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市场正文

环保行业分析:深改红利引领环保产业进入新常态

2017-12-28 09:37来源:EBS环保研究作者:殷中枢 陈俊鹏关键词:工业环保环保行业环保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2.2、排污许可证:排污权制度阶段性成果,市场化交易可期

排污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排污单位的申请和承诺,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依法依规规范和限制排污单位排污行为并明确环境管理要求,并依据排污许可证对排污单位实施监管执法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发放有两点重要意义:1.排污不合格导致的限产是一种机会成本,倒逼企业治污,释放治理空间;2.为后续排污权交易打下基础,以完善整体成本内部化理论体系,增强企业自发排污动力。

我们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版)》统计了2018年底前需要实施排污许可的各个行业,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要求实施较快,第一批火电造纸的许可证发证工作已经完成了,其中还有不少企业在今年3、4月份就已经获得了许可。

1.2.3、环保税:入口更严格,出口亦有道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正式开始实施,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收环环保税。

开征环境税,一方面可促进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以及监督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职责,另一方面将为国家环保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利好环保政策、标准的执行,同时将促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加速环保投资。

环保税也是将排污成本内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即将自2018年起实施《环境保护税法》,针对大气和水污染物的当量税额约定了区间,各省在该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未来环保与税务部门配合,相关资金的征集标准、使用投向等将更为规范和透明。

征税标准多遵循“税费平移”原则,所以即便费改税,征收金额测算方法类似,但征收金额测算方法虽未体现过多差异化并不意味着环保税的效用未增强,“费改税”后:(1)法律效力、征收力度、覆盖范围将显著增强,致收取缴费将提升;(2)在环保高压和政绩压力下,各省采用的标准可能采用上限,环保税率一般都会比排污费费率高。

据我们测算,2015年实际征收的排污费是174亿元,根据污染物总量理论测算少征收的排污费为285亿元,如果费改税后,由于费率提升又可增加300亿元。

我们又统计了国际发达国家涉及环保的税收政策。以广义的环境税定义,涵盖了:污染税、与环境相关的产品税等,进一步细分,与环境相关的产品税还可以分为机动车税、能源税、环境不友好产品相关税费。

其基本的思路在于:(1)成本内部化;(2)税收补足特定领域财政支出。

污染税: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设立了该税种,按二氧化硫的浓度划分地区的不同等级进行征税;目前英国及欧盟引入碳税,这也是欧盟层次上唯一的一个环境税种。

与环境相关的产品税:原西德于1969年首创润滑油税,税金由制作商负责缴纳。1974年,挪威开始对饮料容器征税,所有不能回收的饮料容器必须负担3%的税收;化肥税,瑞典从1984年开始征收该税。

此外,意大利于1984年开征了废物垃圾处置税,对所有人征收,作为地方政府处置废物垃圾的资金来源,芬兰和英国于1996年也开征了该税。

1.3、环保高压态势不变,标准提高和节点事件望超预期

标准提高和节点时间对环保投资影响究竟有几何?环保行业的“加法”就来自于此!

我们统计了大气治理行业相关数据指标,2013年“大气十条”推出,同时脱硫脱硝提标正当时,我们可以发现,当年大气污染设备产量大幅提升,2015年起超低排放提标开始,同时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终考年,2016年,大气污染设备产量大幅经过2014-2015年的低迷后,又重新焕发生机,行业持续景气。

由此,“大气十条”相关节点和“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标准提高推高大气治理行业的景气性,而在此过程中,龙净环保、清新环境在2013年,2016年,2017年,也走出一波很不错的行情,也契合相应节点及提标文件发布。

从排污成本内部化考虑,由于电厂产品、技术标准相近,采用提标-电价补贴促进排污成本内部化方式推进起来较易。非电领域因不具备相关特性,所以采用补贴实现内部化方式较难,这也是这些年来推动非电领域大气污染物提标进度低于预期的原因之一,但目前,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使非电行业盈利改善,另一方面通过环保税、排污许可促进排污成本内部化后,相应提标标准出台也是水到渠成。

综上,当前节点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相关政策节点以及环保高压下的提标政策。

(1)大气治理:2017年“大气十条”终考结束后,目前以限产为主,2018年3月底限产完毕,我们预计,钢铁等部分非电行业大气新标准将严格执行,其中脱硫脱硝除尘标准,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预计会提高一倍。

(2)水环境治理:2015年“水十条”发布,2018年是“水十条”中期考核年,参照“大气十条”政策历程思路,细分供给侧行业污水排污标准提高,以及河长制落实及水环境治理情况专项督察,均有可能持续推出,直至2020年终考结束。

(3)土壤修复:2016年是“土十条”元年,2018年底,土壤污染调查情况发布,而后将制定修复方案和责任归属,“十三五”末期,土壤修复行业将会爆发。

“十九大”后,我们持续跟踪环保领域各项政策,行业标准、监管措施不断完善,政策密度有效提升。

2、PPP内看环保:关注地方平台改革与PPP行业重塑

PPP板块受政策、利率双因素影响,我们对于PPP环保板块整体的观点:短期依然会承压,偏谨慎。因为融资及项目进度会延迟,目前该板块的公司都在一个消化政策的阶段,比如项目未来如何设计、融资成本如何、未来是否可以出表、PPP基金方式是否可以在继续,目前都在观望,我们预计“PPP条例”的出台将PPP板块另一个重要文件。

中长期来看,专业从事环保国企,优质环保民企将受益。原因在于首先,国家规范推行PPP、鼓励民资参与PPP大势不变;其次,环保和其他基建有两点不同:其一,环保是国家优先要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要推的,其二,环保根本上是强调运营绩效的,而且运营比重比较高,收益率也不错,这些都是环保行业自身的优势。未来,选股思路上需要有些变化,原来可以只看订单看业绩,未来我们认为需要看持续性,注重公司的融资能力及运营经验,这样的公司才能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2.1、规范推行PPP、鼓励民资参与PPP大势不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新阶段的PPP融资模式兴起。

本阶段PPP的兴起背景在于两点:1.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负债问题;2.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颠覆性改变的文件是新《预算法》和“国发43号文”。新《预算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措,不得以任何方式举措债务;“国发43号文”大力发展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以及PPP。

规范推进PPP模式大势不会改变,鼓励民资进入PPP思路不会改变。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是刚性的,所有资金的前门必须有一个出口,这也是这两年PPP发展蓬勃以及在将来成为一种比较主流的模式,因为只能用这一个渠道弥补其他渠道的不足。此外,PPP推行两年多来,民间投资效果和积极性并不是很好,发改委发布发改2058号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指导意见”,意在鼓励民资参与PPP。

原标题:深改红利引领环保产业进入新常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环保查看更多>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环保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