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2017-08-29 10:35来源:亚太生态经济研究院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绿色街道研究和实践起步相对较晚。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公开发表的绿色街道研究的相关文献。此后,许多城市开展了绿色街道建设的实践探索,如上海上南路绿色街道、无锡中瑞生态城绿色街道以及深圳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等。

2014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下称《指南》),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同时意味着我国雨水系统建设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2015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为各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讲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建设经验,并为各个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的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四大建设要求下的十项具体措施。

目前,全国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并参与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最终确定第一批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等16个海绵城市试点。这些试点获得国家的巨额财政补贴,将会大力投资海绵城市建设当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大规模推进建设必然会面临投入资金大、施工技术复杂、法规政策不同步、同步项目较多导致管理困难等问题,加上我国现有的雨水设施基础薄弱,因此对各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负责部门和规划师、工程师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此外,由于我国海绵城市理念传入较晚,先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技术性较强,主要用于专业交流和应用,不利于公众传播和宣传,因此对海绵城市项目的实施和后期维护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通过对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梳理发现,美国的绿色街道建设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理念——技术——实践——机制保障”的建设体系。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新时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热潮下,借鉴美国绿色街道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把绿色街道作为着手点和推动力,以点带面地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启示。

1

完善并推广绿色街道建设技术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已经对低影响开发理念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认识,尤其是城市规划、景观和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对绿色街道的传播和建设做出了贡献。《指南》作为目前我国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最重要的技术文件,无疑为我国绿色街道建设理念和技术推广起了很好的作用。建议各地在《指南》的基础上加强低影响开发理念在道路建设层面的落实,探索具体、成熟的绿色街道技术相关的行业规范或设计标准,在建筑旁绿地、公园广场、道路两旁、巷子等不同的需求区域提出多样化的建设模式,通过工程设施、设计流程等方面标准化提高绿色街道的质量并控制成本;其次,可通过绿色街道项目试点工程的形式逐渐推广绿色街道改造技术,以点带面地构建把城市乃至全国的绿色街道体系,并培养一批优秀、成熟的绿色街道工程建设团队;此外,建议借由我国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机遇,加强城市洪水多发区域的统计数据和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研究,把绿色街道改造工程从时序和数量上优先建设在更迫切的区域,并以此为基础长期监测绿色街道设施对街道雨水管理的效用。

2

把绿色街道建设纳入法规体系,多渠道丰富落实机制

我国的雨水管理可以说是从21世纪才正式开始,目前而言雨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数量较少、缺乏系统性的阶段。《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006)》是我国在城市雨水利用方第一部国家级别规范,其包含雨水入渗和雨水回收利用两大方面的内容。

2014年1月1日我国施行《城镇排水污水处理条例》,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始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池、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就城市而言,北京是雨水收集利用法规体系相对发展得较好的一个城市,而北京以外其他城市针对雨水管理法律法规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

建议制定和完善雨水生态管理相关法律,并探讨在现有法律法规当中补充完善雨水管理相关内容的可能性;制定针对地方情况的雨水利用专项条例和规划,对城市新开发、改造及重建地区雨水管理进行强制规定,把绿色街道目标融入纳入雨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当中;把雨水管理理念、绿色街道建设目标和建设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当中,促进绿色街道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丰富绿色街道建设资金渠道,通过税收奖励和补贴等形式鼓励私人开发商参与建设。

3

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并鼓励公众参与绿色街道建设

《指南》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明确各建设环节的责任主体,如规划、排水、道路以及园林等部门。公共项目由城市道路、排水、园林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维护监管。其他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由该设施的所有者或其委托方负责维护管理。建议有条件的城市成立专门的绿色街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城市绿色街道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参与到绿色街道建设政策研究和建设当中,有效发挥部门优势;政府部门积极与学校、社会机构合作,促进绿色街道的推广和创新性研究,或在规范设计标准和审核标准的前提下鼓励私人承包绿色街道建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达到绿色街道建设目标;通过把绿色街道相关的技术语言、管理语言转化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增强传播和教育能力,通过宣传、激励等方式鼓励市民参与到绿色街道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后期管理等全过程,共同促进街道雨水管理发展的同时可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延伸阅读:

800多天过去了 首批试点的16个“海绵宝宝”长成什么样?

原标题: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雨水管理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