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0年来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各行各业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奇迹。钢铁工业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废钢铁作为钢铁生产的主要铁素原料,为钢铁工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废钢铁为可无限循环利用的绿色资源,在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其节能减排的特殊属性,为钢铁工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不可或缺的积极贡献,其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从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到“八五”末期45年期间,我国粗钢年产量一直在1亿吨一下徘徊。进入“九五”时期,中国钢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粗钢产量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2003年跨越2亿吨,超过“六五”时期的粗钢总量。“十五”末期2005年又以3.6亿吨的产量,超过“七五”时期的粗钢总量。截止2017年底我国累计粗钢产量约112亿吨。
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废钢铁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长。按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从1994年到2017年的24年统计,全国炼钢共消耗废钢铁资源总量约14.5亿吨。“十五”末期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平均增长28.9%。由于废钢铁资源的产生量跟不上粗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十五”以来废钢铁消耗“总量增加,单耗下降” 的态势一直在延续。“十一五”期间的废钢比年平均为14.4%。“十二五”期间的废钢比年平均为11.3%。进入“十三五”,由于我国钢铁蓄积量的增长,废钢比开始增加,2017年全国废钢铁资源消耗总量约1.47亿吨,废钢比达到了17%。标志着我国大批量应用废钢铁时代已经到来。
一、废钢铁的管理及协调机构概况
从上个世纪的1976年,国家正式批准冶金部成立废钢铁的管理机构,到1994年成立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废钢铁从计划分配过渡到市场运作,至今已历经40多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废钢铁行业从1986年率先退出国家统配,经过几年过渡后实现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废钢铁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在大中型国有钢铁企业和业内专家倡导下,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于1993年由冶金部批准,1994年经民政部注册成立。其目的是促进废钢铁资源的合理利用,致力于废钢铁行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协会的宗旨是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会员、服务于政府;协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废钢铁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废钢铁产业化发展,做到与钢铁工业发展同步,促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二、生产经营情况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唯一可以替代铁矿石炼钢的载能绿色资源。铁矿石作为原生资源,2012年,世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700多亿吨,中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约780多亿吨,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使用60余年。因此,废钢铁肩负了逐渐替代铁矿石主导原料的作用。
用废钢铁生产一吨钢,与用铁矿石生产一吨钢相比:可减少1.3吨铁矿石的消耗,减少350公斤标准煤的消耗,减少1.6吨二氧化碳及4.3吨固体废物的排放。
从1994年到2017年的24年间,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共消耗利用废钢铁资源14.9亿吨,相当于少开采国内铁矿石19.4亿吨、减少原煤消耗5.2亿吨、减少23.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9.6亿吨固体废物的排放。
总结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铁矿石一直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其原料结构和生产工艺还是以铁矿石 -烧结 -炼铁-炼钢的长流程为主。
2017年全国共生产生铁71075.9万吨,同比增加1277.84万吨,增幅1.83%。全国粗钢产量83172.8万吨,同比增加了4459.65万吨,增幅5.67%。
2017年全国消耗废钢铁总量14791万吨,同比增加5781万吨,增幅64.2%。废钢综合单耗178KG/T,同比增加66KG/T,增幅59.4%,废钢比17.8%,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转炉钢产量75424万吨,同比增加了431万吨,增幅0.5%。转炉炼钢消耗废钢铁9672万吨,占钢铁料消耗总量的65.4%,转炉炼钢废钢单耗128.2kg/T,同比提高56.1KG/T。电炉钢产量7749万吨,同比增加了1905万吨,增幅32.5%.电炉炼钢消耗废钢铁5119万吨,占钢铁料消耗总量的34.6%,电炉炼钢废钢单耗660.6KG/T,同比提高44.1KG/T。电炉钢比9.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世界电炉钢比42.1%)。
2017年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达到1.47亿吨,表明我国废钢铁产业发展已进入重大转折期,钢铁企业炼钢生产已经将大批量应用废钢铁作为“提产增效”的主要措施。
2018年1-10月份,我国生铁产量6.45亿吨,同比增长1.7%,相当于全年7.7亿吨水平。
粗钢产量7.82亿吨,同比增长6.4%,相当于全年9.3亿吨水平;
2018年前10个月,废钢铁消耗总量1.57亿吨,同比增加4326万吨, 增幅37.8%,全年预计1.85亿吨;废钢单耗201.6kg/t,同比增加40.2kg/t,增幅24.9%,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50.6kg/t,同比提高25.6kt/t,增幅20.5%;电炉废钢单耗662kg/t,同比提高41.4kg/t,增幅6.7%;废钢比20.2%,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电炉钢比9.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废钢铁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前两年三个月完成了“废钢铁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的目标,废钢铁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期,钢铁工业大批量应用废钢铁已进入新的时代。
1、废钢铁资源是钢铁生产的唯一绿色资源
我国废钢铁资源由三部分构成:钢铁企业自产、社会采购、国外进口。钢铁产品的增长和钢铁积蓄量的快速增加,使钢铁企业自产废钢铁的数量和社会废钢铁的资源量逐年增长。
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从1994年产生总量2000万吨,发展到2017年产生总量约2亿吨,24年间增长了10倍。
2017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2亿吨,同比增加8000万吨,增幅67%。钢铁企业自产废钢4216万吨,占资源总量的21%;社会采购废钢11030万吨,占资源总量的55%;库存1000万吨,占资源总量的5%;国外进口232万吨,占资源总量的1%。铸造企业消耗1500万吨,占资源总量的7.5%;还有2000多万吨的废钢铁资源没有统计在内,占资源总量的10%左右。
