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11月和1-11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地表水
总体情况
11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2%,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图1 11月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1-11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6%,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图2 1-11月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主要江河水质状况
11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2%,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其中,西北诸河、长江和珠江流域、浙闽片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辽河、黄河、松花江、海河和淮河流域水质良好。
图3 11月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诸河及浙闽片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1-11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5.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其中,长江流域、西北和西南诸河、浙闽片河流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辽河、黄河和淮河流域水质良好;松花江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图4 1-11月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诸河及浙闽片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重点湖(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
11月,监测的20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3.0%,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4.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74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库)中,中度富营养湖(库)10个,占5.7%;轻度富营养39个,占22.4%;其余湖(库)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其中,太湖水质良好、轻度富营养;巢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滇池为中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洱海水质为优、中营养;丹江口水库和白洋淀水质均良好、中营养。与去年同期相比,太湖水质有所好转,滇池和丹江口水库水质均有所下降,巢湖、洱海和白洋淀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白洋淀营养状态有所好转,滇池营养状态有所下降,太湖、巢湖、丹江口水库和洱海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1-11月,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2.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5.2%,同比持平。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209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库)中,中度富营养湖(库)11个,占5.3%;轻度富营养46个,占22.0%;其余湖(库)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其中,太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巢湖为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滇池为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丹江口水库和洱海水质均为优、中营养;白洋淀水质良好、中营养。与去年同期相比,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太湖、巢湖、滇池、丹江口水库和洱海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白洋淀营养状态有所好转,巢湖营养状态有所下降,太湖、滇池、丹江口水库和洱海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
1-11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柳州、嘉峪关和黔东南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30名),乌兰察布、赤峰和临汾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30名)。见附表1和附表2。
环境空气
总体情况
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O3平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SO2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NO2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1-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PM10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O3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NO2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图5 2021年1-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6 2021年1-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重点区域
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7.3%,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1-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6.1%,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
北京市1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6.7%,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9%。1-1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7.2%,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6%,同比持平;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7%。1-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
汾渭平原11个城市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1-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重点城市排名
1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拉萨、昆明和海口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运城、咸阳、渭南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见附表3。
1-1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拉萨和黄山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并列第19名),临汾、太原和新乡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见附表4。
附表1
1-11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附表2
2021年1-11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后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附表3
2021年11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附表4
2021年1-11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1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其中透露,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4.3%,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广东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居全国首位。碳市场
日前,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规范台账管理,推进源头控制,完善治理设施等要求,以进一步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详情如下:
日前,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德州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安排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加强排污单位监测等47项重点工作过任务,详情如下:德州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为全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要求,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起草了《吉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电子邮箱:791130645@qq.com。2、通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浦东路813号;邮编
近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等一次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鼓励清洁能源
近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印发《2022年合肥市城乡建设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施工扬尘治理,建立扬尘治理长效机制,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详情如下:2022年合肥市城乡建设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有效抑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
近日,唐山市大气办牵头制定了《关于重新划定市主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通告》共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禁燃区范围,市主城区二环路以内,面积382平方公里;二是禁燃高污染燃料种类,执行《关于发布高污染燃料目录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7〕2号)中禁止燃用的燃料组合Ⅲ类(严格)标准。三是明
安徽省池州市生态环境局、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池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辐射环境质量水平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
河南省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的通知,以推进全市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详情如下: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2年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
为持续推进武汉市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有关工作要求,武汉发布《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2022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武汉市改善空气质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办法》,明确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建立对各市(州)政府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考核(以下简称目标考核)和排名考核,推动各市县完成国
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10月和1-10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8月和1-8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天津市地表水水质状况。数据显示,全市20个国考断面中,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有11个,占55.0%,同比升高5.0个百分点;累计无劣Ⅴ类断面,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今年7月,全市20个国考断面中,Ⅰ类-Ⅲ类水质断面为9个,占45.0%,同比持平。主要污染物中,高锰酸盐指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琼府办﹝2018﹞27号),做好城镇内河(湖)监测支撑,确保2020年治理三年行动收官之年纳入治理范围内的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断面(点位)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2020年5月,我中心继续组织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对全省重点治理的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开展水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3月,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我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的断面比例达79.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其中I类断面比例为9%;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1%,同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3月全国
一、监测情况2020年2月,全省9个设区城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共监测已正式供水的117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其中地表水水源110个(河流型55个,湖库型55个)、地下水源7个。(一)监测点位1.地表水水源:河流型水源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附近处设置监测断面,水厂在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可在
根据《广东省重点河流水质信息发布方案》(粤环〔2014〕61号)要求,现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重点河流水质状况。一、跨地级以上城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状况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28个跨地级以上城市河流交接断面总达标率为82.8%。其中,1月、2月、3月分别为81.8%、90.9%和75.8%。表12019年1月广东省主要跨市
一、监测情况2020年3月,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监测10个区县级以上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均属于地表水水源(河流型7个,湖库型3个)。(一)监测点位1.河流型水源:分别在南京市长江夹江南水源地、南京市长江夹江北河口水源地、南京市长江燕子矶水源地、栖霞区长江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龙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2月和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一、地表水(一)总体情况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实测1934个),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9%,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2%,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
为规范河南省PM2.5组分自动监测运行维护、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等技术工作,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省地方标准《大气PM2.5组分观测站运行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现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详情如下: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号:HJ653—202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上海+福建+海南+重庆公布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10月和1-10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1年11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11月下半月(16—30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021年11月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11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从10月21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PM2.5浓度快速上升,出现今年入秋以来首次大范围PM2.5污染过程。中国环境报记者密切关注此次污染天气,并就污染成因等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亟需推进以高度复合污染为特征的霾化学污染治理。建立和发展大气霾化学理论,探索PM2.5与O3协同控制策略,寻求NOx深度减排路径,对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