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国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基础点位、风险点位、背景点位。构建省级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监测网络,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的基础上,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工矿企业及周边、固废集中处置场及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设置土壤风险监测点位,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四)噪声环境监测网络
优化完善现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在现有手工监测为主的基础上推动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力争到2018年,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功能区噪声实现自动监测,2020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功能区噪声实现自动监测。
(五)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深入推进国控点水体和空气γ辐射环境监测,在原有37个子站的基础上,于梅州、揭阳、云浮各新建1个子站。加强全省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重点地市建设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示范点。在重要农产品基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周边地区开展土壤放射性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六)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打造无人机航空遥感应用示范基地,结合地面生态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在生态保护红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重点地区,建立生态地面定位观测站或定位观测样地,监测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等指标,并定期开展重点地区生态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估。配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湿地、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公益林、沿海基干林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以及重要河口、特殊保护岛屿、海洋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等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的监管。
(七)重点污染源监测网
建立每年动态更新的省、市、县三级重点污染源名单制。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监测信息及时发布在环保部门的污染源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采取随机抽测的形式,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监督性监测信息分级公开。拓展机动车、船舶、飞机等移动源,建筑工地、堆场等扬尘源,畜禽养殖、农田施肥等农业源监测与统计工作。
构建先进的环境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精细化空气质量综合预报预警体系,实现分时段、分区域及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QHI)预报等综合性预报功能,继续推进广州南沙小虎岛、惠州大亚湾等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建设水质、通量与风险监控“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动态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北江流域水质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加快建设东江、西江、韩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与大型湖库水质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加强对主要江河、大中型水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的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建设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升土壤风险评估和预警水平。建设辐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以重大辐射源、核电站周围区域为重点,开展核辐射安全预警监测。建设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对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人类干扰、破坏生态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建设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预警体系,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
建设一流的环境监测机构。以省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为契机,结合区域布局和工作需求,在“十二五”达标建设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提升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省环境监测中心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成为全省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基地,并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机构。增强广州、深圳、汕头、韶关、茂名等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环境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能力,强化区域应急监测中心职能,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站。突出地市级监测机构中坚作用,拓展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夯实县级监测站的基础监测能力,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推进环保监测机构跨区域、跨流域整合。
第二节构建精准高效的环境监察执法体系
建立督政与督企并重的环境监察体系。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对全省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处理突出环境问题、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等有关情况开展督察。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强化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制度。强化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协调联动,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公安部门建立环境犯罪侦查队伍。推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建立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推进资源环境类行政、刑事、民事案件多审合一,推动环境案件集中管辖与审理专业化。
健全多手段的环境执法体系。以省以下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改革为契机,以粤东西北地区县(区)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逐步实施重点企业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控,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和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快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2018年底前建立全省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公开发布。完善执法人员前端移动执法终端配备和后台移动执法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区)三级移动执法系统的对接和互联互通,到2017年底80%以上的环境执法机构要配备使用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推广无人机、无人船、特种机器人等智能监控技术手段在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源识别和执法取证等领域的运用,提升环境监督执法效能。
第三节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环保科教体系
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环境保护部和科技部支持,联合中国环科院、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科研机构共建综合性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环境保护国家实验室。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全面对接水、大气、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环保科研项目,攻克一批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以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核心,发挥各级环境学会和协会的协同作用,构建广东省环境管理创新联盟。完善污染防治技术指导体系,建立和完善环保科技成果备案制度和环保科技成果库,发布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规范。
加强环保人才体系建设。坚持“以项目带动科研,以科研培养人才”,全面加强全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环保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升环保职业教育水平,实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卓越工程,加快提升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和学校打造成为环保行业技术技能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环保应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环境决策咨询及技术服务基地和环保行业继续教育基地。
