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研究内容
课题1、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和重点污染行业识别与评价方法,开展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源和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研究及趋势分析,识别典型水文地质条件下特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地下水污染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明确京津冀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和分布;基于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建立地下水风险源识别及源强评价方法,构建地下水污染源风险分级与分类防控方法,研究形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控、分类管理技术体系;选择京津冀重点区域,研究基于水质安全的地下水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明确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的分布;研究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形成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优化方案和指南。
考核指标:提出重点区域地下水优控类污染物清单,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和分类防控技术方法;编制京津冀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分类分区图册1套;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控、分类管理技术体系1套;形成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布图;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和重点行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1套;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政策1部。
课题2、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数字化技术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缺乏,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与装备滞后等问题,开展不同空间尺度的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筛选方法研究,研究建立京津冀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和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开发监测井优化布设技术;研发特征污染物低扰动采样和快速监测技术及装备,形成包气带和含水层协同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度、多尺度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污染相关数据动态采集、远程传输等技术;开发针对大型湿地和海绵城市的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污染监测技术,实施示范区海绵城市、野外大型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连续监测,构建基于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污染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立体多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预警体系,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监测预警与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在京津冀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运行,为地下水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和快速监测预警关键技术2项,开发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等特征污染物小型化、多因子在线监测和多层低扰动采样装备4套以上,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建设京津冀示范区野外大型湿地、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地表水-地下水同步监测点群,连续监测周期不少于1年;建立市级地下水污染信息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处理平台,具备适时发布典型城市地下水环境信息的业务化运行能力。建立京津冀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和环境监测技术指南。
课题3、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选择京津冀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重点研究污染准确识别与快速诊断、快速预处理与多相抽提等地下水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总量削减技术;研发污染羽阻断技术、地下水污染原位多级强化修复技术;开发绿色修复材料,研制模块化协同治理装备,构建污染羽长效净化组合修复技术,形成地下水污染强化修复关键技术体系;选择京津冀填埋场、化工场地等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开展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形成修复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通过技术中试研究及有效性评估,形成符合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点的最佳可行性技术清单和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通过中试以上规模实验突破地下水污染源控制、过程阻断、污染修复等关键技术7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以上;研制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不少于3种,成本低于同类修复材料20%以上,开发多相抽提、污染阻断、可移动式模块化协同修复装备3套,技术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建设工程示范不少于2个,各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0000m2,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总量减少不低于50%,特征污染物浓度达到修复目标,地下水污染恶化趋势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编制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最优技术指南1部(征求意见稿);地下水污染防渗技术指南1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单元工程技术规范5套以上(国家和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课题4、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补水水源回补地下水可能引起的污染风险问题,选择2-3个典型回补区,研究回补过程中地下水流场和化学场变化特征,探讨回补后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地下水环境演化的关系,识别回补区地下水污染的源汇机制与环境风险水平,构建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开展回补水源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水质安全阈值研究,建立回补方式与布局方案的优化模型,形成回补水源-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研究基于水质安全的地下水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明确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的分布。开展地下水安全回补监测系统、技术标准与风险管控政策研究,构建基于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安全的管理保障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类型回补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法1套;形成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布图;提出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技术2项;提出回补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2套;申请发明专利5项;进行南水北调来水、雨洪水、再生水等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示范2-3项,项目执行期内回补量不小于1亿立方米;建立覆盖回补区地下水和补水源的联合水环境监测系统,保障回补区地下水环境原有功能;形成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标准、政策各1部,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四、实施期限
