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附全文)

2016-12-28 15:10来源:国家发改委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利改革水资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和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等情况,进一步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以干旱易发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粮食主产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蓄引提调抗旱水源工程,通过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在中西部山丘区,以水窖、水池、塘坝等为重点,提高雨水集蓄能力,解决干旱期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大雨洪资源、海水、再生水、矿井水、微咸水等开发利用力度,把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大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力度。完善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利用能力。积极实施人工增雨(雪),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

(一) 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能力

保障城市排水出路通畅。保护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结合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和完善城市泄洪排水通道。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过度渠化硬化河道等侵占河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保障城市排水出路。

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统筹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需要,综合确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引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气象和水文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完善排涝和防洪应急预案,加强城市内涝和洪水风险管理,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 完善城市供水结构

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再生水。到 2020 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0%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 30%以上。 加强雨水和海水利用。加强城镇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恢复城市雨水的自然循环,涵养城市水源,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结合城市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建设形式,尽量与绿地、水系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工程,鼓励沿海地区和工矿企业开展海水淡化水利用示范工作,将海水淡化水优先用于适用的工业企业。

(三) 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源单一、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城市,要在对现有供水水源挖潜改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在建和规划水源,合理确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市水源格局,增强城市应急供水能力。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 2020 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前。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对现状地下水超采的城市,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替代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开辟新水源或外

调水置换压采地下水,逐步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对水源水质较差的城市,要针对特征污染物,实施精准治污和加强水源保护;加快城市中自然本底浓度超标的地下水水源的置换,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严格划定应急和备用水源水源保护区,确保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水质安全。

七、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大兴农田水利,加强农村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利保障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

434 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全面完成列入规划的 251 处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启动实施重点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加快建设嫩江尼尔基、吉林松原、湖南涔天河、海南红岭、四川向家坝等一批节水型、生态型大型灌区,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以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加强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完善灌区计量设施体系,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和成果应用。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稳步推进牧区水利建设。在南疆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区域,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

延伸阅读:

八大关键词带你读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到2020年实现4项水利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利改革查看更多>水资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