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3年,土壤修复产业(包括前期咨询评估等)总规模约67亿元,实施修复项目数约16个,年产值仅约20亿元,占环保产业的比重不足1%。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当前,我国土壤修复正处于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面临土壤修复技术不成熟,市场盈利模式尚未完善,相关标准仍然缺失等问题。
土壤修复这一被戏称“土方工程”的新兴环保产业曾因动辄千万、过亿元的投资饱受“暴利”质疑。可如今,敢宣称自己挣着钱的企业太少,而真正能挣到钱的更少。一些企业毫不讳言:撑得很辛苦,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IT企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企业的使命就是活着。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而言,也许尤能体会其中的寒意。地下水修复行业或许需要重新被正视,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
1 . 1000余家企业抢万亿市场蛋糕?
所谓千亿万亿元的市场现在根本没有,只是在画饼,好引进投资人。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未来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土壤修复存在万亿市场空间的推论,其中一条依据是,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反映的情况,若要修复全部已查出的受污染土壤,万亿资金略显保守。另外一条依据是,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根据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按此推断也是存在万亿市场的空间。于是,在“万亿”光环笼罩下,短短一年间,光是以“土壤修复”或“环境修复”等为名称注册的企业就从300家左右一下蹿升至现在的1000余家。
然而,与数量爆发式增长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反映可用“惨淡”来形容。从2013年的修复规模看出。因此,现阶段一些实力企业不将土壤修复视为利润来源,而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做好相关技术、经验的储备,他们尚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平衡可能的亏空。但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随着未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2 . 开发驱动为主导的修复模式将难以为继
开发商、建设者往往青睐短平快、救急式的修复方式,造成项目的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成熟技术水土不服等问题,未来将向法律驱动或政府引导为主的阶段过渡。土壤修复产业因城市开发而兴,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从土壤修复的行业现状来看,城市污染场地之所以能得到优先治理,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增值和收益,一旦这一预期降低,现有的以开发驱动为主导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3 . 产业成熟还欠几把火?
这是个政策市,也离不开政策导向。缺乏国家层面系统性的建设规划,没有对具体需求、存在问题、整个建设投资规模的指标加以量化;标准规范不完整“比起美国1980年颁布《超级基金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要晚上40年,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一位外资背景从业者深有感触,目前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国外领先几十年的成熟技术甚至敌不过低档的土方工程。
不少顶尖的国外修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也铩羽而归。他指出:“只有当营造出内外企业公平竞技的环境,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才真正走向成熟。”反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领域,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使得这两个行业做得相对较好。
4 . 政府不敢投钱
中央资金不敢轻易投钱,但修复企业恰恰最缺钱。以2014年为例,财政部2014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出预算金额为19.9亿元。相比2010年~2013年期间共计116亿元的资金支持,着实少了不少。不敢投钱的原因很多:部分地区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上报中央预算资金时,虚增建设规模以获取更多投资。修复领域可选的商业模式很少,几乎都是以工程承包的形式。同时,土壤修复企业体量小,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的能力,所以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
5 . 融资方式的突破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与绿色金融高级顾问沈一扬坦言,“商业模式缺乏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现在最大的瓶颈。目前市场是失灵的,受益主体是抽象的,价值以及污染对资产的影响也无法评估,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答。现在污染治理企业对PPP有非常大的期待,但政府资金尚且遇到各种问题,私人的钱能放心进来吗?”他认为,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前提是要监管透明、公平招标。根据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由国家支持的修复资金所占比例为75.3%,其余资金来自污染企业和地产企业。
6 . 科研技术和需求不匹配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与起步阶段对应的技术需求与管理支撑尚缺乏针对性研究。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象征性的科技条款规定实际很难推动技术进步。在行业发展早期出现技术问题并不为奇。美国初期也是简单的挖掘填埋,比例超过40%。后来一段时间,又严重依靠焚烧。1986年,美国《超级基金修正案与再授权法案》明确,处理技术优先于处置实践,强调了永久性修复与修复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即显著地削减污染物数量、毒性、迁移性。此后,更快、成本低、并且更具永久性特点的处理技术的需求成为美国主流。英国传统的廉价垃圾填埋场曾更青睐于深挖和转储,结果牺牲了其他众多处理技术的发展。2004年英国的《填埋法案》提高了填埋处置的成本,促进了原位处理技术和采样测试的发展。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土壤修复,除了关系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饮用水安全,而目前我国水资源是严重短缺的。
那么,在土壤修复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想想地下水的问题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定位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3年行业评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本文对2023年土壤修
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遴选名单和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名单,《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
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遴选名单和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名单,《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
2023年4月19日至2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环博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阔别两年,中国博览会首次启用了全部17个展馆,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与地区的超2400家企业参展,成为有史以来参展商最多、展会规模最大的一届。在环博会现场,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贻润环境”)营销总监毛振西
