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已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0年,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功能不断提升,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稳步推进,湿地与河湖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农田保护性耕作和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全面构建起“四区八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文如下:
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前言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站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生态修复与治理,严格自然生态保护,全面构建“四区八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本规划是四川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编制以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根本任务,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是行业和地方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美丽四川的奋斗目标,着力修复地震灾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系统,着力防控重点地区的生态退化,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着力完善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全省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
常年性有效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2.6亿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累计新造林2640万亩、抚育森林1275万亩、改造低效林1086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02%,森林蓄积达到17.33亿立方米;每年实施草原禁牧7000万亩、草畜平衡1.42亿亩,累计实施退牧还草3905万亩,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8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9.8万亩,巩固沙化土地治理成果20.5万亩,综合治理岩溶土地面积2319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48平方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2496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6平方米;全面完成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后自然生态修复任务;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31.8万平方公里。
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划建自然保护区169个、世界遗产地5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湿地公园43个、森林公园126个、风景名胜区90个、地质公园2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7个,全省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全省湿地保有量262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完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评价,建成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和湿地资源数据库。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02.7万公顷、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1387只,分别占全国的78.7%、74.7%。
三、生态保护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和林地一张图建设。推进生态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平台和一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观测网络站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生产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生态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的执法检查基本实现常态化。森林碳汇计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大熊猫繁育保护、高寒沙地生态修复、地震次生灾害生态治理等科技攻关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生态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制(修)订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了法制保障体系。出台了《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规划体系。开展建立生态用地和生态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
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研究制定了《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在成都市、雅安市、嘉陵江流域、川西北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已覆盖全省1/3的面积、51%的人口。开展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启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和省级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完善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省级公益林补偿实现了与国家标准并轨。在岷江、沱江等河流上下游政府间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试点。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登记,启动以“两证一社”为主的新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大力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启动。
第二节形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和机遇
一是生态保护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作出了“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空前关心重视,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是绿色发展理念赋予了生态建设新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富民。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对“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作出安排部署。绿色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本底,要求将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战略使命,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严守生态阵地,严格保护生态资源。要求加快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增加生态资源,增强生态系统功能,补齐生态短板,着力建设绿水青山。
三是全面小康提出了生态保护建设新任务。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了“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四大片区生态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富集,生态景观独特,生态保护与建设在促进脱贫攻坚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无可替代作用。如期实现四大片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要求加强自然生态建设,解决重大生态问题,消除生态致贫和生态返贫因素;要求在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上做足文章,变自然资源为发展资本,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未来五年,全省尤其是四大片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生态扶贫成效。
四是全球生态治理带来了保护发展新机遇。2015年联合国森林论坛讨论了未来15年全球森林政策,对森林在消除贫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要求我国在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变化,为我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全球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好的机遇。
二、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生态屏障仍较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问题较为突出。草原退化面积高达1.56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8.7%,天然草原平均超载率10.03%,草原承载压力较重。土地荒漠化呈蔓延趋势,荒漠化面积2385万亩(石漠化土地1095万亩、沙化土地1290万亩)。水电工程建设、过度放牧等导致部分湿地和河湖生态功能退化,自然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水土流失面积(不包括冻融侵蚀)12.1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4.9%。农业化学品使用量大,土壤酸化面积达到39.4%,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用地与养地矛盾突出,农田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二是保护开发矛盾突出,资源保护压力较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以及基础设施、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区大量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红线守护难度增大。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尚未形成,自然生态资源损耗严重。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区和盆周山区极端气候天气频繁,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森林草原病虫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日益加大。地震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构成持续破坏,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违法破坏森林草地资源行为时有发生,生态保护和成果巩固压力大。
三是城乡生态功能不足,人居环境有待改善。一些城市存在生态空间保障不力、生态用地不足、绿地系统不健全、绿地服务功能不强、热岛效应突显等问题,部分城市绿化指标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标准相比均有一定差距,生态服务功能不强。城镇周围、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集中安置点绿化较为薄弱,公路、铁路和水系等通道绿化水平不高。城市及乡村水系破坏、水体污染、水生生物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水生态问题十分突出。
四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还未完全释放,发展体制不顺,建设机制不活;生态治理体系尚不健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自然资源产权及支持保护等制度建设滞后,各项补助标准偏低、投融资机制不活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直接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仍存在政策障碍,生态保护与建设普惠制政策尚未真正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存在经营权落实不到位、处置权设置不完整、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民生问题突出,产业转型缓慢,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刚刚起步,改革动力不足,顺利推进难度较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五是生态文化意识薄弱,生态观念有待加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意识有待提高,爱护自然、节约资源的生态价值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少数领导干部仍然缺乏正确的生态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缺乏生态保护意识,部分群众仍然缺乏绿色消费理念,公众爱绿护绿、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依然薄弱。生态文化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态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全社会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
