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今年发布的报告,因为现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提到了绿色“一带一路”这一块,聚焦到生态环境的脆弱区,还有自然保护区。这里面主要集中到农牧交错带,典型海岸带这一块,另外还有自然保护区,所以这一次和前两次比较大的区别在于这次更加集中到高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做了相关的分析。
刚才讲的可能的贡献,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选择了我国对外投资或承建的工程,我们选了一些已建或在建的工程,进行了生态环境的一些评估,总体来说,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走出去”,还是对所在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都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帮助,从我们的结果来说,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目标的达成还是很有帮助的。确实看到了整个施工过程当中,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看到,施工过程中做了非常及时的生态环境修复、重建等工作,包括人工种植等;在路线选址设计时,工程尽量避绕国家公园或保护区,仅从其外围通过。在保护动物方面,我们建设了大量的桥涵洞或野生动物专用通道等设施以供动物通过。在保护水系方面,尽量也不要破坏水系,保证水系的完整性。还有地表植被,通过穿山隧道减少植被破坏。从遥感影像上测量,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施工范围基本上都控制在60米左右,也就不再扩大了,尽可能减小破坏环境的程度。
所以这些保护,对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我们“走出去”,都提供了很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
中国日报记者:各位专家领导您好,中国日报的记者提问,我们报告如何发挥遥感技术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优势?我们遥感技术在全球属于什么样的水平地位?开展这项工作在支持我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带动我国科技技术发展的方面,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小问题是关于报告里面提到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单位GDP是以美元结算的,想确认一下?
郭华东:我来回答一下你刚才提到的前面三个问题,第一个有什么优势,我们做的全球生态环境的监测,全球生态环境这六个字里面可以看出来,第一是全球,全球就是比较大尺度,然后生态环境一般来讲它是地表的现象,比较独特的,紧接着就是变化,实际上看到这几个关键词以后,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要监测它的演进,要做出一些很有规律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决策支持。
问题就来了,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技术最好呢?当你仔细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所有的这些技术以后,你不得不认为目前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或者刚才讲的遥感技术,恐怕是最佳的选择,为什么最佳的选择呢?首先大尺度的,我们的极轨、高轨、中轨卫星,可以适应这个需求,另外变化,我们卫星在地球轨道运转着,有十几天的,有几天的,甚至有几个小时的,可以获取地球表面数据的这些技术,那么他们大部分都能获取地表的信息,有的还能获取次地表,或者地下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空间对地观测的技术或者遥感技术是进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个讲到我们国家遥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觉得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概有18年了,其实经常有人包括记者朋友来问这些问题,随着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随着遥感技术进步,我们国家的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着,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我们国家的遥感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咱们国家在整个领域都用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概念,同样遥感技术也是适用于这么一个规律,咱们国家确确实实是一个遥感大国。同时,是不是一个遥感强国的问题?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准之上。我认为中国的遥感总体上来讲,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然还不具备一个总体的应用水平,还不是一个国际领先水平的遥感国家。
比如我们在传感器的研制,卫星的发射,甚至包括一些应用上都有优势,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刚才讲到的碳卫星,就有一个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和美国NASA团队合作的关于碳卫星的项目,是美国国会批准NASA唯一一个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做了五年,五年中间,他们的前局长底下的一个地球科学部的主任,曾跟我谈“我们能不能和你们中国的碳卫星合作?”,他们想做什么呢?希望中国的碳卫星和美国组网的卫星一起进入一个卫星网络,一起来进行对地观测。如果我们的技术落后的话,他不会协同你这些技术进去的。
再比如两年前发射的“高分三号”,“高分三号”是一个雷达卫星,这个雷达卫星12种模式,具备全球化的能力,12种模式在全球是第一的,全球化的模式包括它的空间分辨率也是独特的,那么这也彰显了咱们国家这样的水平。
从卫星整体的水平上来讲,比如说气象卫星,咱们国家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等。其实咱们国家气象卫星系列这几年在国际舞台上和西方发展大国,都是同呼吸共命运,也就是和他们在一个水平,一起在向前发展,尽管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在总体上来讲,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技术。
另外,比如说在应用上,今天我们这个发布会,全球的生态环境监测,这件事情国际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国家的力量,整体的技术实力,包括技术等等,在这样的应用上,中国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些应用领域综合应用也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必须得看到,我们国家整个科技基础的态势,我们整个原材料,我们的一些关键元器件等等,我们中国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当前最基础的东西,包括原材料都没有的时候,你想一步走上国际领先,那也是很困难的。
总而言之,大家喜欢说一句话,我们在发展中国家是No.1,这句话是没错的,在发展中国家中国遥感绝对是第一流的,在国际上来讲,我个人认为也是国际先进水平,我经常讲这句话,总体来说,这个水平有时候我们像马拉松一样跑到第一方队,有时候处于第二方队,但是总体上来讲,中国的遥感在国际上是第二方队前列,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做生态环境监测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确实非常大,因为首先看国内的需求,国内无论我们的十八大,十九大,我们提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习主席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构建美丽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等等,其实很多都涉及到生态环境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怎么来做呢?需要我们遥感技术来做。另外从国际上来看,我们现在做全球生态环境的发布,为什么要做全球?因为生态环境光做中国的,在支撑国际全球化的环境之中,需要做全球的,同时全球有更多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联合国组织,提出三大战略:
第一大战略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个中间17个大的目标里面,很多都涉及到生态环境;第二个巴黎气候协定,全球变化本质上很多都是环境问题;第三个仙台减灾框架,减灾问题,灾害和生态环境也密切相连的。涉及到联合国组织关注的大的问题,其实向中国也提出了挑战或者呼唤,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做这个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站在搞遥感、搞地理观测的科技群体的角度来讲,促进我国遥感技术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也非常有用,我们发卫星不是目的,目的是拿数据,拿数据也不是目的,拿来数据其实是为了变成支持,进行决策支持,但是最终还是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在做的过程中间,也通过全球性对比观测的应用,反过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发展,发射什么样的卫星,研究什么样的传感器,做什么样的技术研究,对中国做遥感更有力,对中国的全球对地观测技术的贡献更有力。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做这样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方面。
