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生活饮用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征求意见稿)

2019-02-28 09:47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关键词:净水厂煤质活性炭生活饮用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C.2.3.6 氯化钠

分析纯。如需要应用烘烤方法去除污染;如烘烤无效,应更换另一批次的氯化钠。

C.2.3,7 硫代硫酸钠

分析纯。

C.2.3.8 标准溶液

可采购浓度经确认的市售标准品或以纯标准品自行配制。

C.2.3.9 中间标准液

将标准液用甲醇或试剂水稀释配制成所需的单一或混合化合物的中间标准溶液。储存中间标准液时,瓶上部的空间应尽量小,以避免挥发性有机物的逸出。浓度为10 000ng/L的中间标准液,于4℃下的保存期限为20d。并且要求储存区内无异味干扰。

C.2.3.10 内标准溶液

50.0μg/L的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 将标准溶液用甲醇或试剂水稀释配制成50.0μg/L的内标准溶液。取此溶液10.00μL,添加待分析水样50mL,此时添加的(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浓度为10.0ng/L,依此类推。

C.2.3.11 拟似标准溶液

50.0μg/L的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将标准溶液用甲醇或试剂水稀释配制成50.0μg/L的拟似标准溶液。取此溶液10.0μg/L,添加待分析水样50mL,其添加的(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浓度为10.0ng/L,依此类推。

C.2.3.12 质谱仪校正标准品溶液

对氟溴化苯(4-Bromofluorobenzene)标准品:建议浓度为25μg/mL,以甲醇为溶剂。

C.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C.2.4.1 样品量最少为100mL,装满水样的瓶子中不应有气泡。如预估水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超过标准曲线的范围时,则进行稀释。

C.2.4.2 如要分析不含藻体成分或颗粒的溶解性2-MIB,应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后再行分析。

C.2.4.3 如水样中含有余氯时,在采样前应在每100mL水样中添加约0.7mL浓度为10%的硫代硫酸钠(注意不宜添加抗坏血酸),以去除余氯。

C.2.4.4 采集的样品,其运送和保存的环境温度必须在4℃以下,且样品存放区内不应存在有机溶剂蒸气。

C.2.4.5 样品保存期限为14d。

C.2.5 操作步骤

C.2.5.1 固相微萃取及脱附上机分析建议步骤

C.2.5.1.1 添加内标准溶液及拟似标准溶液

用50mL容量瓶分别量取10.0μL浓度为50.0μg/L的内标准溶液及拟似标准溶液,分别加待测水样到

50.0mL,此时上述两种物质的浓度为10.00ng /L。

C.2.5.1.2 在气提瓶中先加入13.5g的 NaCl,再加入上述已添加内标准液及拟似标准溶液的水样50mL,插入吸附针。参照图B.1 SPME配置图。

C.2.5.1.3 将气提瓶置于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

C.2.5.1.4 经15s搅拌后,压下吸附针纤维至顶部空间进行吸附,于65℃恒温水浴中气提,吸附30min。

C.2.5.1.5 吸附30min后,先擦干吸附针头上水分,再将吸附纤维插入气相色谱分析仪中进行分析,吸附纤维在气相色谱分析仪进样口中停留10min,以确定可否用于下次分析使用。

C.2.5.2 色质联用分析条件

脱附时间:2.5min

载气:氦气

流速:1mL/min , 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不分流模式

进样口温度:250℃,进样压力:0.06MPa

传输线温度:280℃

升温设定

起始温度:60℃维持2.5min

升温速度:8℃/min,升温至250℃

最终温度:250℃保持5min

使用离子选择检测进行定量及定性的质量设定参数,见表C.1:

12.jpg

C.2.5.3 续效测试及标准曲线的制作与确认

C.2.5.3.1 每一气相色谱和质谱,建议以相当于50ng的对氟溴化苯上机分析,所得质谱应符合表B.1的要求才能进行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样品分析工作。此分析应每12h进行一次。

C.2.5.3.2 最少配制五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最低一点浓度应与方法定量极限(约为方法检测极限的3倍)的浓度相当( 建议配制浓度为 5.0 ng/L、10.0 ng/L、20.0 ng/L、50.0 ng/L及100.0ng/L,其线性范围在2ng/L~300ng/L之间,应可达到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的规定)。加入适量的内标准溶液及拟似标准溶液并充分混合。用尖峰感应讯号面积或高度对化合物浓度及内标准物质浓度,按式(C.2)计算感应因子(Response factor,RF):

13.jpg

式中:

——待测物的平均感应因子;

As——待测物的感应讯号强度;

Ais——内标准物的感应讯号强度;

Cis——内标准物的浓度,ng/L;

Cs——待测物的浓度,ng/L。

C.2.5.3.3 在工作浓度范围内,若感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则可以平均感应因子作定量分析,否则应检查仪器状况,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C.2.5.3.4 每12h应复核一次标准曲线或感应因子。如加入复核标准溶液所得的感应因子与标准曲线平均感应因子的相对误差超过±25%,则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C.2.5.3.5 内标准物质与拟似标准物质复核:在作标准曲线复核时,应同时评估内标准物质及拟似标准物质的感应面积,其感应面积与标准曲线标准溶液的平均感应面积比较,应在50%~150%之间,或其感应面积与最近的标准曲线复核溶液的感应面积比较,应在70%~130%范围内,如超过上述范围时,亦应立即寻找原因并加以修正。