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5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0.5:1,配套资金由示范地所在人民政府或参与单位负责落实,主要用于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项目3、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ZX07110
一、研究目标
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支撑新区生态空间构建,从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的角度,研究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量配置及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白洋淀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区域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创新水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雄安新区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推动白洋淀区域(雄安新区)率先实现向新型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依托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理念,建设白洋淀生态需水与水资源保障、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入淀典型重污染支流水质达标、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环淀与淀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构建、淀区核心区污染消除与水生态修复、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等示范工程,最终使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集成研发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资源保障、河口湿地恢复、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清淤和唐河污水库改造及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10项;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研发城市污水深度治理和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消减技术,形成唐河水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开发白洋淀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植物资源化技术;建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具备环保技术成果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和交易孵化综合功能;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模式,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2、治理考核指标
提交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实现白洋淀流域外与流域内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2.5-4亿m3;提交入淀支流府河和孝义河的水污染防治达标方案,工程实施后,府河安州断面、孝义河浦口断面水质实现省和国家考核要求;提出唐河污水库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要求;提出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设面积不小于5km2示范工程,为生态清淤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提交白洋淀入淀河口湿地建设和淀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淀区生态修复工程达到60km2以上,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三、研究内容
课题1、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生态流量调控与水资源保障科技工程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及雄安新区规划的生态需水量确定技术、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保障及生态廊道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集成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集水区农业节水和水质保障技术,提出流域上游清水水资源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多水源-多目标-多情景的生态补水方案和长效机制、管控调度技术,研发输水河道水质安全保障和引水路线优化布局技术,为构建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制订流域上游“六库两河”水源涵养、农业节水、清水产流技术方案,提高上游清水产流量20%以上,确定白洋淀-大清河多源调水格局下的生态需水量;提交引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方案,实施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保障工程;实现白洋淀补水、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不低于2.5-4亿m3;大清河下游生态补水不低于2500万m3。
课题2、基于入淀河流水质达标的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深度治理技术及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区域典型工业(如印染行业等)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及特征污染物生态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入河水质达标的尾水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和河流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通过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大幅削减入淀污染负荷,提升入淀河流自净能力,保障河流入淀断面水质达标。
考核指标: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深度治理、典型工业(如印染行业等)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等关键技术3项以上,城市和工业污水治理技术示范应用于规模分别不少于20万立方米/天和10万立方米/天的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府河和孝义河建设尾水入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尾水80%以上;入淀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不少于10km。工程实施后,府河等入淀断面实现Ⅳ类标准要求。
课题3、唐河污水库及雄安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识别唐河污水库外源和内源污染因素,解析唐河污水库污染源-底泥-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机理;开展唐河污水库底泥治理-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开展唐河污水库地下水污染效应、阻控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唐河污水库地表水-底泥-地下水交互数值模型1套;研发污水库有机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底泥治理、地下水污染阻控等关键技术2项以上;集成研发唐河污水库底泥治理-生态修复和地下水污染阻控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经治理后,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要求。
