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方风沙区:在阴山北麓丘陵区和东南部低山丘陵区,以沟道和坡面侵蚀沟道治理为主,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对植被条件较好地区,实施封育治理,采取封山禁牧、人工补植补播等措施,促进植被自然修复;侵蚀沟道以修筑谷坊群、土堰坝、沟头防护工程为主,巩固抬高沟床、控制沟岸扩张;坡耕地采取坡改梯、改垄耕作等整治措施,配置坡面截水沟、蓄水池、排灌沟渠等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土壤冲刷;在侵蚀坡面结合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发展水土保持林,保土固坡,遏制产流,提高林草覆盖率。在沿河风沙危害区、湖泊、湿地周边和绿洲边缘沙漠地带,以生态修复为主,人工治理相结合,积极采取围封、人工种植和飞播林草措施,配置植物沙障和机械沙障,建立带、片、网和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阻沙体系;通过引洪滞沙、引水拉沙,改造沙漠滩地,减少风蚀泥沙危害,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改良农田;发展沙地林果产业,推进水保产业化发展。

北方土石山区:以坡耕地治理和侵蚀沟道治理为重点,沟坡兼治,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配置,建立坡沟田水兼治的综合防治体系。在植被较好的山顶区实施封禁,加强保护,涵养水源。在山坡中上部,结合鱼鳞坑及水平沟整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增加植被覆盖和降水土壤入渗。在山坡中下部,对坡耕地实施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改垄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坡面截水沟、蓄水池、排灌沟渠等小型排蓄引灌工程,防止土壤冲刷,保护耕地土层;对荒坡和退耕陡坡地,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用材林、经济林进行治理,配套实施集蓄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侵蚀沟道,从干沟到支毛沟,从沟头到沟口,从上游到下游,节节修建沟头防护、谷坊、堰坝等拦沙蓄水工程;积极开展沟滩地改造,发展水浇地,完善水源及田间灌排体系,确保高产稳产。在沟道开阔处,顺沟修筑防洪堤,治沟滩造田、导水归槽,减轻下游洪水危害。

西北黄土高原区:以沟道治理和拦沙工程建设为主,沟坡兼治,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配置,加强坡耕地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建立完整的沟坡综合防治体系。以入黄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在侵蚀沟道主干沟,建立以淤地坝、拦沙坝工程为核心的稳定坝系;在侵蚀支、毛沟修筑谷坊、截伏流、塘坝、堰坝、引洪淤地以及排灌沟渠等小型蓄排水工程,拦泥蓄水,发展河滩、坝地农业。对坡耕地,结合沟道治理,实施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改垄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在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上,结合水平沟、鱼鳞坑等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控制坡面土壤侵蚀。积极开展封山禁牧,封育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发展畜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建立生态型农牧业。

(5)规划措施量

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措施量为:

近期(至2020年)治理总面积5470km2,其中:坡耕地治理132km2;营造水土保持林1007km2、经济林735km2,种草607km2;实施封育治理2464km2;建设淤地坝(拦沙坝)269座、淤地坝除险加固371座、小型蓄水工程8902(处、座)、小型治沟工程15942(处、座)、田间道路1862km;实施农业耕作措施526km2。

远期(至2030年)累计治理面积19670km2,其中:坡耕地治理629km2;营造水土保持林3536km2、经济林2598km2,种草2227km2;实施封育治理8806km2;建设淤地坝(拦沙坝)575座、淤地坝除险加固426座、小型蓄水工程31405(处、座)、小型治沟工程58643(处、座)、田间道路6459km;实施农业耕作措施1874km2。

2、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范围及基本情况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在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区、辽西山地丘陵区、阴山山地丘陵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区域内坡耕地分布相对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块实施,共涉及38个旗(县、市、区),见附图八。上述区域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耕垦率高,人均耕地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大,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多且集中,是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2)治理任务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其中15°以下现有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和保土耕作措施,配套道路、节水灌溉、排水设施建设;距离村庄远、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缺少水源的坡耕地发展经济林果或种植水土保持林草;禁垦坡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3)治理规模

近期(至2020年)治理坡耕地面积700.00km2(105万亩),远期(至2030年)累计治理坡耕地面积2270km2(340.5万亩)。分区治理规模见表7-2。

(4)措施配置

根据不同区域坡耕地坡度组成及土层条件,在北方土石山和黄土高原区5°~15°坡耕地实施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在东北黑土区3°~5°坡耕地实施等高耕作,5°~15°坡耕地实施坡式梯田或水平梯田,地埂设植物带;配套水源、节水、排灌沟渠、植物护埂及田间道路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和排灌相结合;并对区内侵蚀沟道修建谷坊、土堰坝、沟头防护、沟底防冲林等进行治理,实现坡面和沟道综合整治,减少径流冲刷危害,保土蓄墒及增产,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规划措施量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措施量为:

近期(至2020年)治理面积700.00km2,其中:坡改梯700km2;修建小型蓄水工程297(处、座)、小型治沟工程280(处、座)、排灌沟渠587km、水源工程290(处、座)、田间道路447km。

远期(至2030年)累计治理面积2270.00km2,其中:坡改梯2270km2;修建小型蓄水工程974(处、座)、小型治沟工程5981(处、座)、排灌沟渠1903km、水源工程921(处、座)、田间道路1449km。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