卢乃锰:刚才记者还提到关于单位GDP的定义,实际上你如果看一下《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在45页有一个概念,他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这么一个概念,可以看一下这个说明。
主持人(吕静):我觉得刚才这位记者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也是大家都特别关心的问题,一个是中国的遥感技术,听上去特别高大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在国家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第二个中国的遥感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刚才郭院士的回答非常好,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发碳卫星,发高分三号,这些看起来非常高大上,这些科学研究的工作,实际上在这种基础数据的收集方面,为我们的防灾减灾,为我们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甚至包括我们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在国际上谈判方面,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可能作为科技部来说,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应用,既有探索科学前沿的工作在里头,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提高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感谢你提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光明日报的记者提问。这个报告上说,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时空分布格局,还生成了首套TanSat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请问叶绿素荧光产品是什么样的?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它能做什么?它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卢乃锰: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分析整个碳源汇的格局,是特别新鲜的事情。这些年来,很多科学家都在这方面开展工作。报告编写研究团队用现在最新的数据源,就是中国、美国、日本三颗碳监测卫星以及地面观测数据,在现阶段而言,这些资料和信息源的掌握应该是最充分的,并采用了最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来对全球的碳进行分析。
这个报告执笔人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了五篇文章。这样的团队执笔这样的报告,可想而知所用的方法应该是国际上最先进的。
那什么是特别新鲜呢?就是刚才你说的,叶绿素荧光产品,因为在碳卫星上,有一个氧A探测通道,这个探测通道原本是为了准确地反演二氧化碳浓度而设计的,但是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对植被伴随光合作用产生的叶绿素荧光进行反演。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到用这个数据反演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中科院遥感所的专家用这个数据做反演之后,他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反演结果,有着非常严谨逻辑的分析和数据的推导,并进行了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用碳卫星的氧A通道反演的叶绿素荧光,其准确度居然超过了现在国际上常用的MODIS数据。反演精度超过多少呢?超过将近一个量级,这件事情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也可以说是报告当中的亮点。谢谢。
光明网记者: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专家,来自光明网的记者提问。想问一个关于碳排放的问题,中国的碳排放在世界上还是非常高的,按照巴黎气候大会的承诺,中国在2030年左右是否能够达到碳排放的峰值?为减少碳排放中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卢乃锰:今天我的问题特别多,大家很关心气候变化,很关心碳排放,这个我们可以理解的。
确实,你把握住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工作,我们这些国家的报告要指导国家的大政方针的政策制定,要履行我们国际承诺,那么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碳排放,我们本底非常强,但是近些年是快速刹车,刹到什么程度?到2013年中国碳排放的增速就已经不再增速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事。
那么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了多少呢?比起2005年来说,下降了46%。而我们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承诺,在这个指标上,是要在2020年能够下降到40-45%,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提前了三年达到了这项指标。
另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在2030年达到排放的峰值呢?通过我们现在的分析,我们觉得还是有相当的把握,当然我们必须要进行持续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够达到。
我们为什么取得了现在排放的成绩,以及我们为什么可以比较自信地认为我们在2030年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先是我们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整个能源的排放当中,火电的排放是非常非常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到什么程度?如果和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来比较的话,他的碳排放系数比那些平均来说,高出将近一个量级,高出将近十倍,所以是非常多的碳排放量。我们在2010-2017年间,我们国家的火力发电量,相对的比例下降9.9%,大约是10%。这么一个大头,我们给它砍下去了10%。可想而知,他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刚才我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46%的指标,这个排放强度,我们下降了这么多。
二氧化碳排放是往大气中添加二氧化碳。另外一个方面还有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植物二氧化碳吸收作用。咱们再来看看减的地方。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生态的保护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也做了统计。比如说我们通过六个主要生态工程实施区来做研究分析。我们这六个生态工程的实施区,实施和不实施,产生了什么效果呢?结果表明,实施的地方对碳汇提升了56%。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如果我们持续做生态的保护,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大。
看我们国家的国策,两个非常纲领性的文件会指导往后的工作,一个是2014年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这里头的话,会进一步地减小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也是国家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的一些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会使我们国家的生态,特别是包括植被的生态进行更好的恢复,也同时固碳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会使我们比较有把握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这一个预期的目标。谢谢。
人民网记者:谢谢各位专家,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人民网的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过去的年度报告中,一直致力于对国产数据的应用,并且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请问今年的年度报告对国产数据的应用是如何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年是报告持续发布的第七年,各机构间的合作对年报的编制是否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下一步的监测部署会将重点放在哪里?谢谢。
