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湿地2017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达到898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4处。
地质公园截至2017年底,全国省级以上重要地质遗迹6228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53处。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世界地质公园35处,国家地质公园207处,国家矿山公园33处。新增国家地质公园8个,新增地质公园面积7.28万公顷。
风景名胜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总面积约10.6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11%;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总面积约10.74万平方千米。全国风景名胜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23%,有4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1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森林资源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森林生物灾害2017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240.16万公顷,比2016年上升2.38%。其中,虫害发生895万公顷,比2016年上升4.43%;病害发生131.8万公顷,比2016年下降1.74%;鼠(兔)害发生193.49万公顷,比2016年下降0.97%;有害植物发生19.88万公顷,比2016年上升3.60%。全国累计完成防治作业面积1611.75万公顷,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
入侵并能造成危害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有43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日本松干蚧、苹果蠹蛾、落叶松枯梢病、悬铃木方翅网蝽、苹果绵蚜、椰心叶甲、松针褐斑病、桉树枝瘿姬小蜂、水椰八角铁甲、椰子织蛾、刺槐叶瘿蚊、红火蚁、二针松疱锈病、褐纹甘蔗象、红棕象甲、刺桐姬小蜂、松针鞘瘿蚊等发生面积16.67万公顷。
森林火灾2017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223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2258起、较大森林火灾958起、重大森林火灾4起、特大森林火灾3起,受害森林面积24502.43公顷,因灾造成人员伤亡46人(其中死亡30人)。与2016年相比,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分别上升58.46%、293.69%和27.78%(其中死亡人数上升50%)。与前三年(2014—2016年)均值相比,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上升11.48%和92.05%,伤亡人数下降20.69%(其中死亡人数下降6.25%)。
草原资源2017年,全国有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屏障。中国北方和西部是天然草原的主要分布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六大牧区省份,草原面积共2.93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3/4。南方地区草原以草山和草坡为主,大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面积约0.67亿公顷。
草原生产力2017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5.3%,比2016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491.18万吨,比2016年上升2.53%;折合干草约32841.93万吨,载畜能力约为25814.22万羊单位,均比2016年上升2.54%。全国23个重点省(区、市)鲜草总产量99084.6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3.04%,折合干草约31010.29万吨,载畜能力约为24368.19万羊单位。
草原灾害2017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58起,均为一般草原火灾,累计受害草原面积0.31万公顷,经济损失335万元,无人员伤亡和牲畜损失。与2016年相比,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减少1起,受害草原面积减少3.4万公顷,经济损失减少272万元。全国草原鼠害危害面积2844.7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2%,比2016年下降1.3%。全国草原虫害危害面积1296.1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3%,危害面积比2016年上升3.6%。
声
区域声环境
2017年,有3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区域昼间声环境监测,共监测55823个点位,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dB(A)。19个城市评价等级为一级,占5.9%;210个城市为二级,占65.0%;90个城市为三级,占27.9%;3个城市为四级,占0.9%;1个城市为五级,占0.3%*。
道路交通声环境
2017年,有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监测,共监测21115个点位,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1dB(A)。213个城市评价等级为一级,占65.7%;90个城市为二级,占27.8%;19个城市为三级,占5.9%;1个城市为四级,占0.3%;1个城市为五级,占0.3%.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2017年,有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各类功能区共监测21838点次,昼间、夜间各10919点次。各类功能区昼间总达标点次为10041个,达标率为92.0%;夜间总达标点次为8075个,达标率为74.0%。
辐射
环境电离辐射
2017年,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累积剂量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及重点湖泊(水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及地下饮用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指导值。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其中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的限值。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运行核电基地周围环境电离辐射运行核电基地周围未监测到因核电厂运行引起的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异常。红沿河核电基地、宁德核电基地、福清核电基地、防城港核电基地和昌江核电基地周围空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未见异常,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阳江核电基地和田湾核电基地周围部分环境介质中氚活度浓度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相比有所升高。评估结果显示,上述核电厂运行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民用研究堆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微堆等设施周围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水和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周围部分环境介质中检出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和钴-60。评估结果显示,上述民用研究堆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核燃料循环设施和废物处置设施周围环境电离辐射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和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核燃料循环设施,以及西北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和广东低中放固体废物北龙处置场周围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与上述企业活动相关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铀矿冶周围环境电离辐射铀矿冶设施周围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周围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气溶胶中总α活度浓度、地表水中总铀和镭-226浓度与历年处于同一水平,周边饮用水中总铀、铅-210、钋-210和镭-226浓度低于《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23727-2009)的相应限值。
2017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监测的广播电视发射设施、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辐射水平、输电线和变电站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气温
2017年,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9.55℃)偏高0.84℃,全国31个省(区、市)气温均较常年偏高,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仅次于2007年(10.45℃)和2015年(10.40℃)除10月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月和2月分别偏高1.6℃和1.7℃,7月和9月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
全国六大区域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其中华北、西北分别偏高1.2℃和0.9℃,华北区域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华北中部和东南部、黄淮大部、江淮东部、江南东北部、西南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新疆东部、甘肃中西部、宁夏中南部、青海南部、辽宁中部等地偏高1~2℃。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
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实施小水电站绿色改造提升,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2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印发实施后的首批督察。各督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磷石膏在利用和贮存过程中的污染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2025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管辖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
6月4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推动建立全面覆盖、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
6月4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环土壤〔2024〕80号),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
2025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管辖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北京碳市场2013年开市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行平稳有效,很好地发挥了促进碳减排、推动绿色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涉及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状况,图解如下: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市联合举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出席活动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蓝天立,中央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出席活动并
2024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用全面翔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客观反映了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和成效。公报显示,2023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5月2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用数据“说话”,全面展示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趋势。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出席发布会,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监管有关工作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5月1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41种化学物质增补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修订《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是适应新的环境管理需要,强化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主要包括了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措施与行动等内容。详情如下:
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10月9日印发《泉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我市“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详情如下:泉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普惠民生
6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副省长范波先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布《2022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有关情况。会上,记者提问,今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之年。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
近日,为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为重点,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
7月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相关文件、《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复核工作方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等4项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7月2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对省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2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指出,严控“两高”行业,针对钢铁、电解铝、煤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全面推广智能电表联网监测,通过“河南省智慧环保用电监管平台”实时分析生产负荷与治污设施运行数据,对异常用电行为(如治污设施未同步运行)自动预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以及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全国平均排放因子为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近年来,国家共4次更新了全国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5810、0.5703、0.5568和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新型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非化石燃料装机占比提升,
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文件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设绿色美丽航道等3方面重点任务,结合不同场景,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
为更好地深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实践,聚焦污染源排放管控领域的新发展战略,强化前沿技术整合与应用实践交流,助力构建科技支撑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污染源识别与管控理论方法向纵深化发展,支撑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污染源排放与管控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8月22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5年5月26日至28日陆续进驻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于近日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各督察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二批)。第二批推荐清单共计23项团体标准,包含冶金焦炭、锂电池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与公示文件不同,正式文件减少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光缆
关于公开征求《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cn)“意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