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不同载体的量制得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如 图 3 所示。
从图 3 可以看出,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 化菌剂达到最高降解率时,秸秆和草炭的投加量为 3.0 g;木炭固定化菌剂达到最高降解率时,木炭的 最佳投加量为 2.0 g。
2.4 最佳固定化 pH 的确定
不同 pH 条件制得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如 图 4 所示。
从图 4 可以看出在 pH 为 7.0 的时候,秸秆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最大,达到了 87.77%,在 pH 为 7.5 时,木炭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原 油降解率达到最大,分别为 81.39%和 89.08%。偏 酸或者偏碱的环境一方面会影响载体的吸附效果, 也会影响到微生物自身的生长。中性偏碱性环境有 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吸附作用也较强。
2.5 最佳固定化温度的确定
不同温度下制得固定化菌剂原油降解效果如图 5 所示。
由图 5 可以看出,以秸秆、木炭和草炭为载体 的固定化菌剂的固定化温度为 35 ℃时,原油降解率 均达到最佳,分别为 89.08%、81.79%和 91.12%。 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程度不 高,从而使得降解率下降。
2.6 修复过程微生物对含油土壤降解率的影响
以不加入混合菌剂的土壤组作为空白对照,含 油土壤高压灭菌和不灭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其 进行为期 40 d 室内模拟修复,其降解变化趋势的结 果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由图 6 可以看出,未灭菌的含油土壤由于土著 微生物的作用,不加菌的对照组的原油降解率随着 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在降解 40 d 后的最大降解 率只达到了 11.98%。游离混合菌的降解率也随着时 间的增加而增长,但是降解率相对于灭菌组较低, 可能是由于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竞争作 用,使得游离混合菌的生长受到限制,其最高降解 率达到了 35.48%。[7] 三种载体的固定化菌剂中,草 炭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4.12%,可能是因为草炭 载体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堆积形成的,质地较为松 软易于分散,有机质含量较高,菌体可吸附的比表 面积较大,大大地促进了菌体与原油的接触面积, 也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木炭载体的表面也具有较 大的孔状结构可供微生物附着,它的吸附能力也较 强,提供了较大的微生物与原油的接触面积,对含 油土壤的降解率达到了 70.25%;秸秆载体的吸附能 力较前两种载体的吸附性弱,表面较为光滑,微生 物的附着能力较差,40 d 时的降解率达到最高,为 60.74%。[8]未灭菌组的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 草炭固定化菌剂>木炭固定化菌剂>秸秆固定化菌 剂>游离混合菌>不加菌对照。
由图 7 可以看出,载体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 去除效率高于不加菌的对照组和游离的混合菌。
不接菌的对照组的降解率很低并且在降解过程 中石油烃含量几乎无变化,降解率的些许升高可能 是由于石油烃的自然挥发。游离混合菌对石油烃的 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10 d 的石油烃降 解率增加的速率较小、10~25 d 的石油烃的降解率 增加较快,原因是在修复的前期,碳源丰富,微生 物大量繁殖,对石油烃的消耗较快,25~40 d 时, 营养物质消耗,微生物的代谢强度下降,且石油烃 中易于降解的烃类被大量利用,原油的降解速率相 对趋于稳定,最后其最大降解率达到了 44.30%[9]。
在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后,降解率提高较大,木炭 和草炭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要优于秸秆固定化菌 剂。木炭和草炭这两种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对原油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加快原油的去除 效率。秸秆的表面较为光滑致密,传质性能较差, 使得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10]在降解进 行到 40 d 的时候,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对原油的去 除效率均达到最大,其中木炭固定化菌剂达到了 70.75%,草炭和秸秆固定化菌剂也分别达到了 69.90%和 68.28%。灭菌组的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 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草炭固定化菌剂>秸秆固定 化菌剂>游离混合菌>不加菌对照。
3 结 论
吸附法固定化菌剂的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 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 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 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 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3.0 g/100 mL 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2.0 g/100 mL 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 pH 为 7.0, 木炭和草炭固定的最佳 pH 为 7.5;三种载体固定化 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 35 ℃。 对未灭菌含油土壤进行40 d的室内原位模拟修 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 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 74.12%>木炭固定化菌剂 70.25%> 秸 秆 固 定 化 菌 剂 60.74%> 游 离 混 合菌35.48%>不加菌对照 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 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 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 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 69.90%> 秸 秆 固 定 化 菌 剂 68.28%> 游 离 混 合 菌 44.30%>不加菌对照 2.21%。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今世界正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趋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主力军,中国石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要求,厚植能源合作绿色低碳发展的底色,坚持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快布局新能源,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建设繁荣、清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石坡洞含废油危废处置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详情如下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是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属性的过程,通过焚烧、填埋、物化等手段,对危险废物进行减量、彻底的形状改变或与环境彻底隔离等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对不可资源化利用或可资源化利用价值极低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以收费的形式进行收集处理,统称为“无害化处置”。根据《危险废物处