2023年4月19日至21日,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环境技术交流盛会——第24届中国环博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泰州海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江苏艾斯蔻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艾斯蔻”)作为环博会密切合作伙伴受邀参加。本次展会,江苏艾斯蔻以“清洁我们的地球”为主题,展示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评述及2023年发展展望,全文如下:为了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2年行业评述和2023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打好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2021年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本文对2021年土壤修复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标准及规范等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并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2022年乃至更长时
2021年10月28日,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整合了集团下属三家土壤修复领域的企业,分别是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申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表示,成立环境科技公司是要为公司生态环境业务发展搭设更高
2023年4月19日至21日,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环境技术交流盛会——第24届中国环博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泰州海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江苏艾斯蔻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艾斯蔻”)作为环博会密切合作伙伴受邀参加。本次展会,江苏艾斯蔻以“清洁我们的地球”为主题,展示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研究背景碳达峰(peakcarbondioxideemissions)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实现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主要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
研究背景碳达峰(peakcarbondioxideemissions)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实现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主要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
组略统计上半年土壤修复市场项目,来自三十个省市地区启动土壤修复项目约有1213个项目,土壤投资额约55.18亿元,招标人约800家。项目数量前5名为山东、江苏、重庆、浙江、广东;投资额5名的有重庆、浙江、山东、云南、广东。
7月2日,上海建工集团召开生态环境板块整合重组工作动员会,决定将旗下园林集团所属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市政设计总院所属上海申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共同组建一家致力于提供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服务的生态环境公司。
从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增专项“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到今年场地专项已立项三批,根据项目执行期2018—2022年,执行期3.5年推测,上个月公示的2020年立项清单也是整个专项的最后一批,梳理完整专项项目清单,或能从国家层面角度一窥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啥来头?201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都无改西湖的美,而只能增添其美。任何一处之景、一时之画、一个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韵味。然而,5月21日,聚集在杭州的一众土壤修复企业的投标人员并没有多少苏东坡和白居易那样的心情来体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向北13公里处的杭钢遗址公园土壤修复项目
目前,一些从业单位在工作、生产、经营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如果一个月前,还在预计土壤修复产业格局的变化正在加速,那么现在就可以十分明确地断言,这种变化已经成为现实,而且不可逆转。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同时也少不了一支有高新技术、能打硬仗的生态环境治
近年来,在城市污染企业搬迁后遗留、遗弃的工业污染场地中,苯系物、石油烃、多环芳烃等典型有机污染物被高频率检出,这些有机污染物极易扩散到环境中危害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多种修复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3年行业评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本文对2023年土壤修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这一背景下,环保产业如何更好的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中去,需要深入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研究背景碳达峰(peakcarbondioxideemissions)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实现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主要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
研究背景碳达峰(peakcarbondioxideemissions)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实现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主要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勾画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1月15日,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了关于《有机土壤调理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0年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收官之年,与修复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在这一年加快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面推进,国家土壤环境管控与修复示范工程陆续完成,土壤修复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本文梳理了2020年出台的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领域重要管理和技术性政策制度与规范,分析了土壤修复咨询服务和修复工程市场规模和主要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总体布局,对土壤修复政策制度的重点方向、未来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PPP环保产业基金是指财政资金参与市场的环境保护产业基金,扶持和引导其投向环境保护的企业和产业。通过发行基金,将投资者的资金结合起来,为环保产品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并在适当时机抽回资本,以获得资本增值。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是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但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土壤污染问题已对生态环境、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人体健康、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世界各国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索。
和空气、水一样,土壤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土壤污染事件,着实令人担忧。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污染物的主要消纳地。从污染企业倾倒废液到汞大米、铅小麦......土壤污染事件已屡见不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