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残留在土壤中的残膜
农业部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新疆棉区,连续覆膜10年、15年和20年的棉田里,地膜残留量分别为10.8kg/亩、23.3kg/亩和28.7kg/亩,污染最严重的农田残膜量甚至高达39.8kg/亩。
那么,这些地膜从何而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迎来了“白色革命”,蔬菜、棉花等作物开始大规模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这一张轻轻薄薄的地膜,使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人的粮袋子满了,餐桌上的菜品丰盛了。西北和高海拔水热不足地区的农作物产量,由低而不稳转变为高产稳产,地膜覆盖技术使大部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产量提高30-50%,每年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000亿元。
“没有地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然而,过去粗放式的地膜应用方式在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同时,也产生日益严重的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农业部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昌荣对记者说。
农田中覆盖着地膜
瘦身过度,地膜容易成“地魔”
中国是世界上地膜覆盖面积最大、覆盖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每年地膜使用量150万吨左右,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近3亿亩,地膜的使用量和农作物覆盖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每年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占全球90%以上,然而年使用量却只占全球总量的73%,这是为什么呢?”严昌荣接着说,“这是因为我国的地膜太薄,同样一亩地,中国使用地膜的重量是5公斤,而欧洲和日本则需用15公斤以上。”
为防治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地膜厚度在0.02毫米-0.03毫米,使用后实行强制回收,达到了有效控制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目的。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地膜国家标准(GB13735-92)中规定,地膜标称厚度为0.008±0.003毫米。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地膜的厚度都没有达到标准,0.005毫米以下的超薄地膜充斥市场。
地膜使用量少,难道不意味着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更少吗?
事实并非如此。地膜受长期光照、风吹雨淋,自身老化后强度会大大降低,加之地膜本身就很薄,强度低,很容易破碎,导致回收极其困难。又因劳动强度太大,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大多数农民会将地膜直接翻耕到农田中。
地膜应用需求广,清理难、回收难,无再利用价值,只能被翻耕在农田、弃置在田头及沟渠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地膜,变成了今日的“地魔”。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我国覆膜农田土壤中地膜累积残留量达118.48万吨。“目前,我国大部分耕作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污染,在西北局部区域,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量达到了12-13kg/亩,这种现象和问题是属于我国特有的。”严昌荣说。
从田地中收集到的地膜处理困难,有些农民会干脆将地膜直接焚烧。“国家明令禁止焚烧地膜,但仍有农民私自偷烧地膜。”吕军在调研时发现,焚烧地膜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躲避处罚,农民在正在燃烧的地膜上,覆盖一层沙土,让它慢慢燃烧,这样黑烟就不易被监管部门发现。”
正在燃烧的地膜
为了提高农用地膜回收率,2017年,国家修订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强制性标准。新标准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0毫米,同时要求提高地膜强度和耐候性,以便提高地膜的可回收性。
“虽然新国标提高了地膜厚度、强度及耐候性,但对于卷收式地膜回收机的作业要求,这个标准仍然不够。”严昌荣给记者看了一张对比图。
0.01毫米地膜与0.03毫米地膜的对比图
“左边是0.01毫米的地膜,用收卷式回收机回收的残膜都是断裂的,而且中间夹杂着大量的秸秆、碎土。而右边是日本0.03毫米的地膜,回收上来较为完整,且含杂率很低,基本可以实现全部回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16年我国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84×107hm2,成为世界上地膜覆盖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农用地膜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其残留在耕地土壤中的碎片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面源污染问题之一。我国农用地膜使用与污染态势分析1.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显著增加:我国地膜覆盖面积
编者按:秋收结束后,下一个生产周期之前,除了秸秆需要处理外,上一茬使用过的农膜也要及时清理回收。农膜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其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现在:重使用,轻回收,农膜残留导致白色污染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第一
10月27日从农业部获悉,10月20-21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召开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现场会。会议强调,要充分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20年,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会议指出,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
地膜覆盖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日前举行的新疆生态农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严昌荣说,普通地膜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由于缺少残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着力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化石能源转型升级。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分散式风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日前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多位与会人员表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与会人员认为,总体上看,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形势趋于稳定,但生态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成果,坚持稳中求进、夯实基础、积聚力量,重点解决污染物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土壤环境安全管控、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到“十四五”末,青海省城市及县城建成区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有效减少,城市
农膜是继种子、化肥和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应用广泛。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农用薄膜添加剂,可在环境中释放并污染环境。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应光国团队的副研究员张芊芊等全面阐述了我国农膜使用量及其塑料碎片的环境残留量,并评估了农膜使用全生命周期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释放量和环境归趋。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本文探讨了入局可降解塑料市场的三大关键,包括“早布局、抓重点、降成本”,以期为相关企业的未来发展,尤其是企业高管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启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解读来啦!
随着“最严限塑令”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布局加快,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众多,涉及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有在建/拟建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发科技、万华化学、金丹科技、长鸿高科、齐翔腾达等1
近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海南省2019年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工作方案,坚持“农膜助产增收、废品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农户零散收集、乡镇集中储运、企业回收处置、市县统一监管”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各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省
由于早期经济发展未能兼顾环保,导致我国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土地污染问题。对此,我国于去年五月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随着ldquo;土十条rdquo;实施细则落地,土壤修复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城市与农村市场潜在需求将持续释放。城市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分析据
7月3日,吉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支持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发展新能源,推动氢能、太阳能发电等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鼓励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生物天然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3日,吉林省财政厅发布《吉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总体要求。主要明确财政支持“双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二是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主要是能源体系绿色低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7月3日,吉林省财政厅发布《吉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总体要求。主要明确财政支持“双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二是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主要是能源体系绿色低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4日,吉林省财政厅发布《吉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支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支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3月24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辽宁省葫芦岛市,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他指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要遵循陆海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加强监测溯源,厘清责任,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公布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详情如下:2022年,自治区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中之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株洲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强化源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凝聚社会广泛共识,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塑
5月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着力扩大天然气利用,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着力扩大天然气利用,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氢燃
近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着力扩大天然气利用,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关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锦州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措施》提出,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