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厌氧处理发展简史
美国斯坦福大学Perry L.McCarty教授于1985年在广州第四届国际厌氧消化大会作了“厌氧处理一百年”的报告,系统回顾了厌氧处理的发展历史:1880年~1950年间开发的第一代厌氧反应工艺(传统化粪池和厌氧污泥接触工艺),水力停留时间长(14天),效率低;1969年McCarty教授的学生James Young发明了厌氧滤池,实现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8小时,实现了废水的常温厌氧处理;之后M.P.Bryant教授提出了厌氧处理的“水解酸化、发酵产酸、产甲烷”三阶段理论,至此奠定了现代厌氧处理的技术和理论基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Gatze Lettinga教授在厌氧滤池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UASB上向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效率更高,运行更稳定,之后他又发明了流化状态的反应器,即EGSB厌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并与荷兰帕克公司(PAQUES)合作开发了IC内循环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这些被称为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整个厌氧处理技术研发和运用的巅峰时代。
实用性厌氧技术的发展
俞汉青教授介绍了相关实用性厌氧技术及其进展,主要包括:
厌氧生物脱硫:PAQUES公司和Lettinga教授合作开发了SULFATEQ工艺,将硫酸盐还原成为S0,实现硫回收;开发了THIOTEQ Metal工艺,将重金属以硫化物的形式沉淀回收。
零价铁促进厌氧废水处理技术:零价铁或锈蚀铁屑的加入显著提高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大连理工大学张耀斌教授、全燮教授已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制药废水、化工废水和污泥处理工程。
厌氧处理系统营养回收集成技术: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赵全保博士等人的专利技术,即利用空气、废热、可再生电和硫酸,生产A级粗纤维、硫酸铵肥料和富磷有机肥,并在养鸡场、养牛场等开展了技术示范。
厌氧处理反应器诊断和预警技术:针对厌氧反应器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俞汉青教授团队开发了在线监测系统、新型评估指标及智能诊断软件,构建了厌氧处理反应器诊断和预警系统,建立了厌氧反应器预警示范工程。
无需三相分离器的新一代高速厌氧反应器技术:俞教授最后介绍了PAQUES公司的BIOPAQ®ICX产品,通过创新性一级气水分离、二级泥水分离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反应器的单位体积负荷率,提高了生物质的截留效率。
近年来在厌氧领域的研究探索
俞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在厌氧领域的研究探索,主要包括:当前热门的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研究、俞教授团队开展的转化纤维素类废物的人工瘤胃仿生系统研究、厌氧发酵产品的高值化(生产中链脂肪酸、聚羟酸丁酸酯PHA/PHB)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及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研究,并简要点评了上述研究的发展瓶颈或前景。
厌氧处理技术的出路
针对厌氧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俞汉青教授认为,应深入推进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维组学技术在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借助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从“自上而下解耦微生物”转变为“自下而上重构微生物组”;推进基因编辑技术的环境应用,并介绍了团队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重塑希瓦氏菌的胞外电子传递路径、提高了污染物降解能力的研究结果;以及新近发现的细菌厌氧合成乙烯和甲烷的新途径,提示未来可聚焦于生物产乙烯等。
最后,俞教授分享了他对厌氧技术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包括传统厌氧技术(如厌氧酸化、两相厌氧)的再探索、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厌氧处理技术、微生物组学的应用、合成生物学新方法和基因编辑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厌氧处理功能的拓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朝阳环境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胜利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上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投运后,每天可专业化处理800吨厨余垃圾,将有效推动社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北京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位于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北京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
2023中国纸业碳中和与可持续峰会背景制浆与造纸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双碳”目标提出后,造纸行业同时面临需求和产能增长的生产现状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考验。如何在未来保证产量增长,还能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成为了所有制浆造纸及上下游产业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2023中国
餐厨垃圾厌氧处理后产生的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进入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于餐厨垃圾厌氧处理工艺及供热供冷,对余热锅炉排出的烟气进行脱硝,达到排放要求后排入大气。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不断进步和完善。垃圾渗滤液具有严重的污染性,实现垃圾渗滤液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根据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特征,单纯采取某一种处理技术无法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因此还要采取组合式处理工艺实现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有效处理,进而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利用。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专家代表: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我国多地出现本地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保障大会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力争能举办一场精彩和达到预期效果的高质量会议活动,大会组委会决定,将原定于2021年9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2021ACI第四届国际固体废弃物峰会调整至202
厌氧生物处理,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最初的厌氧处理工艺仅被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之后又被应用于污泥消化分解,进而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并且发展了很多效果良好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传统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池容大等的缺点,制约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污水处理领域常用专业名称解析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投资省、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气能源、产泥少、耐冲击负荷。针对不同的厌氧处理技术,指出了各种厌氧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厌氧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厌氧技术工艺今后的研究方向。厌氧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它将废水的处理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在
化工废水中常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或对微生物有毒害的有机污染物,对这一大类的工业废水如何进行高效的生物处理,一直是环境工程界和微生物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难题。近二十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食品、发酵等行业的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该技术的长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故而成为当今废水处理技术
抗生素是国内常用的生物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抗生素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处置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为厌氧生物处理,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还能回收部分甲烷。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是一种
一、中项网全国生物质能项目等15项,拟在建项目列表:二、中项网拟在建项目内容:日产15000立方米大型生物质天然气项目预算投资总额:4124万元进展阶段:施工准备项目所在地:河南省驻马店市项目建设详情:项目采用CSTR厌氧反应工艺,建设3000立方米厌氧反应器6座等。具体进展情况:1、手续办理情况:
2016年8月份全国拟在建生物质能项目(部分)一、中项网全国生物质能项目等15项,拟在建项目列表:二、中项网拟在建项目内容:日产15000立方米大型生物质天然气项目预算投资总额:4124万元进展阶段:施工准备项目所在地:河南省驻马店市项目建设详情:项目采用CSTR厌氧反应工艺,建设3000立方米厌氧反应器
厌氧过程一般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经研究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将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和相对较高的负荷下获得较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并可将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分解为易降解的有机小分子,可大大改善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与厌氧反应工艺,水解酸化工艺
参加鄂尔多斯环保产业大会可享8折优惠!2024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暨第三届鄂尔多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会01大会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7月25-27日地点: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02大会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得威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2024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暨第三届鄂尔多斯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会01大会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8月1-3日地点: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02大会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得威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冷井热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支持
3月26日,长江环保集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资源循环-能源自给型污水处理厂构建关键技术与沿江群链式应用示范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武汉顺利召开。长江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殿常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其中5名增选院士涉猎研究环境领域,包括笪良龙、沈学顺、汪华林、余刚、俞汉青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非均相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俞汉青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耶鲁大学MenachemElimelech教授等合作,揭示了非均相催化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普遍存在一种占主导的直接氧化转移过程(DOTP),并将该过程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相关研究结果以“Simul
11月19日上午,由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组织召开的“长江大保护之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应用研究”课题中期评估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副主任李晶华主持。会议特邀专家、中国三峡集团和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领导、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分会”)相关研究负责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0月18日,全国首座具有领先示范效应的污水处理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在环科园正式建成投运。作为中国首批面向2030年-2040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是国内最早动工建设的。
10月18日,全国首座具有领先示范效应的污水处理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在环科园正式建成投运,全面掀开了宜兴奋进“双碳”时代、开创治水模式、引领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期我们推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强链专班首席专家任洪强在第二届扬子江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强链发展峰会上的精彩报告,与大家分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