用地价值的土地修复常常采取受益方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土地修复费用通常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土地储备部门承担。

典型案例一:武汉市原武汉药用玻璃厂(硚口)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政府在收储该地前没有进行过环评,并在2006年以约4亿元出让给三江航天,之后由于发生工人中毒事件该地于2010年被退回。之后3年共投入4亿元(其中包含1.2亿元的赔偿款修复成本和中央预算拨款0.56亿元)进行土壤修复,2014年解毒地块拍价达14.4亿元,远高于第一次拍卖地价加上土壤修复成本。

典型案例二: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污染场地土壤治理项目。按照政策要求,苏州溶剂厂于2007年整体搬迁,该地块由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接管。长期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活动使得该地的土壤及地下水被污染,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出资2.59亿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

这种盈利模式较为成熟,负责土地修复的机构可以从修复后土地获益,因此可以使用该模式修复的土地有望率先得到治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土地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致使修复不达标的情况,所以这种模式对监管有一定要求。

财政直接出资或政府购买

出于我国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大量受污染土壤已经无法找到污染责任人而治理土壤污染又缺乏良好的收益机制,所以治理只能依靠政府资金。

原标题:【深度】土壤修复项目及市场进展趋势预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