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围绕石油炼化、化工、金属冶炼加工等重点产废地区、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各市焚烧、填埋等急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开展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试点。继废矿物油后,2017年我省成为全国废铅蓄电池收集转移管理制度试点省份,构建了省、市两级的收集试点体系,在成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下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深化废铅蓄电池收集及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试点工作。
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排查,实施综合整治。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辽政办明电〔2017〕9号),明确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建立了垃圾治理责任体系,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补齐设施不足短板,满足城乡垃圾治理需求,深入做好城乡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21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确定了盘锦市、新宾县、辽阳县、东港市等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地区。
第九章 强化环保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进展情况
一、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
优化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等要素的国控监测点位建设,提升全省监测能力,实现地级以上站各要素全指标分析。全力配合做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严格按照环保部确定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的完成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以事权上收为抓手,对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推进完善我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先后建成了47个县级站、30个雾霾对照站、5个雾霾跨界站,共计82个站点。2018年全省开展82个站点的数据联网工作,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支撑、指导我省大气防治工作。开展辽宁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及国家土壤样品制备流转东北分中心的建设工作。
构建动态监测体系,搭建区域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平台,实现区域内各行政区间日常监测数据的交流与通报。开展辽宁省环境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完善辽宁省环境气象业务系统,建立环境气象业务基础数据模块,研发空气质量预报、雾和霾中长期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大气污染影响评估技术和模型,建成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和服务集约化和规范化业务流程和业务体系,建立辽宁省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和规范,建立和完善监测、信息查询及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制作与发布的业务系统和平台,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环境气象业务预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加强区域中心基础能力建设,申请资金800余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和省财政资金505万),开展北区域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建设。
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构建遥感监测与地面联合监测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省、市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和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较好的完成了国家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和核设施流出物监督性监测,目前,辽宁省有69个国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其中自动监测站12个、陆地辐射监测点10个、土壤监测点14个、水体监测点24个(3个地表水、14个饮用水源地水、1个地下水、6个海水)、海洋生物监测点3个、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点4个(含2个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2个污染源监测点)、1个核安全预警点、1个红沿河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测。此外,还有20个省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其中陆地辐射监测点12个、土壤监测点8个。“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了红沿河核电厂外围监督性监测系统的验收并持续开展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对红沿河核电厂一二号机组排气口、三四号机组排气口、一二号机组外排槽和三四号机组外排槽开展了气态流出物中γ核素、I-131、H-3、C-14和液态流出物中γ核素、H-3、C-14的监测工作。全面建立健全辐射环境监测组织体系,协助组建地方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在机构队伍和人员编制上,边境地区和有核设施市要优先给予保障和加强。丹东市于2017年成立核与辐射监测中心,编制7人。“十三五”期间,省辐射中心在省财政列支购置了部分监测设备,对目前的实验室设备升级改造,主要包括高纯锗镨仪、低本底液闪镨仪、高压电离室等,同时对6个空白地市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构建智能化、业务化运行的监控网络
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运维体系,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煤炭加工与转化等行业率先安装VOCs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动态管控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状态、参数同时监测,同时上传。根据环保部办公厅《加快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环办环监〔2017〕61号)要求,2017年自动监控设施建设范围由原来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调整为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重点排污单位,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办联系人,经各市局申报,拟对500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自动监控建设及联网工作,现已完成向环保部的名单报送和企业基本信息录入。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建设覆盖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移动执法系统,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完善环境监察移动执法软、硬件系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47号)要求,召开2018年全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覆盖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全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覆盖相关工作,下发《关于全力推进全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覆盖工作的通知》,从2018年5月份开始每月通报全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覆盖推进情况。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移动执法系统终端配备率为72.8%,全省移动执法系统终端运行率为64.1%。
提升我省环境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提高全省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按照《2018年辽宁省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和《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在全省环保系统开展“学习年”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中具有正式编制且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人员范围内举办2018年全省环境监察执法干部远程培训班,全省共有2499人报名学习。
五、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移动应急监测网络,健全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有机物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支持应急监测装备研发。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能力和联合应急机制建设,鞍山、锦州、丹东、等市环保局积极推进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平台系统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铁岭等相邻市环保局签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互通信息、共同防范、联动处置、联合后督查等工作方式,着力加强相邻城市间突发环境事件的联合应对工作。
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明确了重污染天气和霾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预报服务产品以及气象与环保部门重污染天气联合预警和会商工作流程。强化执行重污染天气报告会商制度,明确预报内容、预报时效和共同研判制度,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根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导公众做好防范。
