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山西省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全文)

2016-12-23 14:1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遏制地下水污染。逐步建立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与监管体系。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加强煤炭、煤层气地下勘探、采矿活动及煤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应实施封井回填。加油站地下油罐应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建立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试点修复。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

2.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

加强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制定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染料、造纸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治污设施提标改造,电力、钢铁、焦化、洗煤全行业强制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合成氨、尿素生产企业工艺废水要求做到不外排,煤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工艺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设施建设。煤矿矿井水优先选择用于煤炭洗选、井下生产、消防、绿化等,矿井水确需排放的,应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按照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小型洗煤、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油、电镀、农药、有色金属冶炼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以上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按批准规划或实际建设需要,配套完善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3.强化城镇水污染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全省各市、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到2020年,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左右。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所有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站、医院等公共场所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2017年底前,11个设区市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到2020年,11个设区市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均达到90%以上。

完善城镇污水管网。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力争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消除污水直排现象。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到2020年,设区市雨污合流排水管道改造完成率达到40%。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17年,太原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设区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积极鼓励污水综合利用。加快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增加工业、市政、景观、生态等领域再生水使用量。在太原市和有条件的城市率先启动再生水供水系统建设。鼓励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到2020年,太原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市达到25%以上。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施控源截污工程,结合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做好河道沿岸工商业、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针对重点河段开展河道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措施,加快水系沟通。做好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太原市建成区于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其他设市城市建成区于2017年基本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4.推进重点河流综合防治。

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对河流源头、岩溶泉域重点保护区及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湖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加强汾河水库、漳泽水库等全省较大湖库的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开展河流源头水环境保护,针对汾河忻州段、桑干河宁武段、滹沱河繁峙以上段、清漳河和顺段和浊漳河长子、屯留、榆社段实施严格的保护和管控措施。

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推进《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的全省32个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达标治理,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完善流域、污染控制区、污染控制单元三级防控体系。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应实施总氮排放控制。到2020年,全省治理改善控制单元的水污染状况得到缓解。

(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土壤环境保护。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建立完善土壤环境监管机制,优先保护未受污染土壤,严格控制土壤污染物来源,强化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防控,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延伸阅读: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全文)

776亿 山西省PPP储备项目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