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以我国海域为例简述海水淡化利用技术方法

2017-10-20 09:27来源:水博网关键词:海水淡化有机物污染海水淡化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 黄海海域

2.1 黄海水质理化特征

黄海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和日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海区东南部表层年平均温度为17 ℃,盐度通常>32.0‰;北部鸭绿江口表层年平均温度<12 ℃,盐度一般<28.0‰。整体而言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平均为15~ 24 ℃,海水盐度为32‰,呈现由南向北、由海区中央向近岸,温度和盐度都几乎均匀降低的特征。黄海的水温主要受冬季气温、黑潮现象等影响;盐度主要受黄海暖流、渤海热通量、海域冬季大风以及黄河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春季南、北黄海中部表层pH稍高,沿岸较低;夏季表层pH东西两侧偏低;秋冬季黄海表层pH相当均匀,仅朝鲜半岛近岸有低值区。黄海海域的浊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北部成山头的近海域出现高值,中部与南部离岸水域为低值区。刘宗丽在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监测到3种典型的低分子质量有机酸:乳酸、乙酸、甲酸,并发现4月份胶州湾表层海水中三者总量的平均值比较大,为24.06 μmol/L。周斌等发现胶州湾湾口部分站点 pH、DO、COD、Cu、Zn、油类、PO43--P 等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SS、TDS 含量较低,该区海水可作为淡化取水水源,但预处理工艺中应关注钙、镁、铁和锰的影响。整体而言黄海海水具有盐度、温度年变化小,近岸有机物高的特点。

2.2 黄海海水淡化现状

徐佳采用胶州湾海水直接进入系统和海水添加絮凝剂后再进入系统两种工艺,初步验证了50 nm管式陶瓷膜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可行性。苏保卫等发现采用砂滤—超滤—纳滤等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软化胶州湾原水,提高RO的水回收率。

青岛市淡水资源贫乏,目前引黄济青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海水淡化相关企业等都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来供应饮用水。其中大唐黄岛电厂海水淡化日均量为16 000 m3,采用的预处理流程为:黄海原水—调节池—斜管沉淀池—盘滤—SVF超滤工艺,为解决冬季进水温度过低问题,将凝汽器冷却海水引入海水淡化系统。山东青岛电厂海水淡化量为20 000 m3/d,采用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其预处理工艺为海水—平流式反应沉淀池—海水清水池—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膜组件—超滤产水箱。江苏省海岸线长,但多为淤泥质海岸,利用难度大。2006年来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盐城射阳港电厂二、三期扩建工程采用海水冷却,年利用海水3.5亿m3。2007年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正式投入运营,一期工程的海水冷却利用量为25亿m3/a。这为江苏省海水利用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并为全面进行海水直接利用起到工程示范作用。

3 东海海域

3.1 东海水质理化特征

东海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东海海域水体平均盐度为31‰~32‰,东部较高为34‰,水温度平均9.2 ℃,冬季南部水温在20 ℃以上。邵和宾研究了东海北部冬、夏季悬浮物浓度的分布特征和运输规律,发现东海北部悬浮物运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陆架上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边昌伟发现东海水体的悬浮物浓度自近岸向外海降低,等值线走向基本与岸线平行,浓度最大区域位于长江口及闽浙沿岸,浓度最低区域位于100 m等深线以深的外海。东海沿岸海水温度SST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呈南高北低分布,但也不同程度地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的影响,同时东海沿岸表层海水温度(SST)总体呈上升趋势,暖冬是SST总体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整体而言,东海海水水质具有盐度高、温度高、近岸悬浮物和SDI高的特点。

3.2 东海海水淡化现状

海水淡化产业在上海刚刚起步,发展相对滞后,但上海却拥有较为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如上海电气的低温多效海水蒸发技术,该技术日产淡水量达12 000 m3。上海704所与711所拥有较先进的多级闪蒸技术,华东理工大学拥有海水淡化浓盐水处理技术、低温多效蒸发器生产的关键设备——烧结型表面多孔管高通量换热器的生产技术。目前,上海决定通过政策来推动海水淡化产业,这是快速提升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水淡化应用的省份。截至2011年底,浙江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产能达11万m3/d,占全国总产能的1/6,以市政供水为目的和与电厂配套的各占产能50%,淡化水已成为浙江主要海岛和沿海部分缺水地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目前已有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有华能玉环电厂、大唐乌沙山电厂、舟山六横电厂、嵊山岛海水淡化工程等。华能玉环电厂海水淡化工程于2006年调试至今,一直运行稳定、安全,目前日产淡水量3.5万m3,预处理工艺流程为海水—微涡旋板折式反应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池—反渗透,为保证进水温度维持在25 ℃左右,淡化系统采用两路进水,夏天采用未经交换的海水,冬天采用循环水。海岛地区舟山市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的地区,截至2011年9月底,舟山总共建成海水淡化装置近20套,规模达54 000 m3/d,海水直接利用量7×108 m3/a。其中六横电厂10万m3/d海水淡化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之一,其预处理工艺流程为海水—絮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多介质机械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系统。针对东海水域受风浪和长江入海水影响、浊度变化大等情况,舟山各淡化企业采用浊度变化环境下调节药剂投加量及配比的方法,稳定前处理海水水质,降低制水成本。

延伸阅读:

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目录(34项)

他山之石|海水淡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原标题:海水淡化利用技术方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有机物污染查看更多>海水淡化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