C.2.5.4 样品分析

分析水样及制作标准曲线均应按C.2.5.1步骤执行固相微萃取及脱附上机分析步骤进行。

C.2.6 计算

按式(C.3) 计算待测化合物浓度:

14.jpg

式中:

Cs——浓度,ng/ L;

Ax——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感应讯号;

Cis——内标准物质加入样品溶液的量,ng;

D——样品溶液稀释倍数;

Ais——内标准物质的感应讯号;

——待测物的平均感应因子;

Vs——水样体积;L。

C.2.7 品质管理

C.2.7.1 仪器调整及校正

气相色谱分析仪应符合C.2.5.3所述的品质要求。

C.2.7.2 使用新吸附纤维前,应使用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的复核标准品进行复核样品分析,其回收率应在75%~125%之间,如无法达到,则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C.2.7.3 标准曲线确认

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在±25%以内,如达不到要求应分析原因。

C.2.7.4 分析样品前,应进行空白试验,以确认系统未受任何污染。进行过高浓度样品分析或更换溶剂后亦应进行空白试验。空白分析结果应低于方法检测极限的两倍。

C.2.7.5 每批次测试或测试10个样品以上时,均应进行空白试验。复核样品分析、重复样品分析及添加样品分析,以监测评估分析数据。空白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测极限的两倍。复核样品分析的回收率范围为80%~120%,添加样品分析的回收率范围为70%~130%。

C.2.7.6 拟似标准品的回收率

分析样品时添加的拟似标准品其回收率范围为80%~120%。

C.2.7.7 待测物色质联用分析定性条件

主要离子及次要离子均出现,且待测物的停留时间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停留时间的测定是利用标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标准液,连续3d每天分析一次,由3次的停留时间统计得到的平均停留时间及其标准偏差(s),可接受的停留时间即为平均停留时间(±3s)。

C.2.8 精度与准确度

单一试验室2-MIB所得的精度与准确度,见表C.2。

15.jpg

1——65℃恒温水浴;

2——135mL血清瓶;

3——磁力搅拌棒;

4——附四氟乙烯垫片瓶盖;

5——吸附纤维;

6——顶部空间;

7——50mL水样添加13.5g的NaCl;

8——磁力搅拌器。

16.jpg

图C.1 SPME配置图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有效粒径和均匀系数的测定

D.1 测定

有效粒径是滤流和吸附过程中进行水力、传质计算的一个重要粒径参数。活性炭粒度分布曲线对应于重量百分率为10时的筛网孔径(或粒径)为d10,。活性炭粒度分布曲线对应于重量百分率为60时的筛网孔径(或粒径)为d60。活性炭粒度检测按GB/T 7702.2的规定。

D.1.1 均匀系数即为d60与d10的比值。按式D.1计算:

17.jpg

式中:

λ——均匀系数;

d60——活性炭粒度分布曲线对应于重量百分率为60时的筛网孔径(或粒径),mm;

d10——活性炭粒度分布曲线对应于重量百分率为10时的筛网孔径(或粒径),mm。

D.2 测定结果的处理

D.2.1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与通常粒度分布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粒度分布是以筛上剩余物的质量为基准,而本测定结果是以通过筛网的物质质量为基础,整理为如图C.1所示的粒度分布曲线,然后沿重量10%的点作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交粒度分布曲线于“a”,过a点作垂线与横轴的交点即d10,就是活性炭的有效粒径。见图D.1。

D.2.2 d60的求法

沿重量60%的点作平行于横轴的线交粒度分布曲线于“b”,再由b点作垂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d60,见图D.1。

18.jpg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金属(锌、砷、镉、铅、汞)含量的测定

煤质活性炭中金属(锌、砷、镉、铅、汞)含量的测定分为样品制备和样品检测。

E.1 样品制备

E.1.1 称取4.0g活性炭样品 (精确到10mg) , 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180mL pH值大约为4的水。 样品应在115℃±5℃温度范围内干燥3h,然后放入干燥器(干燥剂为硅胶),冷却至室温,备用。pH大约为4的水的制备:用水将硝酸稀释100倍,再取此稀释液0.1mL稀释至180mL即可。

E.1.2 将三角烧瓶在微沸的状态下加热10min。

E.1.3 冷却后,加水配制成200mL,用搅拌的方式混匀,然后用0.45μm的滤纸过滤。

E.1.4 将开始滤出的30mL滤液丢弃,把以后的滤液作为样品使用。

E.2 样品检测

E.2.1 锌

按GB/T5750.6—2006第5章的规定。

E.2.2 砷

按GB/T5750.6—2006第6章的规定。

E.2.3 镉

按GB/T5750.6—2006第9章的规定。

E.2.4 铅

按GB/T5750.6—2006第11章的规定。

E.2.5 汞

按GB/T5750.6—2006第8章的规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净水厂查看更多>煤质活性炭查看更多>生活饮用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