课题4、入淀湿地及淀区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突破多功能入淀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围绕雄安新区生态规划,研究环淀区域林水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功能优化、水域与陆域生态系统重构关键技术,构建新型的自然与人工交织复合生态湿地系统;提出人水和谐的淀区人口规模、人居生活、生产方式及淀区存量污染控制技术,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实现保证生态健康前提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核指标:实施藻苲淀、马棚淀入淀湿地示范工程建设,处理水量不低于10万m3/d;实施新型复合生态湿地系统构建工程示范,淀区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达到60km2以上,水质达到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建成美丽乡村、生态重构示范点2个以上,入淀污染负荷削减80%以上。
课题5、白洋淀生态清淤关键技术研究与资源化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白洋淀底质污染物迁移转化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制订科学的生态清淤方案;集成“精准生态清淤-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底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适于白洋淀生态系统的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收、用全链条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发可持续的资源化技术,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生态清淤、底栖生态系统修复、芦苇等水生植物资源化关键技术3项以上;绘制白洋淀底泥污染高生态风险分布图集,制定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形成沉积物污染控制与底栖生态系统修复组合技术,建设面积不小于5km2示范工程,示范区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建设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收、用全链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不低于1万亩的示范区。
课题6、大清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打通白洋淀-赵王新河-东淀-海河生态廊道的方案,研究基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大清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赵王新河、大清河两岸生态环境改善,并实施生态补水工程示范;根据上游生态流量和泄洪功能,构建文安洼滞洪与湿地生态功能相耦合的技术体系并工程示范;根据生态补水水质和地理环境特点,研究大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水质提升和维持技术体系并实施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大清河下游生态廊道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1套,实现大清河下游生态补水不低于2500万m3;建立大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水质提升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5万吨/日,出水水质COD≤30mg/L,氨氮≤1.5mg/L;台头断面COD、NH3-N、TN、TP等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Ⅴ类水体标准;形成文安洼泄滞洪功能与湿地恢复多目标的分区技术体系1套,文安洼区域湿地恢复不小于100ha。
课题7、雄安新区国家水环境技术转化体系构建与综合示范(独立申报课题)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顶层设计,提出水专项技术成果评估、二次开发、孵化和交易相应配套政策建议,制订水专项技术成果持续推广转化路线图,建立水专项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研究环保水领域科研项目、水环境政策标准实施效果及水环境治理绩效等综合评估关键技术,优化技术实证评估关键技术,形成相应评估规范,开发水环境治理技术评估智能软件系统;针对雄安新区建设和白洋淀治理的需求,选择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湖滨带生态修复等环保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并应用;研究环保技术成果市场交易关键路径,形成适合雄安新区的水专项成果交易模式;研究建设线下服务定制对接为主的国家环保技术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孵化路径,形成符合水专项特点的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先进模式,打造我国华北地区水专项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与市场交易中心;建成服务雄安新区、面向京津冀区域、辐射全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实证评估中心和二次开发与集成基地,分别具备环保技术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功能;建立水专项技术成果二次开发联盟和孵化联盟,研究形成优化合理的联盟建设和运行机制。
考核指标:提出水专项技术成果持续推广转化路线图1套,提交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1套;开发水环境治理技术评估智能软件系统1套,提出涵盖科研-成果-应用的技术转化全过程评估的技术规范4套(包括:环保水领域科研项目评估技术规范、水环境政策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技术规范、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技术规范和实证评估技术规范各1套),开展评估示范不少于3项;建成以水专项成果为核心的国家环保技术转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技术成果交易不少于5项,带动相关产值不少于5亿元;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建成具备技术实证、就绪度评价等功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实证评估中心;建成具备技术二次开发示范功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二次开发与集成基地,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适合雄安新区建设和白洋淀治理的环保技术方案不少于3套,并应用;建立水专项技术成果孵化和二次开发联盟,通过联盟开展的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不少于3项,带动相关产值不少于5亿元;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
课题8、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独立申报课题)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基于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构建目标、建设模式、总体格局、空间布局和实施策略;重点开展基于多源优化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配置、基于健康循环的城市水环境承受力调控、基于绿色高效的城市水设施支撑力建设、基于风险控制的城市水安全保障力提升、基于物联网及大数据的城市水系统智慧监管力构建的关键技术和实施保障研究,以及适合雄安新区分散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研究与示范应用,综合集成并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的总体策略、建设标准、控制指标、成套技术方法和智慧监管模式,为雄安新区(起步区)实现“高品质饮用水、高质量水环境、高标准水设施、高韧性弹性”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模式、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建设标准及控制指标,制定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综合方案,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提出雄安新区基于节水优先原则的多水源、多功能、多目标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控制指标及成套技术方法,编制雄安新