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安徽池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2018-04-26 14: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市城镇新区建设全部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5)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严格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区划管理,强化“以地定畜、种养结合”,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工程。

有条件的重点养殖区域或养殖小区推行畜禽粪污统一收集、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专栏三、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

1、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综合利用工程,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县建成区污水管网延伸、截污纳管工程,各县区建制镇、乡集镇、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2、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水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烟气脱硫与脱硝工程,工业锅炉、炉窑脱硫与脱硝工程,重点行业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工程。

(三)生态保护,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生态保护从单要素、单环节保护向“优化结构、调控过程、提升功能、确保质量”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式转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综合治理、统一监管、公平补偿,提高生态资产总量和生态系统管理成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提升保护层级,提升山地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建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格局。

严格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强度,增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能力,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监管。

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积极推进石台县、青阳县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试点示范。

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为推进市域、区县和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和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开展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对市辖区内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石台县全境和青阳县杜村乡、庙前镇、九华乡、朱备镇、杨田镇、酉华镇、陵阳镇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

启动区域性、综合性外来入侵物种科学普查,完善生物物种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3.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发布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推进分类分区管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承担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高度敏感的区域,坚持优先保护。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管治制度。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禁止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禁止建设破坏主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项目,禁止改变区域生态用地,确保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质不转换,主体责任不改变。

加强生态安全格局与城镇化发展格局的衔接,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优化城镇建设空间布局的依据。

4.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强化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池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项目、长江防护林项目、中幼林抚育项目建设。

完善森林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相关防控应急制度。推进九华山风景区松材线虫预防体系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

继续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升金湖湿地、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杏花村省级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建设,完善湿地保护体系。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河(湖)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植被恢复、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开展重要湿地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

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逐步引导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

5.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规范化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重点建设和保护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盘台、十八索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调整,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协调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

6.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力度,优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区。监督对矿区开采后的植被恢复,落实对闭坑矿山生态恢复,保证土地复绿效果。开展“三线三边”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确保矿山可绿化区域绿化植被成活率达90%。

大力创建绿色矿山。持续开展矿山治理和绿色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综合治理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