六、推进环境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在乡镇(街道)及工业聚集区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人员,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落实监管责任。2015年6月,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责任分工方案,方案要求,2015年底前,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构建起“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随后,下发了《辽宁省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辽环发〔2015〕32号)。全面清理并废除封闭式管理、检查预报审批等影响和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对网格监管不履职,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或者接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后查处不及时,不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对涉嫌犯罪案件不移送、不受理或推诿执法等监管不作为等行为,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或对其查处不力,涉嫌职务犯罪的,要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任期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方案明确,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越权审批且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以及资源开发以采代探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或依法依规予以取缔;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投产或运行的项目,一律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环境监管人才队伍。
第十章 提升环保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进展情况
一、加强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强化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制(修)订地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和区域、流域综合排放标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我省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开展我省首个“地方环保标准发展规划”编制,目前标准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紧扣三个“十条”的实施,加强重点环保标准的研究制定,包括按照国家对水环境管理的新要求,结合我省流域环境特点,及时转换工作思路,启动《辽宁省分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订工作;制订《辽宁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汞及其化合物提出更为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燃煤电厂超净排放;制定《辽宁省镁质耐火材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镁砂窑炉污染物排放控制;修订《辽宁省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DB21/T 2180-2013)和《氯碱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DB21/T 2488-2015);制订《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监测规范,降低分析环境和人为操作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速度及分辨率;配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制订《辽宁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辽宁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制订《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被动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手段。
组织实施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力研发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适用技术。加快推进“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结题验收。全面梳理、凝练课题成果,做好项目成果集成,推动在辽河流域推广应用。启动“十三五”水专项辽河项目,完成“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申请工作,累计申请中央及地方配套资金近2亿元。依托“国家环境保护干旱寒冷地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参加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成果展,完成“辽宁省村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评价工作总结,加强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微动力小型污水处理技术、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控制等技术推广与成套设备示范工作。
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建立核心环保产业调查统计制度,完善环保产业服务信息平台,研究制定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2016年组织完成全省环保产业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研究探索适合我省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环保产业调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研判,到环保企业了解政策需求,赴省外先进省份考察学习,反复与相关领导和专家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完成“关于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加大对环保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支持环保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开展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环保服务业试点,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第十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展情况
一、健全环境法治机制
研究制定了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逐年推动出台水、固废、土壤的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逐步健全完善我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推动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国家层面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制修订为依据,省人大常委会修订《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起草《辽宁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拟于2018年9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一审。《辽宁省农村环境保护条例》《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正在深入论证中,拟于2018年9月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对省环保厅起草的10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及时上报省政府法制办。
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实现排污许可证与环保审批、验收、执法的有效整合。截至目前,已在火电、造纸、水泥等15个行业完成51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实现了固定污染源监管从管一般情形到管重污染天气等特殊时段企业排放行为,环境管理要求从针对企业细化到每个具体排污口、从以浓度为主向浓度和总量并重转变,推动了企业自行监测体系建设和达标排放,促进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计罚、刑事追责等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适用按日计罚案件197起,处罚金额35719万元,查封扣押案件508起,限产停产案件283起,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80起,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57起。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镁产业镁砂行业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春季大气专项执法检查、“十小”污染水环境企业排查、秸秆焚烧管控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查处力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11月24-26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将迎来三场国家级环境领域盛会——第三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EMIE2025)、深圳国际水务科技博览会(IWTE2025)、国际(深圳)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博览会(环交会),三展首次同期同地举办,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国际转移”全产业链闭环,为全球生态环境
7月11日,河南濮阳市台前县政府发布豫能台前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项目总投资85亿元,主要建设2×3188t/h超超临界燃煤锅炉+2×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等,详情如下:豫能台前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湖北省环保产业协会近日正式发布了《2024年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武汉环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环能华中公司)凭借突出成果,在技术与项目领域双双入选。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低温带式干化技术”成功入选实用技术名录。项目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日前,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印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到2027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长株潭地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60%、洞庭湖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50%)。到2030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力争达到65%。到20