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SER)的原理,并开展SER修复饱和带石油类污染土壤(含油土壤)室内研究。经过20d的SER修复,模拟受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带土壤,已接近修复终点,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平均浓度,由初始的13.25g/kg降至4.30g/kg,去除率达到67.5
摘要:石油泄漏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有效的修复技术是油污土壤(含油土壤)治理关键,化学修复已经证明可在原位和易地、低成本、环境代价小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含油土壤)。笔者综述了化学氧化、电动修复等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评价了化学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
摘要:我国的土壤资源在使用方面已经被占用十分严重,长期的生产活动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化学污染、工业污染等对土壤的负载净化能力造成了巨大压力,土壤的生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政府对土壤污染治理十分重视,为了恢复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能够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提出
[摘要]为解决石油污染土壤(含油土壤)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土著微生物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了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土样细菌总量和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时土样TN和TP的下降幅度均最大;添加玉米淀粉和玉米粉比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葡萄
摘要:化学洗涤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含油土壤)具有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能耗低、适应性广、可资源化回收洗脱石油等优点,从表面活性剂复配、助剂应用、过程强化以及石油污染土壤(含油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化学洗涤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含油土壤)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实际应
[摘要]采用内酯型槐糖脂(SL50)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含油土壤)。通过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考察了槐糖脂溶液质量浓度、振荡时间、反应体系初始pH、NaCl加入量以及固液比(土壤质量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积之比)对污染土壤石油烃洗脱率的影响。单因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数变量均符合二次拟合模型
摘要:本案例详细介绍了强化生物堆技术修复某石油类污染场地(含油土壤)的实施过程,污染场地面积为9300m2,修复土方量约4650m3。经过6个月的修复运行,最终验收检测结果表明污染区域内土壤总石油烃浓度均达到修复目标值。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对于石油类污染土壤(含油土壤),强化生物堆技术是一种较好
摘要:针对土壤环境恶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然后对油污土壤(含油土壤)改良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保证土壤改良效果,提供技术依据,实现不断提高土壤修复与改良技术水平的根本目标。关键词:土壤;油污土壤;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引言如今,在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废
厨余垃圾怎么办?这成为政府部门一大头痛难题,与将厨余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置的常规方式不同,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杭智能”)“独辟蹊径”,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解决。那么公司选择这一赛道的初衷源自何处?智能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如何解决当下的垃圾处理问题?新一轮厨余垃圾就地处置市场前景如何?在第22届中国环博会现场,延杭智能总经理刘江涛先生与北极星环保网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我们解开重重疑惑。
“城管部门既是城市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南通市城管局局长陈如海介绍,近年来,南通市城管局围绕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全链条闭环管理等目标,重点在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压实、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及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规范处置等方面下足真功夫,在省内率先编
1、修复技术筛选步骤修复技术的筛选一般要考虑污染物的特征、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修复技术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实际地下水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只能通过分析、评估确定出比较优选的修复技术或技术组合。修复技术的筛选存在着主观性,有可能出现多解性。修复技术的筛选没有固定的模式,筛选评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