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甘肃省司法厅8月16日发布《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定内容共29条,对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的防治相关事项做了详细规定。
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草案)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生活环境宁静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对象与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的防治,适用本规定。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适用劳动保护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政府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四条【部门职责】省、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负责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公路、船舶交通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对机动车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学技术、自然资源、水行政、市场监督管理、体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社会共治】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接到报告或者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条【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和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等,划定本行政区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由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其他县(市、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由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派出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区域功能发生变化的,应当适时调整。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调整,按照其划定程序进行。
第七条【委托监测】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噪声污染可以自行组织监测,也可以委托社会监测机构监测。
第八条【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优先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阻尼减振等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
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厂区内固定设备、运输工具、货物装卸等噪声源管理,防止噪声扰民。
第九条【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作业,应当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
施工单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作业,应当将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设施,设置在施工现场中远离居民区的一侧,距离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的,应当采取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围挡等降噪措施,达到厂界排放标准。
除抢修抢险施工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作业,应当将搅拌机、混凝土地泵、电锯、电镐、砂轮机、钢筋加工机械等易产生高噪声的机械,设置在机械棚内,尽量封闭管理,减少噪声排放,达到厂界排放标准。
第十条【夜间施工】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工程所在地市(州)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等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
第十一条【先房后路噪声污染防治要求】 新建、改建、扩建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城市高架、城市快速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符合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标准要求:
(一)经过已建成或者已取得开工许可证登记的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应当设置声屏障并采取其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措施。经过已建成或者已取得开工许可证登记的其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应当在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重点路段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措施。
(二)经过已规划但尚未开工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应当设置防护距离或者预留声屏障安装条件。
建设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责令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监督实施。
第十二条【严重交通噪声污染治理】 因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组织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维护保养单位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和责任认定,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督促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铁路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铁路运输企业和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第十三条【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行为】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干扰他人的音响器材,但下列特殊情形,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并控制音量:
(一)经依法批准的大型社会活动;
(二)课、工间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三)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或者应急演练。
第十四条【装修噪声污染防控】 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在工作日12时至14时和22时至次日8时,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中高考期间12时至14时和18时至次日8时,禁止使用电钻、电锯、空气压缩机等产生高噪声的工具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
住宅小区业主管理规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严于前款规定的限定作业时间。
第十五条【日常活动噪声污染防控】 在家庭场所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娱乐、体育锻炼活动的,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鼓励居民购买低噪声的空调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并合理安装使用,减轻对周围居民影响。
第十六条【中高考等特殊活动】 在中考、高考以及重大会议等特殊活动期间,教育、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协调联动,对考场、会场周围产生或者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活动,作出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性规定,并于活动举行日期三日前向社会公告。
第十七条【噪声投诉办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噪声污染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公众可以通过公布的电话、电子邮箱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或转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噪声投诉督办机制,对反复投诉等典型噪声投诉问题进行督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噪声扰民问题。
第十八条【管理人员法律责任】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单位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产、进口、销售、使用淘汰的设备,或者采用淘汰的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禁止建设区域新建与航空无关的噪声敏感建筑物的,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
(二)未按照规定取得证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的。
第二十二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噪声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的;
(二)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
(三)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作业的建设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未与监督管理部门联网,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四)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公告附近居民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动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未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铁路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铁路监督管理、民用航空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未履行维护和保养义务,未保持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设施正常运行的;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三)民用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企业未采取措施防止、减轻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的;
(四)民用机场管理机构未按照国家规定对机场周围民用航空器噪声进行监测,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或者监测结果未定期报送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社会生活噪声的;
(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的;
(三)未对商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干扰他人的音响器材;
(二)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未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或者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的;
(三)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未按照规定在限定的作业时间内进行,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的;
(四)在工作日12时至14时和22时至次日8时,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中高考期间12时至14时和18时至次日8时,使用电钻、电锯、空气压缩机等产生高噪声的工具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居民住宅区安装共用设施设备,设置不合理或者未采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措施,不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的;
(二)对已建成使用的居民住宅区共用设施设备,专业运营单位未进行维护管理,不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省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1月8日发布《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攀枝花市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噪声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13日印发《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一、为有效防治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二、本办法适用于台州市行