1994年我国钢铁积蓄量约8亿吨,到2017年我国钢铁积蓄量达到100亿吨,增长了12.5倍。废钢铁的产生量接近3亿吨。随着我国钢铁产量峰值后的平稳回落,钢铁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废钢比、降低铁钢比,无论是对减轻我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还是越来越严峻的节能减排和不断升级的环保压力,发展废钢铁产业将是钢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我国废钢铁进出口情况
自1984年我国开始进口废钢,截止2017年共进口废钢铁约2亿吨。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废钢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钢铁企业因成本压力进口量逐年下降。
2017年全国进口废钢铁232.57万吨,同比增加了16.39万吨,增幅7.58%;出口废钢铁223.55万吨,同比增加了223.45万吨,增幅2234.5%。
废钢铁出口的数量是从2017年取缔“地条钢”短时间释放出大量废钢,造成一时废钢局部积存,从而出现出口增加的不正常现象。一直以来,我国废钢铁出口数量较少,这是由于国家废钢铁出口征收40%关税政策没有改变,而且我国废钢铁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满足国内钢铁生产的需求。因此应鼓励废钢铁进口,限制废钢铁出口。
3、2017年全球粗钢产量及废钢铁消耗情况
据国际回收局(BIR)公布的数据,2017年世界6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生产粗钢16.73亿吨,同比增长4.36%。其中:转炉钢产量12.28亿吨,占总产量73.4%;电炉钢产量4.45亿吨,占总产量26.6%。
“十二五”期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废钢比呈下降趋势。“十二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平均废钢比分别为55.1%、70.7%、33.2%、27.7%、86.8%,前四国和地区比“十一五”时期分别平均下降1.2%、0.5%、2.7%、0.5%,土耳其则增长0.5%。中国“十二五”平均废钢比为11.4%,比“十一五”下降3.1个百分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南网能源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南方电网公司基于对南网能源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以及公司从综合能源向“综合能源+节能降碳”转型发展的信心,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南网资本,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以不限于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深圳证券交易所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管道科学研究院召开《康保输氢管道材料性能确定及评估技术研究》课题阶段讨论会,深入研究钢管及环焊缝氢相容性试验课题。该课题基于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输氢管道——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项目开展,用以支撑该项目建设,助力管道局在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4月8日,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阳江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提出,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改造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8日,淮河能源公告,近日收到《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同意潘三电厂关停拆除的函》,安徽省能源局原则同意潘三电厂关停拆除。公告显示,潘三电厂为公司下属分公司,现有火电装机容量27万千瓦,包括两台13.5万千瓦级燃煤发电机组(即#1、#2机组)。截至2024年底,公司本次拟关停潘三电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氢进万家(山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全国最大制钢企业伊莱特公司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天然气掺氢”技术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氢进万家的“智能化制氢”设备,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氢进万家作为专业智能化制氢设备供应商,其核心技术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沙溪乡双坝风电场传来好消息: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的顺利投运,不仅给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注入了新的电能来源,还为铜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迈向“双碳”目标增添了强劲助力。德江县沙溪乡,这里风力资源丰沛,地势开阔,具备风力发电的先天优势。双坝风电场项目
2025年3月,山东瀚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并成功中标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中的竖炉烟气环保设备采购项目。项目背景: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竖炉车间现有一套布袋除尘+湿法脱硫设备,处理竖炉冶炼生产产生的烟气,因环保标准提升,现有设备暴露出三大问题:1)设备老化导致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开始披露2024年度财报,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技术”已经不仅是能源企业业绩亮点,更开始高频出现在各类高耗能企业财报。尤其在数字化高速发展、建材产能淘汰面临困境时,储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南钢股份行业下行周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性成果。双燃料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烧气,既拥有柴油机组卓越可靠的性能,又具备天然气机组经济环
近期,菲达环保相继中标中煤玉环电厂三期1×1060MW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低温省煤器、脱硫系统扩建工程,这也是菲达环保承接的首个百万机组炉后烟气治理环保岛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煤玉环电厂三期项目是浙江省新增“先立后改”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之一,建成投产后,将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障和调峰
4月10日,由中冶重工唐山公司承建的北安象屿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迎来关键节点——2#脱硫塔最后一段烟囱精准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两座脱硫塔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项目高效推进工程建设,为2025年整体竣工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锅炉烟气处理能力,助力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目标。项目概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3月18日在攀钢冶材公司攀枝花区域石灰回转窑烟气脱硝项目现场,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正全神贯注地查看该套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仔细调整着工艺参数。自该项目热负荷试车一周以来,1号回转窑与2号回转窑的氮氧化物排放值持续低于国家标准,其主要性能指标更是显著优于设计水平。这一成果,标志着石灰回
