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亟待破障前行

2017-08-18 09:39来源:新华网作者:董俊 朱程关键词: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大走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库建议:三措并举破解生态大走廊建设难题

目前,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已跳出扬州一地,成为关系苏中苏北绿色发展的重要省级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团代表们在议案中呼吁将江淮生态大走廊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发现,目前江苏在推动大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三大难题亟待破解:

一是省域统筹有待加强,亟需加快省级规划进度。去年以来,江苏已召开多次大走廊建设座谈会,相关省级规划也在制定过程中。然而,具体哪个部门牵头、覆盖哪些区域、准入哪些产业等核心问题迟迟未能明确,极大制约了大走廊建设进度。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建议,江苏可先行成立独立机构——江淮大走廊建设办公室,从发改、环保、水利等部门抽调人手合署办公,指导沿线地市规划建设,并尽快出台制定省级规划。在省规划出台之前,可鼓励沿线其他地市借鉴扬州先行探索经验,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大走廊沿线区域生态保护,补齐生态短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针对大走廊涉及的土地空间布局调整、湿地修复、良好湖泊建设、岸线防护以及污染防治等工程项目,给予适度政策倾斜,促进大走廊整体架构尽快成型。

二是建设落实缺乏制度保障,亟需建立跨区联动与长效监管机制。流域治理,需要多主体共同担当。以高邮湖为例,其位于苏皖交界地带,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构成水域,沿岸有扬州、淮安和安徽天长三市,光靠一地保护,缺乏跨区联动,治理效果势必有限。

建议推动跨区联动,建立以省、市、县区边界所在地政府共同参与的大走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抓好跨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机制、水环境安全预警机制、跨行政区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机制等,并建立覆盖江淮生态大走廊主要河流上下游水质达标断面考核制度,从严保障大走廊的生态质量。

三是建设资金保障压力大,高效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协力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涉及区域空间布局、产业格局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和湿地修复等一系列需大体量投入资金的重点工程项目。扬州正全力推进生态大走廊建设,仅今年就计划投入资金62亿元,约为该市2016年全年财政收入六分之一,但单凭扬州一个市,资金保障压力巨大。

建议江苏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设立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基金,科学评估输水沿线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运行成本和受水区收益,给予因保护水质做出牺牲的地区经济补偿;设立江淮生态大走廊财政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沿线地区水源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空间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同时,建议制定价格、财税、金融等鼓励政策,强化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运用,扶持、激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大走廊建设,探索生态产权交易办法,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能源消费量、节能量交易等制度,以市场之手推动资源向大走廊建设集聚。

延伸阅读:

湖南安仁县: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激活发展新动能

原标题: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亟待破障前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区域生态保护查看更多>生态建设查看更多>生态大走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