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探访浙江省首例土壤污染修复项目:4年时间 花了1000万 修复20亩土地

2017-11-22 09:18来源:钱江晚报作者:吴朝香关键词:土壤修复生物修复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亩污染土壤的修复花了4年时间

对中低浓度污染的土壤则是通过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提取出能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撒到土壤中。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提取可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从当地污染土壤中驯化出降解能力强的微生物培养物,非常耗时,现场使用时,有时候实验室效果很好的菌,因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效率却不尽如人意。”专家解释,“最后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搭建大棚来控制温度。”

除了微生物,还种了美人蕉等几种湿地植物,保证微生物发挥最大作用。

最终,采用这种方式修复的土壤共4920立方米。

经过近4年的努力,2013年,近20亩曾经被污染的土壤完成修复,省环境监测中心对该地块进行检测,土壤污染危害风险降到了安全水平。

“这些地块都能够达到恢复农用地功能。”浙大专家说。

之后,治理修复好的土地十四五亩土地归还了当地农民,剩下的则作为科研用地。

林福进就是在这个时候,以每亩两三千元的费用从山后许村的村民手中承包了治理好的土地,“我是2015年承包的,那时地里都是杂草。”

虽然被污染的土壤已经治理好,但很少有村民在上面种植蔬菜、农作物,和周边大部分土地一样,村民都把土地承包出去种了苗木。

“还是不大敢吃的,毕竟以前地里那么脏。”村民说,“而且,把地租出去种苗木更划算。”

有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曾做过实验,在治理好的土地上种植各类蔬菜农作物,再检测是否能够食用,“基本上情况是好的,但一些叶菜类和某些根茎类的作物还是略微有点问题。不过这是暂时的,生态环境的治理,肯定需要一个周期。”

峰江街道的负责人则表示,发展花木小镇,是修复重金属工业对土地的创伤,实现环境改变的现实选择。

成本高周期长,治理之路难复制

山后许村示范点的成功是一种希望,但无论是专家还是环保部门有关人员,也都承认,它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复制。

“毕竟治理的成本太高。”另外,三四年的治理周期,对急于用地的地方来说,会觉得等不起。

“在台州当地来说,这种治理方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因为这个区域的污染基本都属于中低度。”浙江大学的专家总结了试点办法所适用的地块:有充足的治理时间、中低度污染。

今年,峰江街道即将启动另外一块农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涉及到路西村200多亩土地。

参与修复的专家感慨,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修复的路总是比想象中要难和远。好在,我们已经起步。

土壤污染修复最难的是什么

土壤修复治理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参与山后许村示范点修复治理的浙江大学的相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首先,修复的决策把握要有度,既保证修复到位,也要避免过度修复,所以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等目前强调管控与修复并重。通过管控,切断暴露途径,降低环境和健康风险也是很好的策略。

其次,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问题是很大的挑战。二次污染的控制很难。

第三,土壤修复包括农田修复和场地修复。农田修复的难点在重金属修复,场地修复的难点在地下水修复,这是个系统工程,难度大。

“毕竟治理的成本太高。”另外,三四年的治理周期,对急于用地的地方来说,会觉得等不起。

原标题:台州路桥:艰难的土壤污染修复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生物修复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