3月14日上午,皖维集团水泥分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烟气SCR脱硝工程举行施工仪式。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余继仙主持仪式。项目承包商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公司生产安环部相关职能人员、水泥分厂领导班子及部分生产骨干共30余人参加仪式。仪式上,余继仙指出,自去年12月25日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广西“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收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2025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6.0%。2025年全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26.5微克/立方米。2025年3—12月全区不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其中提出,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
日前,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南昌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方大特钢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在用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文如下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多项内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中国环境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于3月10日上
2月21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文件提出,全省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水域)优良比例达到91.7%,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Ⅴ类水质比例
日前,辽宁省地方标准《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标准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辽宁省地方标准的通告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同意,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辽宁省强
2月28日,中冶生态环保(南京)有限公司揭牌活动在新区举行。中国中冶党委常委、副总裁朱广侠,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中国中冶总裁助理、中冶生态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范万柱,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金雪出席活动。中国中冶是隶属于中国五矿的特大型建筑央企,是中国钢铁
2月26日,抚顺特钢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评估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审核并予以公示,成为辽宁省内首家短流程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公示的特钢企业。这是抚顺特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标志着抚顺特钢绿色发展跃
2月12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990—2019)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990—2019)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衔接国家标准相关规定,推动我省轧钢工业高质量发
1月24日,荣程新能集团旗下天津众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与全球氢能一体化设备提供商清能股份战略签约,标志着荣程新能集团绿氢能源低碳冶炼攻关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AEM电解水制氢项目,并构建“光伏—制氢—高炉富氢冶炼”集成体系,推进氢能新能源在冶金领域的有效应用。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
1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集团)清洁运输部分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进展情况进行了公示。柳钢集团成为广西首家双基地完成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的钢铁企业。柳钢集团作为广西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直以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
1月20日,宝钢德盛公司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评估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审核并予以公示,成为福建省内首家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公示的企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成之惟艰。自2021年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以来,面对超低排改造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标准高的困
1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定向委托、河钢牵头实施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批次项目,“河北钢铁低成本降污增效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河钢研发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河钢由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向高效低耗、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体系的重大跨越,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战略举措和务实
1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12月会员企业环保情况,详情如下:2024年12月会员企业环保情况202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用水量970.2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8.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3%。其中:取水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398.6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43%;重复利用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8.58亿立方米,同比增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消息,1月20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就任新一任钢协会长,并发表了就职讲话。
1月13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软件信息服务赋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在智能电网、通信、智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