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这类系统主要风险是极水的结垢和金属的析出,而难以预防的是金属单质的析出,如果析出的金属导电性较差,电极板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而且想用酸清洗或者倒极等恢复,效果较差。现在金属电极及其涂层市场价疯涨,更换单张膜整体比更换电极成本要低且更加方便。
我们知道金属离子一般是通过极膜渗透至极水室,而电渗析常规所用的极膜都属于阳离子交换膜,甚至有些还以全氟磺酸膜为极膜,在金属溶液的系统,它基本都会中招。系统避免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入极室,上面原理图只是一个参考,同样市场上也有用阴膜做极膜、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做极膜等,有兴趣的可以再去做些延伸。
02 高盐废水零排放系统
工业废水零排放是一个相对热门的关键词,而在这类系统中,会有一系列待处理的问题,如预处理的除硅、除硬等,膜浓缩系统的分盐/浓缩,高倍浓缩下的预处理配套等,其中蕴含了电渗析的一些使用。
零排放中的预处理配套代价一般比较高,光一个除硬的工艺配套可能都要多级处理,而上述选择性EDR电渗析系统浓缩一价盐的同时对二价盐具有截留效率,可以有效避免浓缩过程中部分无机结垢,从而降低系统进水除硬的要求。有时候废水可以不经过除硬直接进入系统,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等。
另外,有些零排放系统纳滤分盐后,纳滤的浓水往往需要进一步预处理才能往下走,代价挺高。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也有一部分人这么干:
NF-ED的联用工艺可以算一个思路,工艺可行性没有问题,它其实是置换电渗析(第二张图)的延伸应用。这种工艺在废水处理需求中落地性会受限于多种因素,如废水组成、浓水溶液的纯度、脱盐水的处理等。
置换电渗析技术常规用于化工产品合成,可以理解为化工系统内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它的应用条件要求较低,是一个单一的膜分离过程,在某些特定的系统内,完全可以找到使用点。
电渗析技术的不常规使用其实还有很多,欢迎探讨。与之相似的双极膜电渗析应用也是如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除了要减少碳排放之外,还需要通过碳汇,碳捕集和封存等负碳技术来减少空气中的碳含量。直接空气捕集(directaircapture,DAC)是我们此前介绍比较多的负碳技术。传统的直接空气捕集技术分为固体DAC和液体DAC两类,通过化学处理直接从环境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这种技术面临着二氧
盐湖提锂系统浓缩工艺段中,电渗析技术似乎站到了C位。从公开的圈内消息可知,青海锂业、五矿盐湖、金海锂业、锦泰锂业、藏格锂业、捌仟措盐湖等相关项目工艺包中均使用了电渗析浓缩技术。膜技术在这类盐湖提锂系统中充当着企业生产设备的角色,系统对这类技术的成熟性、运行的稳定性、操作维护的便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平均工业用水量维持在3005.5亿m3左右,占全国用水量的1/5以上,且用水效率偏低。2017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90亿t,高盐工业废水占5%,每年增长率为2%。同时我国工业用水重复率较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2019年《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
摘要:介绍了电渗析的原理和性能、回顾了在火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历程、并分析了其在火电厂深度优化用水中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比了几类高盐废水浓缩减量技术,总结了电渗析的优势在于浓缩倍率高、能耗低和操作灵活。通过列举几种新型电渗析技术,指出了其在火电厂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应用上的巨大前景。认
一般来说,碳清除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碳清除负排放技术。自然气候解决方案是利用生物过程提高对二氧化碳的消耗,并在森林、土壤或湿地中储存起来,因此解决方案是种植森林、土壤封存等;碳清除负排放技术是直接从空气中去除碳。
目前电渗析技术的熟知度和应用度越来越高,感觉用过它的人,每个项目都想用,没用过的人总感觉它不合适。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膜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的产物,不涉及化学反应,在处理水体中污染物时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水处理技术。
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污染促使人们寻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其中水体脱盐是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海水是水体脱盐的主要目标物,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诸如污水处理厂三级废水、地表含盐水、高硝酸盐工业、罐头加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高盐废水脱盐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50
基于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这几年双极膜材料及其设备均到了更加广泛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示文件可知,从2017年开始,双极膜已经连续3年入选《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从三个公示版本信息可以看出:首先:双极膜均隶属于先进化工材料中的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业务布局情况。在半固态电解质膜方面,半固态电池生产仍需要采用湿法+涂覆的工艺,但工艺参数要求和技术难度更高,公司已有相应的技术和产能储备。公司产品在340Wh/kg高硅碳体系、400Wh/kg锂金属体系中,Ah级别电芯1C充电倍率循环已达到约500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了公开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星源材质成立于2003年,是电池隔膜龙头代表企业。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陈秀峰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在2023年9月获委任为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为期三年。招股书显示,是业内首家实现
