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政策解读|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 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任务

2017-09-24 12:13来源:中国环境监测关键词:环境质量土壤监测环境承载能力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实践探索

目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依托新一代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开展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省级形势预报和城市预报,并通过数值模型进行污染源识别和追踪,为大气环境超载成因解析、区域大气限制性排放决策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依托课题研究,提出了以常规监测为主、卫星遥感监测为补充、自动在线监测为辅助的湖库水华-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的技术框架体系。选择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三峡库区为主要研究区,筛选了反映水华监测预警指标,对建立湖泊监测技术评价方法与预警关键技术的业务化应用体系进行了探索。此外,结合全国生态、土壤、农村环境监测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区域内环境容量展开了探索性分析研究,为今后环境保护部开展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分区域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设计研究、环境承载能力的动态性特征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三)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的研究基础

环境保护部相关单位以京津冀地区为试点,基于环境质量标准,开展了大气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同时,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了包含水、气要素的结构评估指标体系。依托水专项开展了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初步分析了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这些都为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开展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建议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后,国家层面每五年开展一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主要基于资源、环境、生态等单要素评价综合得出超载、临界超载和不超载三个等级,配套以相应的管控机制。这方面应抓紧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一)明确职责分工与任务目标

明确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任务分工,按照系统设计、科研引领、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抓紧推进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业务化进程。

(二)开展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科研攻关

组建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科研团队,编制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路线,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建立评价模型。

(三)开展全国监测预警系统业务化能力建设

从重点地区逐步扩大至全国县域,设立点位,开展例行环境承载能力监测,开发环境承载能力动态评价系统与监测预警系统。

(四)研究推动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应用机制

建立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管控机制,定期发布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数据与评价结果,建立社会参与的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原标题:政策解读 | 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 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任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质量查看更多>土壤监测查看更多>环境承载能力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