7月14日,苏伊士及合作伙伴1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年处理规模达3万吨(一期)的有机溶剂循环利用项目,将在未来30年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危废回收解决方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济技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了锡城共享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锡城镇原金戈冶炼厂,项目已取得个旧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证(项目代码:2501-532501-04-01-347788)。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共有40个储能单元构成,每个储能单元容量为5MW/10MWh,额定装机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包括节能降碳改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汽轮机及辅机制造、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等,《目录》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湖北省环保产业协会近日正式发布了《2024年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武汉环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环能华中公司)凭借突出成果,在技术与项目领域双双入选。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低温带式干化技术”成功入选实用技术名录。项目方
日前,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印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到2027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长株潭地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60%、洞庭湖区整县建成比例达到50%)。到2030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力争达到65%。到20
7月14日,苏伊士及合作伙伴1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年处理规模达3万吨(一期)的有机溶剂循环利用项目,将在未来30年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危废回收解决方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济技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了锡城共享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锡城镇原金戈冶炼厂,项目已取得个旧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证(项目代码:2501-532501-04-01-347788)。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共有40个储能单元构成,每个储能单元容量为5MW/10MWh,额定装机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包括节能降碳改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汽轮机及辅机制造、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等,《目录》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
7月9日上午,甘肃咨询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在兰州揭牌成立。甘肃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成广平,甘肃工程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佩峰共同为公司揭牌,标志着集团在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坚实一步。揭牌仪式由集团总经理、董事陈一夫主持。集团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出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展会时间:2025年10月28日—10月30日展会场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承办单位:海德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宁波嘉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展会介绍生态环境与水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助力加快我国先进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甘孜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甘孜州道孚龚吕二期等5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的公告》。公告显示,5个项目光伏总装机2.8GW,采用“1#x2B;N”项目建设模式,注重在项目建设中因地制宜,通过光牧融合、光旅融合等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农业、牧业等)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个地方2025年6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1、北京市2025年6月,北京市总发电量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其中,火电发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水力发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6%;风力发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太阳能发电量0.26
7月15日,三峡能源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关于成立三峡集团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三峡能源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于2025年7月12日以书面签署决议的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25年7月7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本次会议应参会表决董事9名,实际参会董事9名。会议的召集召开符合《公司法》《公司
华电丹东金山热电二期1×660MW热电联产扩建工程设备监造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58/19-QT-511)一、招标条件华电丹东金山热电二期1×660MW热电联产扩建工程设备监造服务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自筹。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二、项目规模和招标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挥辽宁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地市级人工智能赋能中心。鞍山、本溪、辽阳、盘锦、葫芦岛等市围绕智慧钢铁、智慧矿山、数智油田、智慧化工等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阜新、铁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关于公示第三十六批受理注册售电公司的公告,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16家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提交的市场准入申请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将经过核验的售电公司名单及基本情况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8月13日,时间1个月。
2025年7月14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成立三峡集团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新公司将聚焦辽宁地区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同时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依托集团在技术、资金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加速推进辽宁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
在电力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电力现货交易日益活跃的当下,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地区电力现货市场电价动态,对于业内人士把握市场趋势、优化经营决策至关重要。自2025年6月起,北极星售电网正式推出“电力现货市场电价”专栏,旨在为行业提供全面、精准的电价信息参考。当前,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
7月15日,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SCR改造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招标范围: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3×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SCR超低排放改造EPC总承包。技术路线:SCR脱硝系统采用高温高尘技术路线,SCR反应器布置在预热器C1出口,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改造后窑尾烟囱烟气达到NOx排放≤45mg/Nm3,氨逃逸≤5mg/N
7月8日,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顺利投运,进一步优化了辽宁丹东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满足远期经济社会发展供电需求。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是丹东主城区重要变电站之一,于1987年投入运行。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激增,以现有用电增速预估将于2028年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