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部门联合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年版)》,在2023年发布的《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第一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与完善,入选的低噪声施工设备种类由6类扩大到8类,型号数量由46个扩大到63个,入选设备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11月29日发布《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用于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安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详情如下: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202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1月12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用于防治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噪声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人居环境的短板。解决噪声污染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噪声污染治理体系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二十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3—2027年)》,目标通过实施本方案,逐渐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压实治污责任,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声环境质
合肥市人民政府8月16日发布《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特点如下:一是聚焦突出问题,制定防噪实招。对公众重点关注的交通干线、广场舞、夜间施工、机动车“炸街”、共用设备运行等噪声污染问题,拿出了许多新招实招硬招。二是坚持依法治污,细化法律责任。围绕生产、销售、使用落后设备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组织推荐2024年低噪声施工设备的通知,推荐范围包括土方机械:压路机(振动、振荡)、压路机(非振动、非振荡)、履带式推土机、轮胎式装载机、轮胎式挖掘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旋挖钻机、混凝土泵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铣刨机。详情如下
生态环境部7月11日发布《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减污降碳协同技术,重点领域包括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玻璃、陶瓷等行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工业锅炉烟气综合治
四川省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1月8日发布《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攀枝花市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噪声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13日印发《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一、为有效防治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二、本办法适用于台州市行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11月29日发布《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用于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安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详情如下: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202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1月12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用于防治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连云港市2024年生态环境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招标,预算金额173万元,分三个标段招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2024年生态环境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JSZC-320700-CWGC-G2024-0003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苏采云”政府采购交易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10-1409:00(北京时间)前递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二十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3—2027年)》,目标通过实施本方案,逐渐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压实治污责任,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声环境质
合肥市人民政府8月16日发布《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特点如下:一是聚焦突出问题,制定防噪实招。对公众重点关注的交通干线、广场舞、夜间施工、机动车“炸街”、共用设备运行等噪声污染问题,拿出了许多新招实招硬招。二是坚持依法治污,细化法律责任。围绕生产、销售、使用落后设备以
声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宜居程度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声环境质量监测和噪声污染防治,为城市居民创造了宁静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目前,太原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如何?噪声自动监测站点如
珠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珠海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2025年)》,目标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全市重点噪声源污染现状,逐步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落实各部门污染防治责任,稳步提高噪声治理水平,有力推动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珠海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共24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2026年)》,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动态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问题。到2025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5年1月20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甘肃省省长任振鹤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能源电力内容如下:2024年工作回顾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达到6640.8万吨、1253.6万吨、9.1亿立方米,分别增长9.3%、7.3%、21.2%。获批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新
日前,甘肃临泽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以“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板”为名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警示》,警示表示国内有个别企业把分布式光伏发电包装成理财产品进行兜售,以销售建在异地的太阳能电池板并高额返还电费的名义吸收公众资金。请大家务必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头脑,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谨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甘肃省2025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售电公司1月份新增准入名单。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将已在交易平台完成注册并提交履约保障凭证,符合2025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准入条件的售电公司公示,共计1家,甘肃轩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代理规模10亿千瓦时。
为进一步做好供电营业区域划分和管理工作,1月21日,甘肃能源监管办会同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国网兰州、白银、兰州新区、皋兰县供电公司以及兰州阿干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供电企业的供电营业区域变更申请进行审查,办行政许可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供电营业区域变更申请。这是《供电营业区划分及管理办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甘肃与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四川、重庆、陕西7个省市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电量426.77亿千瓦时。其中,2025年省间绿电交易99.66亿千瓦时,交易规模较2024年增长9倍,2026年117.56亿千瓦时、2027年116.89亿千瓦时、2028年46.33亿千瓦时、2029年46.33亿千瓦时。2024年,甘肃
1月22日,东乡县红柳聚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东乡县董岭乡150MW/600MWh独立储能一号电站及配套送出工程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董岭乡大山村,本工程储能装机容量为150MW/600MWh,储能设备布置在110kV升压站周围,共分为30个储能发电单元,每个储能单元包含4套5MWh储能电池集装
2024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国网公司工作要求,做好购售电合同签订履约工作,共完成224项电源、储能项目购售电合同签订,总装机容量3685.85万千瓦,高质效服务甘肃省电源高质量发展。优化内部工作机制,拓展对外服务保障,全面提升合同签订质效。建立合同办理工作联系人机制,分片
1月17日从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甘肃与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四川、重庆、陕西7个省份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电量382.13亿千瓦时。其中,2025年99.11亿千瓦时,外送交易规模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第一位,2026年99.21亿千瓦时、2027年95.03亿千瓦时、2028年44.39亿千瓦时、2029年44.3
1月16日,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浙能景泰10万千瓦风电项目风机全部吊装完成。该项目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上沙沃镇,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建设16台单机容量6.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配套建设场内道路、35千伏集电线路,新建110千伏送出线路接入当地电网。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
第一中标候选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13878.32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27628.32万元;第三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28128.6522万元;
2024年甘肃电投集团累计完成发电量同比增长12.9%,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0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持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企业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2024年,甘肃电投集团已投产的53个“水、火、风、光、储”发电生产项目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