郭华东: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遥感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的监测,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因为利用自主的技术做出我们的成果,在国际上发声更有强力性。所以这些年来国产数据的使用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来推进,可以说从第一次发布到现在发布,逐年地在提升。那么今年2018年,现在发布的这三个报告的国产卫星数据的使用率已经达到57%,一半多是中国的卫星数据,这点对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讲,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因为多少年之前,动不动都是美国的数据和欧洲的数据。
2012年第一次发布的时候,当时国产数量的使用量是17%,一年以后2013年达到了25%,2014年达到了43%,2015年达到了48%,两年前2016年突破了一半达到了51%,去年53%,今年达到了57%,所以是增长的,我们还是有信心相信,将来我们生态环境全球发布的工作,国产卫星使用率会越来越高,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中国的遥感水平,中国的遥感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不然我们不会用这么多的国产卫星数据,做出这么好的成果出来,谢谢你。
王琦安: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把刚才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再简单补充一下,今年的话,是遥感中心连续第七年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从选题的主要方向来看,这几年总体来讲是几个原则,一个的话按照联合国三大事项,比如说气候变化,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国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比如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总体来讲,这几年都是坚持这样一个原则。
今年重点针对粮食安全问题以及气候变化的特点,重点选择分析了研究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形势,以及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又加上一个“一带一路”专题,今年是第三次把“一带一路”专题作为我们的重点,这是今年的情况。今后发展的总体趋向,依然保持这样的态势,谢谢。
主持人(吕静):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专家的详细解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此结束了,但是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还邀请了我国参与地球观测组织,也就是GEO工作的相关单位代表,科技部相关司局的领导,以及参与年度报告工作的有关专家都来到了现场,如果各位媒体朋友们还希望继续深入了解,可以在会后跟他们进行交流,他们也非常愿意向大家介绍相关的一些工作情况,回答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应该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从核心上来说,是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保护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话题,从各位院士、专家们的介绍中也提到,需要有一定的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也希望辛苦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希望通过大家的手,通过大家的笔,向专业人员和社会介绍好我们报告的内容,向公众普及好遥感科技知识,让全社会了解中国的遥感技术在应对全球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最后,我再次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部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些问题,可随时与我们科技部新闻办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3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示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共39个。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的公示根据《环境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环境技术进步奖评审分为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两个阶段。目前,我会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背对背独立评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设置方案》,在全国共布设16400个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补齐地面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公布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第一批),温泉城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充电站项目等13个案例入选,涉及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多个领域。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报为落实《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1月6日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4年本)》,规定生态环境部审批权限以外,列入《目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审批。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目录》实施情况及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各市州生态环境部门承接能力,适时对《目录》开展动态评估
1月9日,江苏如皋长江“生态岛”建设及科创智谷开发EOD项目实施主体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富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如皋交建集团有限公司、如皋市新绘交通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399432000元;中标候选人第二名:如皋市水务集团
2024年最后一天,柳州市柳南区竹鹅溪河源岸治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重)中标公告发布。广西柳州元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桂林建筑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该项目。据悉,柳州市柳南区竹鹅溪河源岸治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总投资17
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2025年1月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核与辐射),正式受理《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原文如下:生态环境部关于2025年1月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核与辐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全面推进美丽太仓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等20项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太仓建设成效显著。“十五五”巩固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地方标准《生态环境检测报告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检测报告编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报告编制、编排格式和版面及装订。本文件适用于有资质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活动报告编制。
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市监认证发〔2024〕124号),北京市等25省、市、自治区40项产品入选该名单。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就《工作指引》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工作指引》发布的背景是什么?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
