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安徽池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2018-04-26 14: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时,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环保资金难以加强投入,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目标面临很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气十条” “水十条” “土十条”行动计划,坚持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协同、依法监管与目标考核并重,推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度落实,提高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优先。按照池州市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经济结构。

依法治污、法治管理。以实施环保法为龙头,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强化政府、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把制度、机制创新作为重点,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思路,标本兼治,理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高,重点河流、重要湖泊水质达标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与形势任务相适应,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

2.指标体系

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综合反映环境质量(大气、水、声和土壤)、总量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的综合指标体系。

三、规划主要任务

(一)强化调控,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强化环境宏观调控机制,把重点开发与控制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绿色生产,遵行绿色生活,谋划绿色布局,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健全环境宏观调控机制

把规划环评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强化环境保护的源头控制和综合管理职能,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预防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严格执行园区规划中提出的产业定位,把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产业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2.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细化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市县(区)主体功能规划,确保主体功能区落实到乡镇。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制度,推进分类分区管控。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协同控制能源资源消耗

增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绿色”内涵,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相结合,电力、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形成加快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

4.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绿色园区。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优化园区空间规划,统一布局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 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合力打造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园区低碳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促进生产技术改造,建成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综合治理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