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侵蚀沟综合治理

(1)范围及基本情况

侵蚀沟综合治理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内侵蚀沟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涉及33个旗(县、市、区)的109027条侵蚀沟,见附图九。

(2)治理任务

遏制侵蚀沟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入河泥沙。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重点以修筑沟道谷坊、沟头和沟坡防护工程为主,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黄土高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重点以建设淤地坝、拦沙工程以及沟头、沟坡防护体系为主,减少入河入库泥沙。

(3)治理规模

近期(至2020年)治理侵蚀沟10278条,总面积830km2。远期(至2030年)累计治理侵蚀沟26231条,总面积2290km2。分区治理规模见表7-3。

(4)措施配置

东北黑土区:在侵蚀沟道沟沿线修建沟边埂和沟头防护工程,营造沟头防护林,制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在侵蚀沟道内修建谷坊、跌水工程,营造沟底防护措施,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对沟道高陡边坡进行削坡开级,营造护坡林,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扩张;对沟道上游或周边汇水面积较大坡面,配置截水沟、蓄水池、排灌沟渠等小型蓄排工程;在道路与侵蚀沟交接处,修建过水桥涵,建立完善沟坡防护和排水体系。

黄土高原区:在侵蚀沟道主干沟,建设以淤地坝、拦沙坝工程为核心的稳定坝系,在侵蚀支、毛沟修筑谷坊、截伏流、塘坝、引洪淤地等小型拦蓄工程,并结合营造沟底防冲林,拦泥淤地,缓洪减沙;沟沿线修建沟头防护工程,上游坡面和沟坡结合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营造沟头和坡面防护林,减少坡面和沟道侵蚀冲刷,稳定沟坡,建立完善的沟坡防护和沟道拦沙体系。

(5)规划措施量

侵蚀沟综合治理主要措施量为:

近期(至2020年)修筑淤地坝(拦沙坝)231座、小型治沟工程10904(处、座)、小型截排水工程8164(处、座)、桥涵610(处、座),营造水土保持林(包括护岸林、护坡林、沟底防冲林)604km2,种草196km2。

远期(至2030年)修筑淤地坝(拦沙坝)558座、小型治沟工程30684(处、座)、小型截排水工程22811(处、座)、桥涵1705(处、座);营造水土保持林(包括护岸林、护坡林、沟底防冲林)1667km2,种草532km2。

4、分盟(市)重点治理项目规模汇总

分盟(市)重点治理项目规模见表7-4。

八、监测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和信息系统,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发布和服务体系,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评价和定期公告,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建设任务

全面推进监测站网标准化建设,建立由自治区监测总站、12个盟市监测分站(新增2个)和135个监测点(包括升级改造利用51个,新增84个)、9108个野外调查单元构成的覆盖不同防治分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依托自治区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形成高效便捷的监测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发布和服务体系,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评价和定期公告,开展全区及重点区域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强化监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监测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监测技术人员考核培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监测技术推广。

近期重点任务:

——2018年底前,完成4个盟(市)级监测分站及重点旗县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建设,完善既有51个监测点的升级改造,完成新增84个监测点基础设施修建与设备采购、安装工作,建成覆盖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