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综合节水)技术指南;提出雄安新区基于健康水循环的城市河湖湿地水环境质量保障的控制策略、核心指标和成套技术方法,编制水环境质量不退化、水生态良性发展的城市水环境承受力调控技术指南;提出雄安新区(起步区)优质低耗供水设施、污水超净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村镇(分散)污水处理与利用设施、污泥及废弃物(厨余)能源化与资源化设施、高标准排水防涝设施和市政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控制指标)及成套技术方法,编制雄安新区城市水设施工程建设技术手册;提出适合雄安新区分散村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成套技术方法,开发分散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在10个以上村镇进行示范应用;提出雄安新区面向韧性城市的水系统安全保障控制指标、技术方法及监管机制,编制新区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指南;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智慧监管系统构建模式、体制机制、平台框架及功能,编制新区城市水系统智慧监管技术指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由于全椒经开区的滁州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原料仓库发生火灾,部分污染水体外泄,导致滁河部分鱼虾死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省、市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封堵相关污染水体,密切监测水质变化,邀请省内外专家研究制订修复方案。同时,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全椒县开展全面调查。目前,全椒
2024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拟推荐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公示的通知,共4个项目,基于水体污染底泥鉴别评估的环保疏浚范围的确定方法、一种共混合-浸渍联合法制备多金属臭氧催化剂的方法、一种用于控制生活垃圾温室气体CH4释放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一种面向生态保护红线的人类活动变化识别监
由管道溢流导致的水体污染是国际上的共性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我国溢流污染的特性问题、控制策略和潜在的处理技术的深入剖析。因此,首先回顾了溢流污染导致的水体黑臭的成因;通过总结典型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溢流污染面对的特性问题;剖析溢流污染中主要污染成分,总结国内外最新的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8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四川省、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川长江办〔2019〕8号)、《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渝推
“最高奖补两亿元”。尽管正值3月的一个周末,来自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依然引起不少人尤其是从事三农工作的人们的热切关注。按照这份《通知》中所言,对纳入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名录、且农村黑臭水体面积达一定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可申请获
日前,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就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出台具体工作规定。先试先行初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案例实践经验适用范围明确,金额计算具体,基层更
2021年12月,河南省委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新乡市发现,获嘉县武嘉七支排(以下简称“七支排”)水体返黑返臭,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基本情况七支排全长7.8公里,自西向东由史庄镇大清村,流经获嘉县城,至城关镇宋庄村汇入共产主义渠。其中城关镇河段全长3.2公里,流经后小屯
马军院士的6问6答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是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的美好期许。与我国大多数省份类似,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建成区河道管理保护新老问题的交织,水体污染黑臭现象日益突出,湖南也不例外。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老旧城区的黑臭水体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水体污染成因复杂、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其整治尤为困难。结合老旧城区的特点和当前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要求,系统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及长效机制建立方法。以某南方滨海城市内河为例,详细介绍老旧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并结合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立足全流域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系统治理方案,以期为其他老旧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排水管道沉积物雨天受冲刷而造成的河湖水体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的困境之一。深入了解管道沉积物及其沉积机制对水体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11月15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公示了《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包河区(不含巢湖水面)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规划城镇集中连片建设的区域,总面积1003.6平方公里。本轮规划的目标是到规划期末,全
日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生活污水专项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发布,该规划指出,2020年,福建省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各地基本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到2030年,污水收集率山区村庄不低于65%、平原村庄不低于85%。全省农村生活治理率达到80
12月24日,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德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规划范围包括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及陵城区。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6-2035年。规划总目标为:构建“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维护、智能化管理”的绿色生态型排水系统
9月27日,国家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副主任刘金梅一行至大唐淮北发电厂,对水资源利用、节约用水等情况进行调研检查。
精细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产业之一。但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有机废水由于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高盐、高毒、可生化性差,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其处理已成为制约精细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为降低治理成本恶意偷排,引发了多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已严重威胁到太湖、淮河、海河、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利用。
