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在(a)单一和(b)二元体系中,As(V)和p-ASA在五种吸附剂上的吸附
HFOR能有效地同时去除溶液中的As(V)和p-ASA。该研究有望为研究去除特定的共存水污染物提供新思路,并扩大功能树脂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范围。由于在p-ASA存在下As(V)的优先吸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将不同的砷物质吸附到HFOR上。
图2溶液pH对(a)单一体系和(b)二元体系中As(V)和p-ASA吸附的影响
溶液中有As(V)存在时,p-ASA的吸附被抑制,p-ASA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1.73 mg/g,低于单一体系的最大吸附容量(41.16 mg/g)。而p-ASA的存在对As(V)的吸附过程影响很小,这表明HFOR对As(V)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高选择性。优先吸附发生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静电作用的强度强烈依赖于pH,在相同pH下,As(V)携带的负电荷量高于p-ASA携带的负电荷量。其次,p-ASA和As(V)可以与HFO特异性键合形成复合物。As(V)可以提供四个可能的位点以与HFO形成单核复合物,而p-ASA只能提供三个边缘位置以与HFO形成单核复合物。与p-ASA相比,As(V)可以提供更多的配位点,从而使前者可以轻松地与HFO形成表面配合物。因此,当As(V)和p-ASA共存于一个系统中时,HFOR对As(V)的吸附容量高于p-ASA。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摘要:含砷工业污泥是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工业含砷废水产生的一类危险废物,这类固体废物具有总砷含量高且浸出毒性大的特点。近年来,含砷工业污泥的污染和处置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归纳了3类常见含砷工业污泥的来源、组成特性和环境风险,并从处置效果、作用机理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评述了稳定化/固化和资源化利用2种处置技术对不同类型含砷污泥的适用性,进而针对现有处置技术存在的研究和实践上的不足展望了含砷污泥安全处置相关的未来研究方向。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课题组在Chemosphere上发表了题为“SuperiorremovalofinorganicandorganicarsenicpollutantsfromwaterwithMIL-88A(Fe)decoratedoncottonfibers”的研究论文(Chemosphere254(2020)126829)。该论文介绍了MIL-88A(Fe)及其负载在棉纤维上的环保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几种MI
摘要:针对铜盐废水含砷渣(危废)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采用铁基药剂作为除砷的处理剂处理高含砷废水同时减少废水渣含量的思路,实现处理后危废的减量化及综合利用。通过对废水渣减量的系列试验研究和创新应用,实现危废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消除环境风险,经济效益显著。关键词:废水渣;试验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所以一旦地下水污染,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是水质污染现象颇为严重,农业生产使
砷资源概况在自然界中,砷不能单独存在,大多以硫化物形式出现或混杂于各种金属矿石中,砷与各种金属生成许多种矿物,其中常见的就有二十多种。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砷生产国,根据美国地质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砷产量为37000吨,中国产量25000吨,占全球的67.57%。2007-2017年全球砷(金属含量)产量走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孟克哈日根嘎查47岁的村民吴智强带着一身怪病,跑遍了当地和北京的十几家医院。他手掌上长着密密麻麻、大小不等像老茧一样的肉刺,身上也长了很多,黑的、白的、青的,像花地毯。这是2013年引发广泛关注的一组报道,当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吴智强所在村子的位置以及
去除水体中砷的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3类。其中,吸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和化学除砷技术,适用于大规模水体的处理。常使用的吸附材料有氧化铁、活性氧化铝、沸石、活性炭、锰矿、粉煤灰等。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独特的化学官能团,是环境友好型优良吸附剂。但普通活性炭比表面积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见的无机砷化合物有亚砷酸、砷酸等,有机砷化合物有甲基胂酸、烷基砷、砷脂类化合物、砷糖等。单质砷对人和生物无毒,砷化合物却都具有相当的毒性,不同形态的砷化物具有不同的毒性。目前,国内外处理污水处理中含砷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膜法、电凝聚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全球至少有5000多万人口正面临着砷中毒的威胁,其中大多数为亚洲国家。