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强度”相关结果254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07-07

      目前,炼油化工企业的碳减排潜力很大,碳管理也刚刚起步,企业内部碳强度不平衡,需要做很多规范和标准工作。

      来源:中外对话2021-06-30

      降低碳强度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降低能耗强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单位gdp的能耗;二是优化能源结构,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5月中旬举办的“国是论坛”上提出,实现碳达峰意味着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碳强度(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2021-06-30

      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以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的需要,是降低油气等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必然选择;是开发清洁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能的需要;也是降低二氧化碳强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强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地貌景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来源:中国网科技频道2021-06-24

      面对人口、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碳强度四个变量,不难发现,应对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碳强度是第一步,下一步的关键是在四要素相乘后实现总量减排。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而且,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的实现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以钢铁行业为例,电炉炼钢技术的碳强度远低于高炉生产技术,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大降低碳排放,以绿氢直接还原铁可实现钢铁生产零碳化。但是需要下功夫,需要时间。6.实施建筑行业减排。

      来源:中华环境2021-06-18

      全国碳市场的成熟运行阶段(2030 年以后)由于我国2030 年碳排放达峰以后可能将进入碳排放绝对量较为快速下降的发展阶段,我国碳市场需要从服务于碳强度下降目标转而服务于碳排放绝对量下降目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6

      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好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的“牛鼻子”作用,坚持严格控强度、科学控总量,将能源强度碳强度作为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广东深圳在“十四五”期间尽早碳达峰的情景分析

      来源: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2021-06-15

      2010-2015年、2015-2019年碳强度分别累计下降21.6%及18.5%,“十二五”刚好完成广东省下达给深圳的碳强度下降21%的任务,但无法完成“十三五”下降23%的任务。...而在国考口径下,深圳2010-2015年、2015-2019年碳强度分别下降28.7%及28.2%,均可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任务(见图2),2019年深圳碳强度为0.28吨二氧化碳/万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6-13

      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可再生能源专利数、投资、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均占全球30%以上。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2021-06-12

      这意味着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的速度必须足以抵消因经济增长而增加排放的速度。不少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只能二选一。笔者认为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因为解决气候变化,等待和延迟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毛新平院士:钢铁减碳要重视这几个协同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6-10

      过去 30 年间,钢铁行业不断加快低碳转型步伐,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吨钢二氧化碳排放从 3.87 吨下降至 1.89 吨,下降幅度约 50%,但与此同时,随着产能屡创新高,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碳强度控制仍面临重压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09

      2.结合碳强度考核、碳市场交易、碳排放履约、排污许可与碳排放协同管理相关要求等提出管理措施。...五、建设项目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应调查建设项目现状碳排放情况、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将现有项目的碳排放强度与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项目碳排放水平。

      来源:中国网2021-06-08

      2005年至2020年,中国gdp增长约4.5倍,同期碳强度下降48.4%,非化石能源占比由7.4%提高到15.9%,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加快首先,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04

      bp中国总裁杨士旭表示,根据bp预测,为了实现“30·60”目标,未来30年,中国全国能源使用的净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下降85%,能源强度需要下降约70%,碳强度需要下降95%,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更低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04

      降低碳强度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碳达峰是能源革命的里程碑,也是碳中和的基础。...“我们应让2030年的峰值尽量低一点,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成本就会相应降低,碳达峰不是‘攀高峰’,也不是‘冲高峰’,而是要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通过降低碳强度来达到碳达峰。”

      来源:环球网2021-06-02

      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高碳经济”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人口数量巨大、人均收入低、能源强度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也透支了资源和环境,而要不断降低碳排放量,也会给经济发展速度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把握好平衡。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2021-06-01

      据统计,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绝对减排量超64万吨,管控的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下降39%。...与此同时,其工业增加值增长67.1%,在保持增加值上涨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21

      “碳市场与降低排放总量紧密挂钩,是实现碳强度或峰值总量目标的最直接手段。量化目标可进一步限制化石能源消费,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贡献力量。”...通过强度控制,能够更好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也可体现各地区减排工作的力度。”对于企业而言,参与碳市场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人类活动大量使用能源资源,对大气环境容量过度占用,导致巨大环境负担。

      来源:中国工业报2021-05-20

      不能把碳达峰理解成为“现在尽量用得高一点”,而是要把碳强度降低65%以上,大约相当于105亿到110亿吨二氧化碳。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5-19

      我国从“十二五”中后期开始,每年开展省级碳强度下降目标考核工作。在这套工作机制保障下,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