水专项江苏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3月24日-4月2日组织召开了“十三五”水专项武进项目工程示范和示范区第三方评估会。国家水专项办、江苏省水办、常州市水办、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办等相关负责同志,有关行业专家,项目(课题)负责人、工程示范负责人及业主单位,以及课题技术骨干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评估专家组对工程示范进行了实地考查,听取了各工程示范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通过质询,对武进项目工程示范和综合示范区进行了系统评估,一致认为,武进项目达到考核要求,同意通过第三方评估。
2021年3月24-26日,天津市水专项联席会议管理办公室在天津组织开展了水专项“滨海工业带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项目共5个工程示范的第三方评估。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天津市水专项联席会议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京津冀标志性成果责任专家、有关行业专家,项目(课题)负责人、各工程示范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评估。专家组对工程示范进行了实地考查,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通过质询,对工程示范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一致认为,5项工程示范均达到任务合同书要求,同意通过第三方评估。
水专项浙江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1年3月23-25日在嘉兴组织召开了“十三五”水专项嘉兴项目工程示范和示范区第三方评估会。生态环境部科财司付川副司长,国家水专项办徐成处长、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单锦炎副厅长、嘉兴市治水办施晓松主任等相关领导,工程示范业主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会领导与专家对工程示范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专家组听取了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通过质询,对嘉兴项目工程示范和综合示范区进行了系统评估,一致认为,嘉兴项目11个工程示范与综合示范区均完成了任务合同书要求,达到考核要求,同意通过第三方评估。
白洋淀有“华北明珠”的美誉,它由100多个浅水湖组成,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唯一的大型平原湖泊湿地。
北极星水处理网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3月5日,河南省罗山县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PPP项目(乡镇工程)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项目预算金额为38244.3万元。详情如下:罗山县环境保护局罗山县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PPP项目(乡镇工程)-资格预审公告项目概况罗山县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PPP项目(乡镇工程)招
水专项全称叫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要说清楚什么是水专项,首先得解释一下什么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家有没有感觉,2020年下半年科技成果频出?其实那是因为国家重大专项都到了收官阶段。北斗系统、嫦娥探月等之前吹过的牛都实现了。这些都是国家早在15年前就开始的布局。2006年,国家颁布了《国家
最近,由国网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网江苏电力)筹建验收会上,经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相关技术标准验证实验室,对专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细致核查后,给予国网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网江苏电力)筹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不仅是对国网江苏电力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电之路,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2024年度电力创新奖获奖名单,公司标准成果《IECTS63222-1电能质量管控第1部分:总则》获特等奖,另有1项成果获一等奖,2项成果获二等奖。一直以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
为整合国内外各类权威数据库,构建专业化、个性化的电力知识资源体系,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具备学术资源、战略新闻、技术情报、产业跟踪等全方位知识检索功能,可为公司系统员工提供一站式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以往,科研人员可能需要在众多数据库和平台之间辗转,
为大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召开新技术推广目录修订、2025年集中转化项目研讨会,深入分析转化成效,以现场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经征集遴选和专业审核,形成了新技术推广目录修订版、2025年集中转化项目,奏响了赋能创新应用的激昂乐章,彰显其推动行业科技进
今日,国科管系统发布关于“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指南征求意见”菜单栏中查看指南征求意见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内蒙古大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项目由校名誉校长、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院长赵东元院士作为负责人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高性能水系电池的构建及其多孔材料关键制备技术”获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油、航天科工、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兆瓦级抗波动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集成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项目负责人由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鹏飞与上海氢晨、上海交大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燃料电池电堆高精密度批量制造工艺与成套装备技术”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复,是鹏飞在氢能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高精度电堆组装及成套批量制造装备技术”项目围绕国家推动能源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7日,由国华投资(氢能公司)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1.1专项“十兆瓦级碱性-PEM混合制氢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正式收到科技部立项批复文件,进入实施环节。构建电-氢协同体系是加快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单一碱性电解水(ALK)或质子交换膜(PE
11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推荐牵头申报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关键技术”“钠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技术”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区联动应用示范类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立项,分别获得5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国拨经费支持,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8亿元,这是科技部与内蒙古首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5日,东岳“氢进万家”项目运行仪式在淄博桓台举行。据悉,“氢进万家”是由科技部综合统筹氢能技术、产业和资源等各方面要素,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旨在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有效途径,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据了解,东岳承担的“氢进万家”重点工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