“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的攻坚期。全省上下要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坚定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建设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两大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新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5月27日,无锡市环保集团董事长黄晓峰、总经理李雄伟带队前往盐城市城市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城市城投集团”)调研交流,与盐城市城投集团董事长王立群、副总经理苗久成、副总经理贾海云等一行组织召开座谈会。会上,王立群对市环保集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通过与市
近日,赤峰市碳中和林项目签约会在赤峰市林草局顺利举行。本次签约会由赤峰市林草局与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凝聚政企合力,共推碳中和林项目落地,为赤峰市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聚焦碳中和,开启生态项目新篇。签约会上,来自自治区及赤峰市林草系统、相关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作为
日前,安徽铜陵市郊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牵头方:安徽云亭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投标价:9763500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牵头方:铜陵市环保产业建筑安装有限责任
4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2025〕13号),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中指出,在清洁能源领域,联合突破智能电网、光伏、光热、地热、储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集成利用等关键技术。原文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5月22日,甘肃公司永靖光伏电站震后受损重建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较计划提前38天,可多发电量295万千瓦。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约30km的永靖光伏项目受到较大影响,造成了项目场址区内部分山体位移,并产生裂缝等不良地质运动,对电站部分组件布置区域内的各类发电设备造成
5月23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一行。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广金参加座谈。张文琪介绍了陕煤集团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情况。他表示,陕煤集团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统筹推进成本管控、亏损企业治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及项目
5月22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签约是三家单位共同落实南水北调集团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合作,凝聚互利共赢,完善联系对接机制,携手推动校企合作的务实行
截至5月18日,塔里木油田首个百万千瓦级整装光伏项目——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累计发电近6000万千瓦时。近年来,塔里木油田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电气化提升,形成了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气化率快速上升的“两降两升”良好局面。塔里木油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天山深处,白杨河上,绿能涌动。5月15日,“大国工程看新疆”全媒体报道团队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走进我国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远远望去,只见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坐落于天山群峰之中,远处的雪山冰川银光闪烁,而近处的松柏茂密挺拔,水库四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的通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经核实,有明确的违法主体,生态环境违法事实清楚的,可以挂牌督办:(一)公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案件;(二)造成重点流域、区域、海域重大污染、生态破坏,或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的
日前,甘肃生态环境厅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3-5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文如下: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严峻。在中国,绿色发展意识正深入人心,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面临着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开发空间偏密、生态碳汇偏小等多重挑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空间广阔。2024年,全省深入贯彻习近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是指生态环境部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办理提出明确要求,公开督促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办理,并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接受公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回答现场记者关于“生态环境部在促进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另外,接下来我们对于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的提问时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5月25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等联合举办的“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活动上,隆基绿能携手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协鑫集团等光伏行业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布《全球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GlobalSolarSustainableAlliance,GSSA)》,旨在促进光伏行业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强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探索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推广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完善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和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上
日前,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威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印发《威海市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威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威海市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威环发〔2025〕27号各区市生态环境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现将《威海市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
5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改局发布《古冶区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公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该细则适用于古冶区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管理。征求意见稿提出,古冶区风电、光伏发电开发遵循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等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通过竞拍竞配等方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主要有以下举措。在减污降碳协同方面,我们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加力推进以旧换新。支持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2025年报废符合条件的旧乘用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2万元、燃油乘用车最高补贴1.5万元,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1.5万元、燃油乘用车
5月26日,“中国成都#x2014;德国智能制造产业供需合作会议”在德国法兰克福隆重举行。作为2025成都工业企业出海拓市场、促交流、抢订单的重要活动之一,会议以“数字赋能#xB7;智链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成都与德国在技术、产业、资本等多维度的对接平台,促进双方企业精准匹配需求,共同推动智能制造
5月26日,投资2.25亿元、装机规模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的四川成都新津邓双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电站是成都电网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可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10万千瓦保供顶峰能力,预计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000万千瓦时调峰电量,单次充电可供约10万台1.5匹空调使用2小时。成都电网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储能电
5月27日上午,瓦努阿图副总理科纳坡一行莅临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参观交流,落实去年中瓦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四川省外办副主任李怀强、德阳市委副书记朱莉、德阳市委外办主任顾申伟、什邡市委书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4日,投资四川·攀枝花钒钛钢铁新材料投资推介会暨供需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盐边与郑州天汇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星链储能(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建设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10亿元,预计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建设项目选址位于
分时电价政策的四要素现状分析,我们还剩一个,那就是计算分时电价的基数。对于工商业用户,整体到户电价的构成比较复杂,第三监管周期内有5大组成部分,分别为:交易/代购电价、输配电价、上网线损费折价、系统运行费折价以及附加基金。(来源:黄师傅说电)而每个大类下面还可以划分出五花八门的子项
近日,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华电新能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正式全容量投产。该项目作为同批次新能源开发中首个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示范项目,树立起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新能源建设新标杆。作为四川省首个投产的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华电新能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具备独立支撑区域电网稳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四川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奖补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事项内容:在需求侧响应、有序用电等特殊时期,对工业企业通过自有(或租用)发电机发电、自备电厂(电源)等方式,主动压减电量生产运行且
5月27日,首创环境发布公告,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新疆天富公司已中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进出水监测间设备采购的公开招标。根据公告,2025年5月27日,新疆天富公司与四川青石公司签订设备采购合同,代价为419万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7日,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今天完成全部放线施工,实现全线贯通。据悉,整个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是四川的川西段,沿线穿越川西高原横断山脉,最高塔位海拔接近4800米,今天完成全部放线。接下来,将加速推进换流站和线路的消缺调试等工作,为工程全面建
5月19日,四川雅安名山太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雅安市名山区负荷发展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结合雅安电网发展规划,同意建设雅安名山太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503-511800-04-01-354451)。二、项目建设地点:雅安市名山区。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新建太平110千伏变电站1
为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垃圾填埋场有限空间安全防范工作要求,2025年5月9日,由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办,雅安川能环保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安环保能源”)承办,雅安市环境卫生行业安全管理暨垃圾填埋场有限空间安全防范培训会圆满成功。1、雅安市城管执法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