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中和”相关结果4343

      来源:工业水处理2019-03-01

      本文概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和碳中和运行技术,希望给您带来思考与帮助。

      来源:新华网2018-09-12

      行政令则指示加州2045年之前借碳封存技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多少清理多少、即所谓碳中和;在这之后实现负排放。布朗呼吁美国其他地区效仿加州做法。

      来源:国际能源参考2018-06-25

      减碳公益活动作为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气候中立(指不再加重环境污染)计划的体育机构,国际足联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干化焚烧而非厌氧消化乃污泥处置的终极方向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8-04-27

      两个基本点就是磷回收与碳中和(或者叫碳平衡)。今天我的发言既与碳中和有关也跟磷回收有关。...那么,关于碳中和谈得是污水处理的耗能过程,有机物及氮磷去除要消耗能量,碳中和即需要从污水处理厂或污水里找到能量去弥补能耗。

      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 梦想落地 事业启航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2018-04-17

      以开放、自由的事业凝聚共识,寻求行业整体突破极限处理、碳中和、资源化、营养物质回收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水处理行业正加速向各个方向寻求突破,窥探行业未来发展的图景。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2017-12-31

      应对这一挑战,美国计划到2030年时基本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目标。率先提出可持续污水处理概念的荷兰等欧洲国家也不甘示弱,为此早已制定了着眼于包括碳中和在内的2030年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图。

      来源:中国网2017-12-28

      该指标提出到2020年,共产生2万个新的绿色工作岗位,温室气体排放在2007年基础上降低33%,新建建筑实现碳中和,既有建筑提升20%,超过50%的出行不需要汽车,人均垃圾产生量下降40%,人均生态足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1-23

      对于航空业来说,生物航煤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实现自2020年起碳中和增长。

      污水碳源分离新概念——筛分纤维素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7-07-24

      追求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目标产生了从污水中前端分离碳源(碳捕捉)的欧洲概念,使之用于后端厌氧消化转化甲烷。...污水是资源与能源载体这一理念目前已形成共识,以碳中和为目的的运行实践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追求的目标。于是,发掘和利用污水潜能正引导着污水处理走向能源自给新时代。

      来源:新华网2017-06-27

      过程本身是碳中和的,并不会直接减少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相比开采化石能源,这一工艺生成的能源也不会造成更多二氧化碳从地下进入大气。而这一技术可以转化的二氧化碳量级受制于二氧化碳的获得渠道。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7-06-22

      因水源热泵可转换热能(全部出水,4 oc温差)1.77 kwh/m(供热)/1.18 kwh/m(制冷),所以利用不到15%的出水量(供热9.8%、制冷14.7%)即可弥补46.8%碳中和运行赤字能量。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2017-06-01

      荷兰、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近年来先后提出面向2030年达到碳中和或者能量自给的目标。我国以曲久辉院士为代表的六位专家也提出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理念。...2005年,该厂实现了碳中和的运行目标,剩余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和热电联产实现了108%的能源自给率,同时,该厂将剩余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消化,能源自给率达到200%,可以向厂外输出一半所产生的能量。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7-05-23

      政府只有从宏观层面看清污水潜能开发对低碳经济、甚至碳中和运行的好处,算清大帐,实施必要的经济补贴政策才能真正推动污水潜能开发。

      来源:生物质燃料圈2017-04-24

      生物质发电具备碳中和效应,且比化石能源的硫、氮等含量低,通过集中燃烧并装备除尘及脱硫脱销等设备,有助于降低排放,促进大气污染防治。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7-04-06

      ,国内外学者基于过往研究经历,对基于碳源捕获及碳源改向技术的新型a/b工艺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面向未来的能量平衡或碳中和技术路线。...对污水的认知已经从废物处理对象转向资源及能源回收的载体,一些发达国家、世界范围内领先的环境公司已经制定了面向2030年甚至是2040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纵览这些技术路线无一例外都是瞄准了对污水中资源回收、能耗自给与碳中和的未来可持续技术发展路线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11-28

      生物质发电具备碳中和效应,且比化石能源的硫、氮等含量低,通过集中燃烧并装备除尘及脱硫脱销等设备,有助于降低排放,促进大气污染防治。

      来源:搜狐媒体平台2016-11-15

      以此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标准在非产业部门的应用,构建碳标签体系,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收集原料、生产、流通、使用、废弃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换算为co2排放量的碳信息,由碳排放量(碳足迹)认证(第一阶段)到 低碳产品认证(第二阶段)再到碳中和产品认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0-31

      以此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标准在非产业部门的应用,构建碳标签体系,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收集原料、生产、流通、使用、废弃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换算为co2排放量的碳信息,由碳排放量(碳足迹)认证(第一阶段)到 低碳产品认证(第二阶段)再到碳中和产品认证

      来源:奥尼卡水处理创新部落微信2016-10-17

      年11月 - 新办公室的建造09年7月-11年11月 - 预处理和mbr的建造11年1月-12年 8月 - 建造污泥处理设备12年1月-12年 6月 - 建造污泥处理设备项目结果这个项目号称是世界首座碳中和污水厂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2016-09-28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的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善环境实现脱碳发展,为努力实现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达锋的目标,争取到本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