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文

2017-02-23 14:0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垃圾分类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交通服务功能尚未完善

(一)广州已形成涵盖海、陆、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但枢纽布局、功能不够完善,枢纽之间互联互通不足。

(二)白云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客运量及货运量增速放缓,尚未实现与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机场建设发展受空域问题制约明显。

(三)广州港南沙港区辐射潜力、物流服务能力尚未充分发挥,江海联运、铁水联运运能不足。

(四)铁路北向通道发达,西部贵广、南广高铁也已建成通车,但东部、东北部、南部对外运输通道薄弱,铁路技术标准偏低。

(五)疏解中心城区交通的高快速通道不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堵塞问题较为严重。大型货场对城市交通造成不良影响。

(六)燃气管道、电缆、电网线路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路面反复开挖的“拉链路”问题,浪费人力物力,给市民的交通出行造成诸多不便。

(七)尚未形成与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在铁路、城际轨道、地铁、公路、市政道路、港口航道等方面的衔接、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城市建设管理均存薄弱

城市建设品质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建筑贪大求洋,精品建筑、绿色建筑、特色建筑不多。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慢行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较为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外围新城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无法承接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溢出。

城市基础设施“重开发建设”“轻管理服务”的情况仍然存在,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大数据库,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消防设施和通道不足,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难度较大。

三、资源要素保障仍有不足

(一)城市基础设施后备可建设用地规模有限,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土地利用区域结构不平衡。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除南沙、增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尚充裕外,番禺、白云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从土地供给上看,一方面是部分用地供而未建,另一方面大量新项目无地可供;从规划布局上看,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没有用地指标,涉及基本农田、农用地、征拆等问题,调整困难。

(二)能源结构偏重化石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相对滞后。城市80%以上的一次能源来自化石能源,其中35%的能源依赖煤炭、44%依赖石油,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约5%左右。电力装机中,煤电占比80%,气电占15%,水电及光伏发电等机组装机仅占5%。

(三)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以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水源地多属客水,易受水源污染、咸潮上溯或突发事件影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白云区北部、花都区西部、南沙区水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用水需求。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已完成,但仍存在设施后续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第三节 发展机遇

一、城市发展定位跃升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16〕36号),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定位跃升,在国家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广州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我市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整体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国家扩大对外开放

国家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广州将在“一带一路”愿景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以空港、海港、陆港、创新港、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为核心的“四港双快”网络系统,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融合,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升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成为“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餐厨垃圾查看更多>生活垃圾焚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