“系统显示,铁塔倾斜角度在运规允许范围内,运行正常。”近日,在湖北宜昌五峰长乐坪镇±800千伏祁韶线3813号杆塔下,运维人员席保、丁枭雄通过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系统认真核对铁塔偏移数据。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研发应用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保障输电线路安
2024年1月5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第12次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简称“年度报告”)。发布会由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吕静副主任主持,国家遥感中心赵静主任、刘志春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郭华东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赵静主任介绍了2023年度报告的
2023年12月25日,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北京市发布《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2175-2023),标准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地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适用于生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遥感监测原则与工作程序、遥感解译、现场调查、风险级别评价、监测成果以及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日常监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站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范围内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北京市生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数据准备与预处理、监测信息提取、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适用于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技术(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高光谱成像仪、高分辨率相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实施《自治区“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对2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60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天津同阳科技自主研发的TY-CGT-22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对机动车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11月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5、4、3、2、1,点火!”随着指挥员的发射口令,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搭载着高光谱观测卫星,于9月7日11时0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北京市大气面源污染遥感监测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项目的预算金额为869万。具体内容如下:
2024年1月5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第12次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简称“年度报告”)。发布会由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吕静副主任主持,国家遥感中心赵静主任、刘志春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郭华东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赵静主任介绍了2023年度报告的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数据准备与预处理、监测信息提取、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适用于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技术(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高光谱成像仪、高分辨率相
“5、4、3、2、1,点火!”随着指挥员的发射口令,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搭载着高光谱观测卫星,于9月7日11时0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8月3日,中国吉林网获悉,今年以来,长春市利用“吉林一号”卫星遥感监测管理系统,每周生成一幅高分辨率的长春生态环境地图。哪里出现了一堆建筑垃圾、哪里的水颜色发生了变化、哪里的烟囱冒出了黑烟,一切都精确到点。依托精准的信息化技术,长春市将力争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全面消灭劣V类水质
项目概况:广阳区遥感监测设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0年08月13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1310002006602001项目名称:广阳区遥感监测设备项目预算金额:912.0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12.0万元(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大自然的瑰宝和美丽中国的象征。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监管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利用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监测工作,有效支撑着自然保护地监管,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为推动构建陕西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围绕青山保卫战重点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将启动秦岭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该工作将根据野外核查结果,对“十三五”期间秦岭区域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成效进行客观分析评估,摸清人类干扰、生态状况、影响因子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状况综合评
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北京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项目名称:北京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项目编号:PXM2020_030206_000007-JH001-XM001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邱羽翰
科技部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此前已连续7年发布18个专题报告,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针对11月22日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4个专题报告,新华网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
近些年,一些传统意义上由男性主导的工作逐渐出现了妇女的身影,高精尖的遥感监测领域也不例外。作为我国环境遥感监测的重要技术阵地,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就活跃着一支由56位女职工组成的环保“娘子军”,她们顶起了该中心环境遥感监测业务的半边天。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环境与生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局),济南市环境保护局、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为落实我部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责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改革座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