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碳”相关结果320

      来源:中国水泥协会2021-05-28

      台泥集团探索应用了碳捕捉和生物固碳法。这都为水泥行业在终端排放上探索碳中和提供了重要经验。但终端碳中和成本较高,如果从源头减排,效率更高,成本相对较低。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05-25

      摘 要生物炭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固碳方面应用广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1-05-12

      一方面是节能减碳的技术,比如原油直接制烯烃,炼厂就可以跳过燃料这一步直接生产有固碳作用的化工品;另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技术,最理想的是在化工方面的再利用,比如二氧化碳和氢进一步反应生产化工产品。...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专家李振光告诉记者,“另一部分是作为化工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这些不会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最终形成了塑料、服装,有一定的固碳作用,但是他们在最终用途之后也有一部分会变成二氧化碳

      来源:光明网2021-05-08

      此外,还应加快建筑的绿色用材、多能互补的规划,探索研发建筑自身“产能”“固碳”技术,在不断降低建设维护成本的同时,打造低碳又美丽的社区和家园。

      来源:成都科协2021-05-08

      成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等标志性生态工程,持续完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打造“绿肺、绿道、绿轴、绿环、绿缀”生态空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人均公园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2%、年固碳量超过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04-29

      01碳中和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通过低碳能源替代、或碳捕集与封存和植树造林等固碳技术吸收后,实现排放与吸收的正负抵消

      来源:i自然全媒体2021-04-24

      据估算,全球海草床年固碳量约占海洋总固碳量的18%。“海岸带蓝碳将会是碳中和负排放方案中的重要一环。”肖溪说,相较于绿碳,蓝碳主要有三方面优势。首先,封存时效长。...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资源退化,蓝碳资源储量、固碳能力和增汇潜力底数不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当今,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来源:i自然全媒体2021-04-16

      深化土壤固碳机理研究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土壤碳汇机制研究和监测、评估等技术攻关,不仅是土壤碳增汇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国家制定土壤固碳调控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一方面,应加强土壤碳汇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2021-04-14

      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抵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也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案例。工程措施达峰。

      “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系列专题一:投资视角下的碳中和

      来源:平安研究2021-04-08

      五是技术固碳,目前中国技术固碳累计封存量只有200万吨,而据清华大学预测,碳中和目标下2050年中国需要通过技术固碳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在5.1亿吨到8.8亿吨之间,增长空间巨大。

      魏一鸣: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21-04-05

      二、低碳转型和固碳布局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实现“碳中和”(一)继续强力推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序部署固碳技术统筹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和多种固碳技术有序布局,形成合力,低成本实现“碳中和”。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一文了解CCUS技术如何助力碳中和

      来源:腾讯研究院2021-03-31

      2 / 固碳潜力(1)年度:至2050年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直接空气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都可以每年碳捕获和封存5-20gtco2。...2 / 固碳潜力(1)年度:至2050年,每年碳捕获和封存10-30gtco2,受到co2运输和储存基础设施发展的限制。(2)总体潜力:本质上是无限的。ccs的存储容量潜力超过了化石燃料的存储容量。

      来源:董战峰2021-03-29

      此外,还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董战峰指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还将为我国市场和投资空间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碳中和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资产交易信息2021-03-29

      增加碳汇,即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碳浓度,通过发展固碳技术或者生物碳汇。生物具备强大的固碳潜力,因此有效开发生物固碳可以成为缓解气候变化举措的补充。

      解码“碳中和”—“三大方向”+“七大领域”把握碳中和机遇

      来源:策略研究2021-03-29

      实现双碳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出发,1)减少碳排放,实现重点领域部门能源转型;2)推动碳捕获发展,技术固碳与生态固碳合力推行;3)完善碳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尚在起步,未来发展潜力加大;4)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倾斜

      来源:北京日报2021-03-24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就是陆地上最大的“固碳仓库”。然而,植物虽然能固碳,但时效性慢,难以在短时间内遏制强劲的二氧化碳增加趋势。通过工程干预进行碳捕捉,这一思路便应运而生。...花草树木,不单单是美丽的人间风景,也是勤勉的固碳小能手。植物始于本能的光合作用,仿佛是它们给予地球的美妙祝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构建植物躯干的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来源:中国网2021-03-1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林田草等生态系统质量,坚持植树造林,增强生态系统固碳效能。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突破,多路径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03-12

      探索开展低碳土地整治,增强减排固碳能力。开展了土地整治全过程碳收支评价,研发了低碳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构建了低碳土地整治全过程碳收支计量技术体系,土地整治等工程减排固碳效果明显。...规划和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3-09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林田草等生态系统质量,坚持植树造林,增强生态系统固碳效能。四是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来源:新华社2021-03-08

      举个例子,一片森林既有木材产生的产品供给价值,也有固碳、调节气候等生态调节和服务价值,还可能有文化旅游等价值。其中,难以体现的是生态调节功能这部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