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暖”相关结果367
      钢铁企业碳排放履约成本管理研究

      来源:《冶金财会》2021-09-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势在必行,中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正积极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21-09-13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而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碳市场是否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呢?

      全国各省市碳中和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9-09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各省市碳中和产业发展路径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长久而深远的意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2020年碳排放总量达99亿吨据英国气候政策网站carbonbrief报道,《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为

      好文推荐 | 浙大朱利中院士:生物炭“土盔甲”助力土壤温室气体减排

      来源:固废观察2021-09-07

      图片摘要 | graphical abstract 导读 | introduction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土壤-生物炭固碳是一种有潜力的基于自然的固碳解决方案。

      来源:长三角生态环境律师团队2021-08-30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6月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规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但有区别”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2021-08-24

      脱碳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助推力量为支持《巴黎协定》共同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金融业在为绿色投资融资,管理气候变化和产业转型风险,以及推进碳排放合理定价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21-08-19

      直到199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古气候学家迈克尔·曼恩重建了1000年的气候史,用一条“曲棍球杆”曲线展示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观点。...全球变暖的学术研究始于1827年,法国科学家fourier认为大气与温室的玻璃有相同的作用。1896年,瑞典化学家arrhenius提出,温室气体增加可能导致气候变暖

      人保资本张振华:法律视角下的“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1-08-1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

      来源:国资研2021-08-18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就此进行多次气候谈判。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各国达成一致目标,即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19年12月提出欧盟率先实现气候中和的政治承诺,并提出迈向气候中和的行动路线图。2020年3月欧盟将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载入法律,该目标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

      来源: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2021-08-18

      温室气候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所具有的外部性产生了公共物品悲剧,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等,正因为公共物品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出现失灵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方法遏制公共悲剧的发生

      碳排放权交易——助力绿色税收

      来源:安永EY2021-08-1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两项政策工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巴黎协定》下,各国政府相继公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碳排放权交易与我国目前绿色税收制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均通过“为碳定价”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

      一文了解碳市场的“配角”——CCER

      来源:新金融评论2021-08-13

      (1)《京都议定书》与碳抵消的国际合作1992年5月,为应对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1997年12月,在该框架公约下,缔约方大会在日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碳交易的底层逻辑、现状和潜在机遇

      来源:国宇律途2021-08-12

      半个世纪过去,世界人口由37亿飙升至76亿,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从未停止。...《巴黎协定》在《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础上,确定了根据各自的国情和能力自主行动的原则,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

      国际博弈、国内动态和发展双碳产业集群的构想

      来源:中关村产业研究院2021-08-09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各缔约方都有义务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暖,但发达国家对此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应承担更多义务;发展中国家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科学研究认为,必须要控制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温室气体,以减缓气候变暖趋势,避免人类面临较大危险。为此,全球各国进行了持久谈判,取得系列成果;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承诺。

      解读碳排放交易开市:二氧化碳经济学

      来源:探臻科技评论2021-08-09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们意识到,必须要控制人类活动排放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以减缓气候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1997年,进一步地通过《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协议书》。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1-08-05

      这些固碳“能手”正在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加剧会改变甚至破坏滨海湿地生态结构,严重影响其固碳储碳能力。...《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滨海植被覆盖范围在海平面上升和升温的背景下将继续缩小,导致碳储量减少。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2021-08-05

      从现在的研究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不稳定,平均气温升高使极端高温等事件发生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更好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土壤泥碳地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所有其他植被的总和还多。...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指出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能够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可以对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跨国铝业公司碳减排路径分析及对我国铝行业的启示

      来源:安泰科2021-07-29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拉开了以法律形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序幕;到1997年,其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则对具体应对措施做了进一步规定,其中,就包括建议以市场化手段(即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

      来源:格隆汇2021-07-29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除了在科学技术上有进展,在发展思路上也有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在经济、社会乃至国际政治领域都会造成影响。比如有人说,气候变化对俄罗斯挺好,因为它在北冰洋附近的冰川冻土消融了以后就变成可耕地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