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亟待破障前行

2017-08-18 09:39来源:新华网作者:董俊 朱程关键词: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大走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江苏南水北调沿线承担着为华北数亿居民输送放心水的重任。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受到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14年,扬州市即率先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打造江苏乃至更大区域生态保护的巩固长城。两年多来,扬州市努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推动大走廊建设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同频共振”,以生态建设倒逼绿色转型,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发展红利、民生红利,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建设倒逼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以生态大走廊建设倒逼区域绿色发展

扬州地处江淮交汇地带,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水系在此交汇,70%的淮河水经扬州通江入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和淮河水入江的主通道,扬州地区的水环境事关南水北调工作大局。

治水要从源头治起。2014年,扬州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让扬州境内的长江岸线、大运河沿线,会同贯穿其间的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重要水体,形成一个大型生态走廊,从而夯实扬州“绿色发展”基础,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环境的长期安全,把淙淙好水送到华北。

“扬州是江苏唯一一个跨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的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体系完整的城市,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既是挺起扬州‘绿色脊梁’的区域工程,也是创新发展、示范全省的样板工程,更是服务长江大保护和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的责任工程。”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实现通水。累计向北输水超过13亿立方米。巨量水资源自扬州向北输送,给水道安全畅通带来了新挑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肩负着为天津山东等地数亿华北群众提供用水保障的使命,将来还将为北京提供供水保障,因此,必须确保水质安全达标。按照工程规划,长江水将沿扬州段的京杭大运河和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向北输送。在此过程中,扬州如何发挥好“水源地”作用、保证水质量,至关重要。

扬州也是东亚候鸟迁徙重要节点、“长江三鲜”主产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自然栖息地。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

“江淮生态大走廊不仅要打通水脉、保障生物多样性,更要打通人脉、文脉。我们计划将大走廊规划建设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工程’,服务全国、全省的战略性工程,推动扬州从沿江地区‘一体两翼’向沿江沿河联动发展转变,从瘦西湖时代走向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时代。”谢正义说。

根据初步规划,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东至京沪高速、南至长江、西接安徽滁州、北接淮安,涉及扬州5个县(市、区)42个乡镇,覆盖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约占扬州市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为“一带一廊、五大板块、八大工程”。

“一带”指沿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及周边湖泊水系、湿地形成的生态带。

“一廊”指沿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夹江形成的清水走廊。建成后,水面和湿地、绿地和林地面积将达75%左右。

扬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构想已得到中央领导、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江苏代表团联名提出议案,呼吁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抓手,推进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起始阶段、占江苏面积60%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苏中苏北城市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以生态大走廊建设,引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扬州市政协主席朱民阳认为,打造生态大廊道,对于扬州构建绿色安全屏障、进一步倒逼发展转型,意义重大。

扬州市委、市政府分析认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恰为扬州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坐标,倒逼扬州坚持生态优先、生态自觉,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推动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两个财富”同步积累,促进现行GDP与绿色GDP“两种GDP”同步增加。

“生态文明建设是地方党委政府为群众增添福祉的第一责任,是当代扬州人对子孙后代的第一责任,更是南水北调东线节点城市扬州对华北人民的第一责任,惟有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厚植扬州发展的绿色根基。”扬州市市长张爱军说。

延伸阅读:

湖南安仁县: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激活发展新动能

原标题: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亟待破障前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区域生态保护查看更多>生态建设查看更多>生态大走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