7月2日,2025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开幕。大会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水理事会、国际水协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河海大学、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商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福州大学1日披露,该校校长吴明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当天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签署《福州大学—拉曼大学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此次合作是两校在2024年签署校级合作协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该联合研究院立足马来西亚,辐射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材料领域布局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隔膜及基膜等相关电池核心材料,产品涵盖复合铜箔、复合铝箔、泡沫铜以及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膜和电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国缆检测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主要介绍公司业务及未来发展方向。公司表示,作为公司拓展业务领域跨出线缆检测的方向之一,公司新培育电化学储能检测业务,目前主要围绕液流电池的材料、电堆、电池系统等进行能力建设,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业务实际等情况,探索向储
全球性的水资源解决方案平台日程★边会日程*温馨提示:会议地点为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组织机构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支持单位世界水理事会(WWC)国际水协会(IWA)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河海大学先进分离膜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商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
注:板块及分会场持续更新中,请以正式通知为准。组织机构01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02支持单位世界水理事会(WWC)国际水协会(IWA)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河海大学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03承办单位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商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浙江省科技厅正式批复认定由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环保”)牵头、绍兴文理学院共同组建的“浙江省制氢用离子膜功能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浙江省在氢能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将为我国绿色氢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发展提供关键
3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基于IRCT技术的脱硫浆液离子脱除和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示范”科技项目结题验收会顺利召开。验收会议专家组在现场踏勘考察基础上,听取了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汇报,并在会上对该项目技术资料和运行状态进行评审,经系列质询和讨论,形成了验收意见,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团队在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启发于传统的多级塔板精馏机制与层析色谱分离机制,针对化工特种分离领域复杂物料分离难题,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一种“离子精馏”概念,并首次应用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离子精馏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特种物料间的分离效率,由盐
进水要求、吨水能耗、产品纯度等往往是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核心考虑的因素。
目前电渗析技术的熟知度和应用度越来越高,感觉用过它的人,每个项目都想用,没用过的人总感觉它不合适。
针对于电渗析工艺,进水钙离子究竟要控制在多少以下呢?
基于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这几年双极膜材料及其设备均到了更加广泛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示文件可知,从2017年开始,双极膜已经连续3年入选《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从三个公示版本信息可以看出:首先:双极膜均隶属于先进化工材料中的膜
电驱动膜技术作为当下主流的膜浓缩工艺之一,跟超滤膜技术类似,行业技术和产品多为非标。尽管电驱动膜技术目前应用较多,但ED的进水指标要求却给人比较模糊的印象。综合目前国内几大ED厂家的反馈,大致得到以下的信息:1ED-进水指标根据HJ/T334-2006、T/CAEPI19-2019等ED装置标准,常规电渗析装置进水
膜技术目前在很多的食品、医药、化工等产品生产过程已经充当着生产设备、末端废水处理设备的角色,是一门成熟的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的技术。电渗析(ED)技术则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产品脱盐、浓缩、脱酸、脱碱等系统都有它的一席之地。电渗析技术的特点1不引入新杂质,对产品品质无影响电渗
基于双极膜的功能化特点,目前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国内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机盐制备酸和碱,如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等;2.有机酸盐制备有机酸、碱,如苹果酸钠、酒石酸钠、葡萄糖酸钠等;3.有机碱盐制备有机碱、酸,如四乙基溴化铵、脱硫剂胺液、有机类盐酸盐产品等。不难理解,双极膜的主战
目前国内煤化工、电厂、冶金、钢铁、石化等行业超低排放、零排放的火热程度依旧。在这些领域中,末端的高盐废水处理,依旧是企业最头疼的环节。这些年零排放组合工艺越来越成熟,尽管可选的配套工艺繁多,但是总结归纳下来,末端高盐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含以下几个单元: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