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附工程项目)

2016-12-20 09:0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实施多项措施坚决向污染宣战

(一)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规划环评,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综合决策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垃圾处理、轨道交通、输变电、能源、供水等重点行业和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广钢新城等重要发展区域的专项规划均已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污染源头控制、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得以优化实施。对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化服务,加快审批,提速率为36.8%。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要求项目明确污染物总量来源。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环评文件一律不予批准。

(二)落实“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高度重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出台了《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和《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4—2016年)》等指导性文件,组织编制了《广州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年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优化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强化环境分区管理。大力实施落后产能淘汰,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全市火电企业提标改造和21台总装机容量463万千瓦的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全方位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形成了新车源头污染控制、提高车用燃油品质、在用车污染控制的全过程污染控制体系。组织中心城区先行先试,探索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天河区率先在全市创建“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区”;编制了《广州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核算办法》,建立了扬尘排污费征收机制。加强对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出台并实施《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组织对餐饮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对通过环保验收的餐饮业户全部安装油烟治理设施;创新监管方式,越秀区率先在全市创建“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示范区”,实现餐饮业油烟防治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摸查,建立重点排放源清单,完成164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治理。

(三)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推进水环境整治。

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饮用水源保护立法取得新突破;2011年调整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2015年制定实施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制定实施《广州市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建立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新体系基本建成;明确水质阶段性目标,全面推进9方面47项工作任务。

强化污水治理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新、改、扩建永和污水厂、镇龙污水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4万吨/天,截至2015年底,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499.18万吨/天,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22%,中心城区95.31%。新建白云、花都、黄埔、南沙、番禺及从化30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以黑臭河涌、广佛跨界水体整治为重点,实施51条河流河涌治理工程,实行“一涌一册”常态化管理。中心城区系统整治河涌144条,打造了东濠涌、荔枝湾涌、石榴岗河等一批水景观亮点示范工程。

强化环保铁腕执法,共行政处罚约5000宗水污染物超标行为,移送超过50宗涉嫌水环境犯罪案件;在全国率先发布水质指数(WQI),定期向公众发布50条(53段)重点整治河涌水质信息。

(四)推行垃圾分类,加快固废处理设施建设。

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我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获得了“2015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奖”。创新垃圾分类全流程设计,实现“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全过程监管”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再造。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社区达到781个,并在社区、学校、机团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活动。建成资源热力电厂1座、卫生填埋场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加快推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等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依托资源热力电厂建设7个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2012年建成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年收集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约45万吨,是我市第一座以安全填埋为主、集中处置危险废物的环保设施。

六、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协同治理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等工作,完成630个农村通水改水工程项目,受惠农村人口1686万人,有效保障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大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截至2015年,我市分三批共建设88个“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生态型畜禽养殖基地。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大力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推进“散小乱”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基本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制定《广州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治理修复及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制定实施了《广州市“十二五”时期重点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重金属规划实施考核任务。

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会同佛山、肇庆继续实施《广佛同城化建设环境保护三年工作计划》和《广佛肇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2010—2020年)》,实现广佛肇三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时互查,建立广佛肇跨界环境污染联合执法机制及三地监测预警与信息通报机制;与东莞共同推动火电厂脱硝,整治区域空气污染;与清远共同整治乐排河至巴江河沿岸污染企业,互通交界水质信息;与河源市签订环保合作协议。

七、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各区级环境监测站已全部通过省标准化建设验收,区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达标率达到100%。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增加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点至51个,针对雾霾天气,初步构建“广州蓝天综合观测网”;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购置了流动水质应急监测车;开展流溪河和广佛跨界河流等公众关注的水体水质连续监测,建成自动监测站10个。

全面推动我市环境监察执法力量建设,我市市本级、番禺区、开发区、花都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到一级标准,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到二级标准,达标率100%。2013年完成市环保局移动执法系统与市监察局的联网对接,建成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移动执法系统,以信息化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初见成效。

加强对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开展了重点放射源辐射环境监督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建立5个辐射自动监测站,对全市辐射环境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已完成全市辐射环境状况调查,完善辐射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了广州市环境监测与预警中心及广州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智能监管及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类环境监测信息和管理信息,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整合及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各类感知信息与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高度集成,形成环境应急的快速反应保障体系。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八、“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较好,规划提出的27项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省控(含国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放射性废源、废物收储率18项指标完成规划总体目标;城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4项指标未能完成规划总体目标。

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重点工业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硬件达标率和区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硬件达标率5项指标不参与考核。

延伸阅读:

中国环保产业政策一览及发展前景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脱硝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