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减排”相关结果1900

      来源:新华社2021-05-25

      另一方面是不少地方和行业对“双碳”要求认识不足,远未做好碳减排准备。其表现有二:一是尚存懒政思维。...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达峰越早越好,否则后期减排压力越大、回旋余地越小、付出成本越高。这实则对各地、各行业的降碳减排工作、转型发展提出了倒逼要求。

      一文看懂中国碳交易“千亿蓝海”市场

      来源:56汽车2021-05-25

      为了实现碳减排,企业会实施碳排放配额制,这样就会产生碳排放的供需错配,而供需错配就会衍生出碳交易。2.碳交易自然会衍生出碳交易市场和碳交易所,正如同股票交易自然衍生出股市和证券交易所。...当中国实现碳中和,也就是2060年时,本身排放量已经非常小,减排成本会进一步提升至超过300美元。

      来源:国泰君安2021-05-24

      碳中和利好新能源运营商,环保板块重点推荐垃圾焚烧:生活垃圾焚烧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部分,将在碳减排推进过程中获得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有望解决长期存在的国补拖欠问题。...2)2019年,填埋和焚烧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中的比例分别为45%、50%,我们认为,碳减排的约束也将进一步降低垃圾填埋的比例,焚烧工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更高水平,带动行业天花板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水泥网2021-05-24

      节能减碳方面,水泥行业需要深刻认识碳减排的重大意义,要重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完成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推动低碳工厂评定条件和导则的制定等,引导企业主动减排

      来源:中国网2021-05-23

      如施耐德电气等企业,通过自身的行业影响带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通过培训、技术帮扶以及相关支持来提高上游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能力,从而实现碳减排的协同。...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量占比较高,提升产业结构对于碳减排至关重要。企业从消极应对转向主动布局,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不少企业开始主动进行布局。

      来源:深圳商报2021-05-23

      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手段坐实了责任——谁排放谁买单,而减排者则可以出售排放权而获利,用经济手段促使更多人行动起来。当然,有了交易市场并不意味着碳减排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很多精准的制度设计。...深圳是中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较高的城市,也是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大城市,但能源消费需求巨大等因素对于碳减排仍然构成挑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21

      刘汉武认为,碳减排的经济价值逐步放大,无疑将催生更多、更好的低碳技术孵化。碳市场特殊的金融属性,还可为新技术、新产业募集到更多社会资金。...通过强度控制,能够更好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也可体现各地区减排工作的力度。”对于企业而言,参与碳市场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人类活动大量使用能源资源,对大气环境容量过度占用,导致巨大环境负担。

      来源:新华社2021-05-21

      我们今天真的应该付出短期的经济代价来做碳减排、碳中和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我们在50年以后发现气温上升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性影响,那个时候再做碳减排可能已经来不及,甚至付出再大的代价,哪怕回到原始社会可能也无可挽回了。

      来源:城投控股2021-05-21

      目前,城投环境再生利用生产线每年可资源化利用牛奶盒2000余吨,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5000吨,种植树木2.2万棵树,节水14万吨水,节省石油1400吨。

      来源:交汇点2021-05-21

      《计划》分“加强碳达峰工作顶层设计”“推动重点领域碳达峰工作”“建立碳减排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加强碳达峰法规、政策、技术研究”“加强碳达峰工作组织保障”等5大类22项任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联动

      观点分享 | 森林碳汇可否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捷径?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05-21

      上个月,壳牌公司发布了最新的碳减排计划,以实现净零排放。...实际上,对“森林碳信用”方式实现碳减排方案的担忧已经存在了多年,因为对其的碳汇能力的计算可能存在部分不切实际的假设。那我们到底如何评判“森林碳信用”是否能真正实现碳减排呢?

      张静文:汇丰碳中和路径分析及启示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2021-05-21

      对此,银行业必须加大绿色金融推进力度,服务好我国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提出,我国银行业必须借鉴优秀案例,全面核算碳足迹,加大绿色金融推进力度,服务好我国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19

      煤是最丰富的“碳源”,应多用于制备化学品碳减排时间紧、任务重,自带高碳属性的现代煤化工还要不要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更加巨大的减排压力。未来,二氧化碳处置费用将直接增加运营成本,部分产品将失去竞争力。”

      来源:质量与认证2021-05-19

      三是参与全国及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创新绿色金融,利用市场化手段持续推进碳减排工作。碳排放权交易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市场化手段。...对于已纳入交易的中央企业,可积极开展技术和管理节能、能源替代、原料替代、技术革新等降低自身碳排放量,盘点梳理企业碳资产并有效管理,开发符合自愿减排标准的项目获取收益;通过适当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5-19

      在减缓方面,需将碳减排和碳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和财政支持,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明确碳排放总量与强度控制目标及碳汇增加目标,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美国环保协会2021-05-19

      但我们依然可以得到跨模型一致的发现,即大规模减碳要求经济快速脱煤以及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要实现与1.5℃温控目标一致或碳中和的目标,就需要在未来的“十四五”规划和中期战略中明确工业层面的碳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山东网2021-05-18

      作为碳排放量占比较高的行业,碳减排意味着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材料选择、商业模式等面临革新。

      管清友团队:碳交易与碳税孰优孰劣?

      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2021-05-18

      碳交易和碳税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最常用的两大碳减排制度安排。有意思的是,围绕两者之间减碳效果的孰优孰劣,争议不小。...第三,由于缺乏超国家的征税部门,碳税不能像碳交易那样,用于解决全球碳减排问题;第四,可能会造成国与国之间发展的不平等,让实施国的企业由于碳税而转移到环境政策宽松的国家,导致实施国产业外流。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能大规模减碳的绿色创新技术必将受到追捧,而那些把二氧化碳减排负担变成新增资源的绿色循环技术,无疑将成为新蓝海。投资界预测,中国要实现“3060目标”,总资金需求约140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在推进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电力、工业、交通和重点制造业的国企、央企是落实减排的主力军,而互联网巨头们也不可或缺。

      重要指示!公共领域将率先实现新能源替代 环卫新能源化势在必行

      来源:宇通环卫2021-05-17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势在必行。相比于家用和商用汽车,公共领域用车受政策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将率先实现新能源替代。...智慧先行,宇通环卫助力环卫新能源化环卫作为公共服务重要领域,需要率先响应低碳减排计划。作为环卫整车一体化制造商,宇通环卫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以智慧环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能源低碳环卫车的更新普及。