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案例|环境整洁 村里城里一个样——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内丘探索

2018-07-25 15:07来源:河北文明网作者:白云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好环境是一项重要任务。

改变“脏乱差”,让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各地农村环境治理也越来越深入。

垃圾处理到“厕所革命”,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大基础支撑。

近日,记者到邢台市内丘县,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调查发现,只要想办法,农村环境中具体而切实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干净得和城里一个样儿

从内丘县城往西,沿着328省道行驶12公里,记者被省道两边的村子惊艳到:白底彩画的墙壁,包裹着四方小院,家家户户门外,都有一块五六平方米的小菜园,挂满了辣椒、长豆角,西红柿一个挨一个,坠得秧弯了腰。

农家院子里,有的种了叫不上名字的花和小树苗。村里的小马路油亮曲折,排水沟顺着院落的铺排蜿蜒而下,街面上一个纸片也看不见。

这是柳林镇交台社区乔交台村。

原本菜园的位置,是各家各户的连茅圈。顾名思义,茅房和猪圈连在一起。

提起连茅圈,村民和兴国比划着超过头顶的高度说:“就这么高,外头用砖垒的,讲究的户家,用石棉瓦搭个顶。很多户就露天敞着,猪站在粪汤里,腿儿都看不见。”

内丘县爱卫会主任杜昱敏记得,2012年,他和同事就改厕下村做调研,“有的村,一进街那味儿就刺得人流眼泪。”

如今,这些都成了记忆。

村民和艳坤家的厕所,白瓷砖铺了地面和墙壁,墙角还插了一根熏香,便孔干干净净,苍蝇都没有。

和艳坤对着厕所一角的踏板踩了一下,有少量的水从便池周边涌出来。对于专为农村改厕设计的后排孔、有坡度的蹲便来说,已经能完成冲刷的过程。

和艳坤家门前是村里的主街,对面是村里的小广场。以前街边就是他们家倒垃圾的地方,不只他们家倒,邻居家也倒,家家户户出门就是一堆垃圾。

可这都是过去了。

乔交台村50多户村民,配备了20多个垃圾桶,平均两户一个,还配备了2名保洁员,和艳坤是其中一名。

在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并不低。“一个镇一天能产生24吨的生活垃圾。”北京轩昂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林镇项目经理魏旭东介绍,这相当于一个人一天产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

金店镇小辛旺村更是将村里的清洁做到了极致:街道上没有一个垃圾桶,但这并不影响这个153户600多口人的村子的环境,大街上看不见一个塑料袋。

“你在村里找不到一个烟头,连小孩都知道吃冰糕得把包装拿回家去。”小辛旺村党支部书记王延昌说。

村民张金合家的墙根下,停了一辆独轮小推车,扫帚和簸箕横搭上面,车厢里有当天产生的葱头皮儿和小孙子吃的零食袋。

这样百十来块钱的小车,在小辛旺村是标配,一家一辆。攒够了一小车,在每天9时垃圾清运车来之前,各家各户推着小车去村东倒,这就避免了生活垃圾堆放产生的细菌和蚊虫。

村里的垃圾集中起来,要先运到各乡镇的垃圾中转站。

在南赛乡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将附近几个乡镇运来的垃圾进行压缩,十几车的生活垃圾压缩成两块5立方米左右紧实的垃圾块,再运送到内丘县垃圾填埋场。

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链条,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和县城一个样儿。

不仅仅改善了卫生环境

如今的小辛旺村,每条巷子都能停下车,而过去,建到院墙外的连茅圈,每家每户都得占一块公共空间。

拿小辛旺村留下的改厕前的照片和现在对比,可以看到,同一棵树下,低矮的连茅圈被改造成入户的厕所后,巷子干净又豁亮。

张金合家墙根下,放着一柄生锈的粪叉,把手都不见了。“这是以前清理连茅圈的工具。”张金合说,过去,连茅圈里,人和猪的排泄物混在一起,赶上下大雨,溢出来的粪便能漫到街道上,出门都没地方下脚。

也只有这时候,村民才会清理连茅圈,往里面扔点麦秸秆,用粪叉起出来。

杜昱敏说,由于连茅圈直接在地面挖坑,并没有对坑内进行硬化处理,粪便会渗到泥土里,对环境造成污染。

现在不一样了。王延昌随手掀开一户村民院墙外的盖板,“看,这就是收集粪便的双瓮式化粪池,一点味儿也出不来。”

味道以及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顺着一根连在双瓮上的白色塑料管,排到了比院墙还高的空中。

据介绍,按照农村一户3至4口人的排泄量设计,大约3个月后,其中一口瓮内的粪便才会溢出到另一个瓮。而3个月的时间,足够在厌氧状态下杀死粪便中的细菌和病毒,从而达到切断传染的目的。

“我们去年对完成改厕的30个村进行了一次回访调研,发现消化道传染疾病高发的七八九三个月,群众发病率相比前年下降了56%。”杜昱敏介绍。

改厕不仅改善了卫生环境,还实打实提高了村里的软环境。

葛红艳在乔交台村的小广场支了一个摊位,卖点儿童玩具和冰糕。“你看山顶上,那是我们村的牛王庙,村里环境好了,城里来的游客多了,我这生意就好。有游客说,看我们村这么好,都想回农村了。”

这些游客的到来,还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

7月5日,还不到11时,乔交台村一户农家乐的厨房里已经叮叮当当忙起来,鲜亮的五花肉,挂水珠的辣椒堆满了案板。女主人扎着围裙,边忙碌边招呼着客人。

柳林镇宣传委员毛玮介绍,交台社区属于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少,只产一季粮,产量还不高。2017年,在全社区改厕完成,生活垃圾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当地政府在交台社区打造了若干个农家乐样本,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每个村的情况不尽相同,都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谋划了自己的小项目。

王延昌指着村里水泥路面尽头的生态园介绍,那里是千亩樱桃园和草莓园,“采摘季你来看看,来的游客车都停不开。”鉴于游客多,村里又建了生态餐厅,产销两旺不说,还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他说,过去的小辛旺村不是这幅光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别说搞旅游吸引外地游客,本村人都嫌脏。2012年起,小辛旺村从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开始改造,在村头设置了垃圾箱,并付费请清运公司处理。村委会每年要支出6000元处理全村的生活垃圾。

2016年7月,内丘县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309个村的生活垃圾,都纳入了统一管理。村委会省下了这笔钱。

环境巨变,为乡村发展旅游业带来了红利:今年1—5月份,内丘县接待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产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5%。

而在王延昌的眼里,富起来,只是村里环境改善的一方面,精气神儿提起来,才让村民更受益。

原标题:环境整洁 村里城里一个样——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内丘探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城乡环卫一体化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农村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