加强环保宣教体系建设。强化对环保舆论的主动引导,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环保重点工作,回应公众关注热点现实问题。环保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提供新闻素材和典型案例,加大环境新闻报道力度,营造积极舆论导向,在主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新闻网站积极开设环保专栏,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解读环境形势政策,曝光剖析环境违法案例。推动环境专业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新媒体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宣教机构特别是县级环境宣教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宣教专(兼)职人员配备,强化市县级环境宣教机构办公、摄像器材等宣教必要设备配置。到2020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宣教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县级环境宣教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
强化环境公益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中小学课程中加强环境教育内容要求,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扶持生态文化作品创作,推出一批反映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的优秀作品。深入推进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充分发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的平台作用,精心谋划策划,做好“广东省环境文化节”、“广东省环保宣传月活动”、“粤环保˙粤时尚”、“绿色创建”等大型宣传活动,形成宣传冲击力和感染力,努力打造一批环保公益活动品牌。建设广东省生态文明科技教育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聚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强化石化化工企业开停工(车)和检维修过程VOCs排放管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起草了南京市地方标准《石化化工装置开停工(车)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5年煤炭消费量较2020下降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7月15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文件提出,2025年全省PM2.5浓度不高于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左右,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2%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目标。文件还提及,聚焦重点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高质
近日,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强化煤炭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宁波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重点削减非电力行业用煤。深入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对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区原则上
展会主题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活动亮点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产业专题博览会国家权威部门指导策划全国省级监测协会协同举办全国省市体制内外专业观众国内唯一环境监测主题博览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基本信息展会时间:2025年11月24-26日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创新建立了打通生产工艺链、污染控制链和监测监管链的系统化环境治理模式,为化工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智能改造、低碳转型,升级绿色产业链扬子江化工园(以下简称园区)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精细化工园区,建有国内最大的高性能涂料生产基地,生产过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6日,新疆伊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伊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2025-2030年)》。文件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完成自治区、伊犁州下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修订后的《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1年印发的原预案同时废止。和原预案相比,修订后的预案优化了应急响应规则,将以空气质量指数(AQI)和二氧化硫浓度为预警分级指标统一为以空气质量指数(AQI)为预警分级指标。其中,黄色预警以预测日AQI>200或日AQI>150持
近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提出1个年度工作目标和9方面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等内容。其中,工作目标要求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OI达标率)为9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在东部沿海,黄岛油库作业区洁净如洗;在西南山地,管道零散天然气资源“颗粒归仓”;在湄洲湾海岸,白鹭翩跹于草木葱茏的自然保护区;在东北平原,20余种景观植物与18种时令蔬菜为基层作业区织就“立体生态锦屏”……从东到西,从南向北,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
7月11日,河南濮阳市台前县政府发布豫能台前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项目总投资85亿元,主要建设2×3188t/h超超临界燃煤锅炉+2×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等,详情如下:豫能台前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湖北省环保产业协会近日正式发布了《2024年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武汉环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环能华中公司)凭借突出成果,在技术与项目领域双双入选。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低温带式干化技术”成功入选实用技术名录。项目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日前,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印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到2027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长株潭地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60%、洞庭湖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50%)。到2030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力争达到65%。到20
7月14日,苏伊士及合作伙伴1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年处理规模达3万吨(一期)的有机溶剂循环利用项目,将在未来30年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危废回收解决方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济技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了锡城共享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锡城镇原金戈冶炼厂,项目已取得个旧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证(项目代码:2501-532501-04-01-347788)。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共有40个储能单元构成,每个储能单元容量为5MW/10MWh,额定装机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包括节能降碳改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汽轮机及辅机制造、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等,《目录》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
近日,澳大利亚两项大型电池储能项目正式提交至《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审批,总储能规模达5.2GWh。两个项目分别由X-Elio与BIDEnergy主导开发,均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当地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稳定性。300兆瓦/1200兆瓦时Canyonleigh电池储能项目该项目由西班牙可持续能源开发商X-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广东省能源集团党委原副书记、纪委原书记黎凯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广东省纪委监委)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广东电力市场主体不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到,发电企业、售电公司、批发电力用户有下列违反批发交易管理规定行为之一的,可按不良行为处理:(一)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存在批发市场合同违约行为;(二)在双边协商、摘挂牌交易
7月16日,深圳市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开展2023-2024年光明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计划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报的通知。通知文件指出,受理项目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申报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至7月31日。项目采用事后资助的方式。项目实际投资为项目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设备购置安装、场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深圳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5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居民生活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2025年1-6月,深圳工业用电量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制造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856号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第9条“创新服务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其特性让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特高压正日益成为优化全国乃至跨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延续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