我国年排放含砷固废4万吨以上,是受砷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此类高危固废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还会遗祸子孙。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领军的团队从2002年开始启动含砷固废的治理研究工作,历经10余年产学研攻关获得成功。其主持完成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使含砷固废中砷选择性脱除率达97%以上,近3年累计清洁利用与安全处置含砷固废约16万吨,为含砷固废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含砷固废难治理众所周知,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砷化合物作
微滤膜技术微滤(MF)是指根据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能够去除相对分子质量>50000或粒径>0.05μm的颗粒。MF膜对砷的去除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着砷的颗粒在水中的粒径分布。微滤膜的孔径通常>0.1μm,因此不能截留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氧化、还原、吸附等手段将其转化为>0.1μm的不溶态微粒,再利用微滤膜将其有效去除。为了提高MF技术对砷的去除效率,人们采用混凝来增大含砷颗粒的粒径。J.Shorr用硫酸铁作为砷的共沉淀剂,再配以微滤膜滤除沉淀物的工艺处理含砷水,对砷的去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课题组在Chemosphere上发表了题为“SuperiorremovalofinorganicandorganicarsenicpollutantsfromwaterwithMIL-88A(Fe)decoratedoncottonfibers”的研究论文(Chemosphere254(2020)126829)。该论文介绍了MIL-88A(Fe)及其负载在棉纤维上的环保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几种MI
氧化吸附同步技术近年来,零价铁(Fe0)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人们发现Fe0在对As(Ⅲ)的去除过程中,包含了氧化和吸附两个作用,大大缩短了去除流程。研究表明,在有氧条件下,Fe0经过一系列反应,将As(Ⅲ)氧化成As(Ⅴ),通过生成的Fe(Ⅲ)聚合体对As(Ⅲ)、As(Ⅴ)的吸附作用以及无定形水合氧化铁(HFO)对As(Ⅲ)、As(Ⅴ)的共沉淀作用去除砷。S.Bang等研究证实,由于较高的溶解氧(DO)和较低的pH能提高Fe0的腐蚀速率,DO和pH对Fe0除砷效果有较大影响。K.Tyrovola等研究表明:PO43-、NO3-的存在会减缓其对砷的去除速率
微滤膜技术微滤(MF)是指根据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能够去除相对分子质量>50000或粒径>0.05μm的颗粒。MF膜对砷的去除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着砷的颗粒在水中的粒径分布。微滤膜的孔径通常>0.1μm,因此不能截留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氧化、还原、吸附等手段将其转化为>0.1μm的不溶态微粒,再利用微滤膜将其有效去除。为了提高MF技术对砷的去除效率,人们采用混凝来增大含砷颗粒的粒径。J.Shorr用硫酸铁作为砷的共沉淀剂,再配以微滤膜滤除沉淀物的工艺处理含砷水,对砷的去
强化混凝技术强化混凝技术是利用具有较大活性表面积的混凝剂的强大吸附作用吸附水体中的砷,然后过滤或用滤膜除砷。混凝技术对砷的去除效果取决于混凝剂水解形成的无定性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能力、矾花对所吸附砷的包埋效果及含砷絮体的沉降性能。混凝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最常见和运用最广泛的无机混凝剂有铁盐、铝盐、煤渣和聚硅酸铁(PFSC)、无机铈铁(稀土基材料)等。用颗粒活性炭、骨炭等作骨架材料,以铁盐等混凝剂作基团材料做成的强化除砷剂,可以提高除砷效果。有机混凝剂主要是一些高分子絮凝剂,如聚己二烯二甲基氯化铵、聚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等。S.Song等研究发现,加入粗糙
在整个20世纪,城市污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的氮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过程,如常规活性污泥将其转化成氮气(N2)来去除铵。虽然这是一项非常成功的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战略,但氨转化为元素形式与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不相容。且活性污泥法和其他新兴的氨氮去除途径有几个环境和技术限制。为了使氨
吸附技术就是利用高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的疏松结构进行物理吸附或者其特殊功能基团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等化学吸附的一种技术方法。对于土壤修复的吸附技术而言,最关键的是吸附剂的选择,传统的吸附剂如活性炭和沸石都存在吸附容量偏低、吸附重金属后再生成本高等缺点,继续探寻吸附性好、更为经济的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